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纪录片  »  坂本龙一:杰作

坂本龙一:杰作  坂本龙一|杰作 / 坂本龙一|Opus / Opus

451人已评分
很差
2.0

主演:坂本龙一

类型:纪录片音乐记录导演:空音央状态:正片年份:2023地区:日本语言:日语豆瓣:9.5分热度:320 ℃时间:2024-06-11 16:23:35

简介:详情  作为坂本龙一献给世界最后的礼物,影片记录了坂本龙一生前最后一场钢琴独奏音乐会,其中包括《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末代皇帝》《水》等在内的二十首经典曲目...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作为坂本龙一献给世界最后的礼物,影片记录了坂本龙一生前最后一场钢琴独奏音乐会,其中包括《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末代皇帝》《水》等在内的二十首经典曲目
  • 头像
    瑞波恩

    挥手自兹去,余音常在心

    已记不清大概何时开始喜欢教授的,却深深记得他走后的伤心与不舍。

    记得去年教授刚离开时,仿佛全世界都在说“艺术千秋,人生朝露”,转眼一年过去了,斯人已去,余韵犹存。这些年发生了太多,世事无常人生艰辛,总是来不及珍惜和回望,甚至来不及与最爱的人好好道别。

    为了纪念故人,今年北影节专门去地质礼堂看了这部《坂本龙一:杰作》,据说这是教授生前最后一场演出,因此具有特别的纪念意义。

    这场特殊的音乐会在NHK509工作室举办,由教授的儿子空音央执导,选取了教授一生不同阶段比较有代表性的20首曲子——从他在YMO时期的作品,到为《末代皇帝》《遮蔽的天空》《战场上的快乐圣诞》《通天塔》等经典影片所配的音乐,以及他最后的个人专辑《12》……最后一首是《Opus》。

    镜头下的教授就像一个安静的孩子,尽管病魔缠身,他依然坚持完了全场演出。只见他清癯风骨一头白发挥洒自如,依然是他挚爱的雅马哈钢琴,弹奏时永远是一脸沉醉的淡然表情,就和从前一样。当《Aqua》从他瘦削的指尖下流淌而出的刹那,黑暗中的我顿时泪如雨下……这和去年在HK的电影院里看到《怪物》片尾打出“永远怀念坂本龙一先生”时的心情是一样的。

    他只是去了一个更好的世界吧?我常常在想,假如没有了坂本龙一的世界还是同一个世界吗?或许吧,即使生活仍在继续,但始终觉得少了一些什么……但那是什么呢?

    看着教授在空无一人的舞台上独奏,在光影明灭间离我们渐行渐远。那种恋恋不舍的怅惘之感,如同我们即将要给一个无与伦比的黄金时代画上句点,在人生车站挥手告别一些陪你长大的人,就像从今往后再也见不到可爱的童年一样……

    当弹到《Bibo no Aozora》这首曲子,他不小心弹错了旋律,毕竟如此漫长的人生回溯,难免力有不逮,尽管不完美,最后却没有选择删除掉,弹错的片段反而被保留了下来,这是本片的真诚可贵之处。教授是这样的人,他无需美化或神化什么,自始至终,他都只是他自己,一个感性温柔又坦荡真实的坂本龙一。

    “我们再来一次吧”,教授说。

    如果人生可以再来一次,你还会像现在这样活一辈子吗?

    以教授随遇而安的个性,他大概是无所谓的,既如此,还不如顺其自然——错了就错了,没了就没了,过去就过去了,一切都是生活,一切都是幻梦,无论美丑真假,无论疾病苦厄,无论残缺遗憾,只要努力活过了便没有“后悔”一说。

    他爱音乐爱了一辈子,回首这一生,恰似踏浪逐风少年行,一路起起伏伏潮涨潮落,人生如踏歌行板,千帆过尽已是曲中人。

    曲高不和寡,往事不如烟,最荣幸是,遍地友邻,处处知音。

    当《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熟悉的旋律响起,整个人再度头皮发麻,尽管之前已经循环过无数遍了,但在大银幕上“重逢”还是会无比震撼,虽然这是教授此生最后一次为大家弹奏这首曲子了。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是恍若天籁的“灵魂之乐”,这首曲子之于我的特殊意义难以言述。但它的确曾在某个时刻响彻灵魂深处,在年少的午夜不断梦回,在独处时来回汹涌澎湃……教授他是在用整个生命和灵魂在演奏音乐啊,某个瞬间,他已经达到了“忘我”的境地,与音乐磁场浑然一体不分你我。他是这样伟大的人,在无数乐迷心中,教授就是“音乐之神”一样的独特存在吧?

