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殷超(解说)王肖也(解说)
类型:纪录片记录导演:霍明刘洋王玮琪状态:已完结年份:2020地区:大陆语言:国语豆瓣:8.0分热度:55 ℃时间:2024-06-19 11:36:46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横批:”万象更新“或者”恭贺新禧“。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为人应当忠厚,饱读诗书、不断学习,这样的家族定会繁荣兴旺,长久不衰。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三槐堂铭》。
相传,有一年腊月,王羲之从山东老家迁移到浙江绍兴落户,乔迁之喜又值新年之庆,不禁挥毫写就一副门联: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景新家。
此联嵌了三个“春”字和三个“新”字,非常贴切地展现了“新春”景象。他自感十分满意,就叫家人贴于门口。
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王羲之能够理解揭联者心情,所以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这副写的是:莺啼北里千山绿;燕语南邻万户欢。
此联充满春日的生机,对仗亦十分工整。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贴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家人大惊,夫人更是不解,可王羲之笑而不语,让儿子只管贴出去。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家门前已围了很多人,大家对书圣写出此联很是不解。这时王羲之出门提笔在原联下分别加了三个字。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日行。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黄童白叟拜新年,不愁幸福来敲门。
某日,宋代大学士苏东坡郊游,见众多农夫在挑塘泥肥田。他信步走到一条小田埂上,不想迎面碰上一挑泥农妇。二人相对,各不让路。苏学士出大言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吾乃读书之人,汝妇当让道于我。”妇人一笑,说道:“既自称读书人,当能对?”东坡说:“胸藏斗牛,当然能对!”妇人于是脱口而出:“一担重泥挡子路。” 苏东坡大惊,半晌无言以对,两旁田埂上送泥返回的人都望着他的窘态,哈哈大笑。苏东坡见此情景,忽有所悟,赶忙“借梯”下台对道:“两行夫子笑颜回。”他虽然对了下联,但心有余悸。心想,村野之中竟有如此聪颖农妇,再不能等闲视之,而作此狂态。遂脱鞋袜下水田,拱手让路。仲尼 子路 颜回 杜牧
“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七弦妙曲,乐乐乐府之音”
解解元向茶博士要茶喝时,被其上联“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难倒了。他思索良久一无所得,决定放弃认输。 正要离去时,他问起茶博士的姓名,得知他姓乐yào,曾是朝廷乐府的官员。解元抬头见到壁上的七弦琴,灵光一闪,对出了下联。
上联的三个解读音不同,分别为 jiě(3),xiè(4),jiè(4) 下联的三个乐字分别读为:lè(4)喜欢,yào(4)姓氏, yuè(4)乐府
整理一下类似的几个联:
1.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2.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3. 河水长长长长长长流, 神庙朝朝朝朝朝朝应
4. 朝朝朝朝朝夕, 长长长长长消
5. 朝云朝朝朝朝朝朝朝退,长水长长长长长长长流
(楼主给出的就是第1联)
1. 在浙江温州江心寺,宋朝的王十朋所作。应作如下断句: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意为:
浮云早晨来朝,天天早晨来潮,每天来潮又每天散去潮水经常涨起,常常涨起,常涨常消
(其中“朝”作zhāo读意味“早晨”或“每天”,作cháo读即“出现”、“来潮”;“长”作cháng读时,谐音“常”,作zhǎng读时,谐音“涨”)
2. 在河北山海关的孟姜女庙,应如下断句: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字的读法、意义与第1联相似,不赘述了)
3. 在江西梅江畔的古庙,断句如下:
河水长长长,长长长流
神庙朝朝朝,朝朝朝应
4. 在福州的罗星塔,断句如下:
朝朝朝,朝朝夕
长长长,长长消
5. 在四川长宁的朝云庙,断句如下:
朝云朝,朝朝朝,朝朝朝退
长水长,长长长,长长长流
苏轼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上联的意思是: 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联的意思: 水流东坡尸(东坡诗)。这幅对联的妙处在于它是一语双关,就是一句话有两重意
思。
“狗啃河上(和尚)骨”:第一层意思是”狗在河岸边啃骨头“。又因为”河上“与”和尚“同音,所以这句话第二层意思是苏东坡在与佛印开玩笑,说狗在啃的是”和尚“——也就是佛印的骨头。
“水流东坡诗(尸)”:故事发生的情境是佛印把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折扇抛入水中。 所以这句话第一层意思是”东坡的诗词顺水流去“。因为”诗“与“尸”同音,所以
这句话第二层意思是“水中飘着的是东坡的尸体”。冻雨洒窗,东两点, 西三点;切瓜分客,横七刀, 竖八刀
这个句子主要是由于标点符号不同而造成歧义,两种意思分别是:
1.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2.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
西递第一联: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
清代文学家李调元,才思敏捷,以善对而闻名。一天,有一牧童故意在李经过的路上以三块石头垒成一座石桥。李坐轿路经此地,石桥被轿夫踢倒,牧童责问轿夫,双方争吵不休。李调元下轿调解。牧童说:“你既是李大人,听说善于作对,小子出个上联请你对吧!”李调元欣然答应。牧童念道:
踢破磊桥三块石
李调元想了好久,竟未能对出,只好约明天再来应对。回家以后,冥思苦想,茶饭无心。妻子问知其故,微微一笑,在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出”字,然后用剪刀一剪,剪
成两个“山”字。李调元恍然大悟。于是次日一早即到约定地点,见到牧童,对出了下联:
剪开出字两重山
牧童哈哈大笑:“李大人,这下联恐怕是你夫人想出来的吧?”李调元吃惊地问:“你怎么知道?”牧童回答:“妇人常与针线、剪刀打交道。你是男子汉,何不就将下联改为‘劈开出路两重山’?”于是,下联就成了:劈开出路两重山
苏州拙政园
梧竹幽居亭“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荷风四面亭“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玉兰堂“道不达人,子臣弟友;学惟逊志,礼乐诗书”
与谁同坐轩“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雪香云蔚亭“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解缙的邻居是位大官,他们家里种了很多竹子,于是解缙就写了一幅对联,云: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邻居大怒,心想你莫非是嘲笑我家中无书,胸中无学?于是赌气,把所有的竹子都截去了一截,心想这回看你如何对?解缙在上下联下各添一字,变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邻居不得已,将所有竹子全部砍去了,没想到解缙又把对联改成了: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即楚材晋用的典故。
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本为孔子盛赞周武王时期人才鼎盛局面。惟,语助词,没有意义。这句相当于“楚有才”,“惟”并不是简单的和“唯”对应的。至于“斯”,是这里的意思,或是指的这个时代。
传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一个自诩“中国通”的日本人在城墙上挂出一支上联,挑战似地征对:“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成战。”
面对侵略者的挑衅,有位中国百姓不顾生命危险,挺身应对:“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居边,合手共拿。”又:张谊的《宦游纪闻》中载一幅古对:“琴瑟瑟琶八
大王,一般头面;魑魅魍魉四小鬼,各样肚肠。”
陆润庠题苏州留园
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苏州网师园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经过世间多年的风风雨雨,度过了漫长的岁岁年年才,终是寻到这份爱就像,就像黄莺与飞燕 鲜花与绿叶那样 与卿共度一生 朝朝暮暮永不分离。
运用李清照的《声声慢》,叠词连用使语独具特色。古人发明的独特文字游戏“回文诗”,又叫回环诗。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上联是说,客人上“天然居”饭馆去吃饭。下联是上联倒着念,意思是没想到居然像是天上的客人。乾隆皇帝想出这副回文联后,心里挺得意。即把它当成一个联,向大臣们征对下联,大臣们面面相觑,无人应声。只有大学士纪晓岚即席就北京城东的一座有名的大庙——大佛寺,想出了一副回文联:人过大佛寺 寺佛大过人
今对: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僧游云隐寺 寺隐云游僧相传,“无情对”为清代张之洞所创 。这种对联形式,出句和对句各自成章,通过别解才能上下呼应。一天,张之洞在陶然亭会饮,以当时人的一句诗“树已半寻休纵斧”为上句,张对之以“果然一点不相干”,另一人则对以“萧何三策定安刘”。
欲解牢愁唯纵酒
兴观群怨不如诗
有酒不妨邀明月
无钱哪得食云吞
避暑最宜深竹院
伤寒莫妙小柴胡
五风十雨梅黄节
二水三山李白诗
春眠未觉花心动
夏礼能言杞足征
木已半枯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怕热最宜穿短裤
论功还欲请长缨
白日放歌须纵酒
黑灯跳舞好揩油
清代文人郑板桥为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写的一联:
曾三颜四,禹寸陶分。
“曾”即孔子弟子曾参。他说过:“吾日三省我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每日反省自己的忠心、守信、复习三个方面,此为“曾三”。
“颜”为孔子弟子颜回,他有四勿,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故称颜四。
“禹寸”,是说大禹珍惜每一寸光阴。《游南子》谓:“大圣大责尺壁,而重寸之阴”。
陶分,指学者陶侃珍惜每一分时光。他说过,“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郑板桥化古人之名言,以最简练的语句,囊深邃之内容,此联在于激励人们,珍惜时光,思想积极,值得效仿、学习。