    《杰作》是教授最后一次公开演奏,我不禁想起宫崎骏的“告别之作”《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一样是霓虹顶级的艺术大师,一样都是天赋异禀虚怀若谷,把每一部作品都当做人生最后一部,都是怀抱这样的信念,不顾世俗眼光,坚持追求艺术的初心直到生命的终点……艺术永远大于人生,为了艺术理想殚精竭虑,甚至可以让渡一切(包括宝贵的生命),正因此,他们的艺术才能长存于世,他们的品格才让人肃然起敬。

    教授曾经在自传《音乐即自由》中说过,“记忆一旦淡去、消逝,事情可能就此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彻底消失无踪。但是只要一谱写成歌曲,就可能成为民族或时代的共有记忆,不断流下去。将事情从个人体验中抽离而出,实际留存在音乐世界中、能借此跨越时空的限制,逐渐与他人共有,音乐正具备这样的力量。”

    音乐是我们最后的共同记忆。每每听到教授的音乐,仿佛昨日重现一般。

    当我选择用音乐与教授对话,却也常常感到他的情深与孤独——有时我能听懂他,有时又听不懂他。他的音乐世界早已超越了世俗框架,他对音乐的理解也必定异于常人。

    路过人间,顺境里奋然前行,逆境中参悟生死,看繁花落尽世事无常,看年华如水星辰大海,任沧海桑田浮生如梦,天地人情,终究抵不过时间……日复一日,我们都置身于这个荒诞残酷又美丽璀璨的世界。

    犹记得2021年季夏,我专程去隆福寺的木木美术馆参加《观音.听时》装置艺术展,这是教授在国内的首次美术馆个展(也是最后一次)。打破时空界限,通过多媒体交互呈现,浸透了教授对宇宙万物与“天人合一”的独到理解——音乐是他感悟世界的路径,也是表达自己内心的桥梁。当时我置身隆福大厦的楼顶,静心聆听着教授亲自设计的收音装置(把北京四面八方的声音都汇聚于此),我平生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这座城市的律动,自然的声音与嘈杂的都市背景音瞬间融为一体,如同电波一样此起彼伏……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北京的心跳,也如同与教授做了一场深入的艺术交流(虽然他不在这里),我突然想起了一个词——“神交”,没错,我们彼此素未谋面却仿佛认识很久一样,想想真是奇妙……此情此景令我终生难忘。

    许多观众都在展览现场的留言簿上留言,他们用不同的语言抒发感怀,真挚地祝福教授早日康复。而我也在上面写了一行字——“大道至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教授,愿您一切顺遂。在此送上我最好的祝愿。”

    教授,虽然您已经离开我们一年多了,可还是舍不得说再见啊!多想好好感受您的天籁之音与人格魅力,听您继续谈笑风生,多想再听您再弹奏一首《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继续在黑暗中抚慰世道人心。

    人生匆匆,岁月如流,你还能看到多少次的满月升起?

    美好终将逝去,不如珍惜眼前人,且歌且行,莫待曲终人散之时。

    感谢曾经相遇,感谢一路音乐相伴,感谢曾被爱温柔救赎的人生。

    谢谢您,亲爱的教授,晚安。

  • 头像
    小川

    因此,鼻梁上的玳瑁眼镜总是容易滑落,于是每当一曲终了,他都会往上推扶眼镜,十三首曲子之间,他总共推了七次。画面黑白,琴声素练,行指温和,鼻息沉重,一切都是那么简单——一间录音棚,一架雅马哈,一个人,三盏灯——当浮跃的琴键在柔光中落下,教授的左手依然会在空中飞舞,像是指挥无声的余响,搅动着光影间的流灵,那瘦削有力的双手不单涌出汩汩音符,还支配着房间中沉默的所有,他一共合掌两次,却并不闻掌声,只见钢琴架上的台灯熄灭,散光灯亮起,于是白昼取代了黑夜,舞台代替了书房,沉默于寂静的所有角落苏醒为喧响的清日,钢琴依然弹奏,枯坐的演奏者依旧低垂着头,衰老已然凝结为疲惫的样态,而玳瑁眼镜下的眸子却炯耀难掩,深镌的皱纹在眉关紧处时常投下悲悯,没有人会温柔地走进良夜,坚信者用双手唤来白昼,在此岁月涛然,琴声依旧,待双手拍散的光点落下,远方的聚光灯便亮起,黑魆的阴影攀染上华发,镜头拉远,恍惚间,我仿佛看见四十年前爪哇岛上那个意气风发的多情少年,远方的篝火,依旧在为久候之人燃烧。