束云归砚匣,裁梦入花心。 ——郑燮赠李晴江
江苏苏州沧浪亭的对联,为清梁章钜题的集句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上联语出北宋欧阳修《沧浪亭》诗:“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沧浪亭处本为孙承佑的别墅,苏舜钦花四万钱买下,临水筑沧浪亭)。”下联语出北宋苏舜钦《过苏州》诗:“绿柳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成都望江楼的对联是清末四川江津才子钟云舫为崇丽阁所撰,此联上下共212字。
上联: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只可怜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着绿墅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迷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下联: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冈上龙,殒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若长歌短赋,抛洒些幽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清风好雨,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楼俯首,看看看,哪一块云是我的天!
礼乐家声远;诗书世泽长
崇为善本,德乃福基
福建永定土楼:振纲立纪,成德达材
无酒安能邀月饮 有钱最好食云吞
在明朝之前"春联“还不叫春联,而是叫做桃符,到了朱元璋当皇帝以后,春联这个词才开始真正的流行起来,逐渐的替代”桃符“这个称谓,一直延续到今天。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意气风发,决定在过新年的时候要好好的热闹一番,于是下令推广贴春联的习俗,要求南京城的家家户户都要在新年的时候贴上春联,以表示喜庆,迎接新春。
到了大年初一的早上,朱元璋兴致勃勃的来到大街上微服私访,看到家家户户门口都贴了红纸的春联,心中十分的高兴。突然走到一户人家的门口,发现这家人居然没有贴春联,心里十分的恼怒。于是朱元璋差人查问,原来这家人是屠夫,过年的时候实在是太忙了,根本没时间请人来写春联。朱元璋听后眉头一皱,立即命令下人取来纸笔,略微思索之后,写下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理人间千丝万缕,做世上头等大事
“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一副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4岁那年,左宗棠给自己写了一副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自嘲》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2年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首联写当时作者所处的险恶处境;颔联写他坚持斗争的行动;颈联写他坚持斗争的内在动力,即强烈的爱和憎;尾联写他战斗到底的决心。全诗内在逻辑性强,文字风趣,内容庄肃。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岳飞: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海瑞:“三年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干国家事,读圣贤书”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后废。明朝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嵌字联:万倾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
2西湖天下亭: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可以正读、反读、跳读)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
泰山壶天阁:登此山一半(位置)已是壶天(道教仙境之意),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鼓励人们继续向上)。
玉皇顶:地到无边天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
立马峰:立马空东海(日本),登高望太平(三层楼高)(天下太平)。
岳阳楼:102字楹联,上联四位名人(杜甫、范仲淹、滕子京、吕洞宾)下联四方景色(洞庭湖、扬子江、巴陵山、岳阳城)
黄鹤楼:恨我到迟鹤已去,怪人来早诗先传。(典故:崔灏题诗,青莲搁笔)
大观楼:180字楹联——孙髯(天下、海内、古今第一长联)楹联结构的完美经典,上下各九十字,对仗工整,营造意境。
澳门“黄枝记”:无酒安能邀月影,有钱最好食云吞。(有酒不妨邀月影,无钱那得食云吞)——何淡如
广州小洲村“东方理发店”:操世上头等大事,理人间万缕千丝。
湖北省汗石村木匠:曲直自有旁人看,偏正当由社会评。
江苏无锡蒋东永: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林则徐自勉联
独行黑夜中心在梦还在,同在蓝天下你行我也行。