  • 头像
    木卫二

    浑浑噩噩,人生三四十年,我对坂本龙一的认知,依然局限于他与电影的联结,配乐家,或者电影演员——正如《坂本龙一:杰作》的第二首(致贝托鲁奇)、第四首(托尼瀑谷)和他一度拒绝公开演奏的第十九首(圣诞快乐劳伦斯)。当然,我知道他更大的成就,是在音乐本身上,是个艺术家。可是,我对他那部分的人生充实,了解并不多(于是不太会意不少人谈到的Tong Poo《东风》)。

    不过,《坂本龙一:杰作》仍然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

    它很极端。

    中性一点的词汇替代,它很纯粹。是个纪录片,也是艺术片,没有离开过那个房间,没有离开过那架钢琴。他走了,但是,并没有像《幸福的拉扎罗》那样,把优美的曲乐也带走了。

    这个极端的用词,指一个人的生命,到了结束的那个限度。他希望用一场演奏,告别这个爱过的世界,遇见过的人。与戈达尔之类的安乐死,或者有些功德圆满的人,希望秘不发丧不同,坂本龙一与癌症斗争许久,显然是有太多不舍,不愿离开这个人世——这从他最后十年,不断与大陆的青年导演见面,乃至参加一些公开活动,就可见一斑。因此,《坂本龙一:杰作》本身就是一场颇具仪式感的音乐演奏仪式。他要在无止境的音符中,超越生命的极限——电影最后也是以类似的场面结束。

    另一个极端,是我没想到,影片的呈现形式,一首接一首弹奏,不仅没有开场白,几乎没有台词。没有插入侧拍,没有生活素材,呈现前期筹备,交代“最后的话”之类。《坂本龙一:杰作》只有零星几句字幕,不仔细听的话,就和欣赏一场正式音乐会无异,而连寂静,都是演奏的一部分。并且,散场没有周围人的掌声,而中途,很可能会听到抽泣(如果是影展的放映场次)。

    当然,和音乐会现场不同,观众借得摄影机的移动走位,往复低徊,获得了上帝视角,可以获取不同角度的观看,放大声音细节变化(如果是杜比影厅观看的话),有特写、表情、泪光、微笑,肢体的疲惫、物哀的空镜头。这其实产生了一个奇异的观赏体验,即坂本龙一和那架钢琴,更像是永生之物(似乎会永远弹奏下去),而电影院观众,处在一个离魂的、异世界视角。但回到现实,人们又知道,这位表演者已经去世了。

    有位神学家说,永恒是一架钢琴的琴键,时间是弹奏音符的双手

    坂本龙一则喜爱一句格言,"Ars longa, vita brevis.”(艺术千秋,人生朝露)。

    再到最近,听雷光夏的专辑新歌,文案写道:短暂的生命,漫长的相遇。我突然想,倒装一下,好像也是成立的——漫长的生命,短暂的相遇。好比说,坂本龙一肯定有未竟的艺术使命,可是,他用音乐,包括《坂本龙一:杰作》演奏到的二十首曲子,给听众制造了漫长的相遇。倒过来则是,人们时常会陷入生命的琐碎片段中,有种无休止的漫长无尽感(所有试图吸摄你时间、专注度和注意力的App、消费网站和电子产品都是),而总有一些时刻,当你遇上了喜爱的事物,欣赏起技巧,并且愿意和渴望与他人联结之际,你方才发觉,许多邂逅相遇,往往是短暂的,一闪而过。事实上,后者的表述,更接近我们的记忆模式。

    艺术就是如此神奇,它可以随意地压缩,或延长时间,于是,就有了短暂或漫长的生命,视乎艺术技艺的体验,更可以制造相遇。我想,这就是《坂本龙一:杰作》所传达的信念。

    我看过,我听过,有天使来过。

  • 头像
    Cherry

    1 Lack of Love

    2 BB(Bernardo Bertolucci)

    3 Andata 《离去》

    4 Solitude

    5 for Johann

    6 Aubade 2020 《晨曲2020》

    7 Ichimei-Small happiness 《一命:渺小的幸福》

    8 Mizu no Naka no Bagatelle 《水中曲》

    9 Bibo no Aozora 《美丽的蓝天》

    10 Aqua

    (教授说需要休息,有点勉强自己了)

    11 Tong Poo 《东风》

    12 The Wuthering Hights

    13 20220302 - sarabande

    14 The Sheltering Sky

    (手动改装琴弦)

    15 20180219(w/prepared piano) (预制钢琴)

    16 The Last Emperor

    17 Trioon 《三重奏》

    18 Happy End

    19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唯一一首微笑地弹奏)

    20 Opus-ending

    斯人已逝 乐音不止

    He’s gone, but his music remains

    / His last gift to the world

    坂本龙一

    1952年1月17日- 2023年3月28日

    艺术千秋,人生朝露

    Ars Longa, Vita brevis.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d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