山东淄川蒲松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明已出现)
福州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摘句联)
湖南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郁达夫与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岳飞: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徐姓女子
海瑞:干国家事,读圣贤书。
在家观看央视的纪录片《楹联里的中国》,祖国的壮美河山尽收眼底,许多都是曾经游览到的,这次的观看,了解到了在曾经游览过程中忽略的那些楹联,不由得感慨历史长河中那些名人志士的家国情怀和匠心独运,也对我们中国历史文化的厚重和景色的壮美绮丽而叹为观止,这些古韵悠长的文字,见证着文人雅士的感怀,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变革,也见证着生命与时间的力量。我们今天读楹联,分解楹联,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温度,体会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及用更加敬畏的心,去传承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用更加开阔的视角,学习,生活。
n出自大观楼于悬挂在楼前的那幅长达180字的著名长联,是今晚这期纪录片的众多楹联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其中一副,在这里我想记录下这幅“天下第一长联”。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n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nn
太阳之下2015
问鼎之声:球场成长日记
代孕者
圣雅各的天空
神奇乔纳森的纪录片
迪奥与我
以采访梦境的形式串联在韩打工的外乡人的群像,...
播放指数:981℃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横批:”万象更新“或者”恭贺新禧“。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为人应当忠厚,饱读诗书、不断学习,这样的家族定会繁荣兴旺,长久不衰。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三槐堂铭》。
相传,有一年腊月,王羲之从山东老家迁移到浙江绍兴落户,乔迁之喜又值新年之庆,不禁挥毫写就一副门联: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景新家。
此联嵌了三个“春”字和三个“新”字,非常贴切地展现了“新春”景象。他自感十分满意,就叫家人贴于门口。
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王羲之能够理解揭联者心情,所以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这副写的是:莺啼北里千山绿;燕语南邻万户欢。
此联充满春日的生机,对仗亦十分工整。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贴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家人大惊,夫人更是不解,可王羲之笑而不语,让儿子只管贴出去。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家门前已围了很多人,大家对书圣写出此联很是不解。这时王羲之出门提笔在原联下分别加了三个字。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日行。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黄童白叟拜新年,不愁幸福来敲门。
某日,宋代大学士苏东坡郊游,见众多农夫在挑塘泥肥田。他信步走到一条小田埂上,不想迎面碰上一挑泥农妇。二人相对,各不让路。苏学士出大言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吾乃读书之人,汝妇当让道于我。”妇人一笑,说道:“既自称读书人,当能对?”东坡说:“胸藏斗牛,当然能对!”妇人于是脱口而出:“一担重泥挡子路。” 苏东坡大惊,半晌无言以对,两旁田埂上送泥返回的人都望着他的窘态,哈哈大笑。苏东坡见此情景,忽有所悟,赶忙“借梯”下台对道:“两行夫子笑颜回。”他虽然对了下联,但心有余悸。心想,村野之中竟有如此聪颖农妇,再不能等闲视之,而作此狂态。遂脱鞋袜下水田,拱手让路。仲尼 子路 颜回 杜牧
“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七弦妙曲,乐乐乐府之音”
解解元向茶博士要茶喝时,被其上联“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难倒了。他思索良久一无所得,决定放弃认输。 正要离去时,他问起茶博士的姓名,得知他姓乐yào,曾是朝廷乐府的官员。解元抬头见到壁上的七弦琴,灵光一闪,对出了下联。
上联的三个解读音不同,分别为 jiě(3),xiè(4),jiè(4) 下联的三个乐字分别读为:lè(4)喜欢,yào(4)姓氏, yuè(4)乐府
整理一下类似的几个联:
1.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2.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3. 河水长长长长长长流, 神庙朝朝朝朝朝朝应
4. 朝朝朝朝朝夕, 长长长长长消
5. 朝云朝朝朝朝朝朝朝退,长水长长长长长长长流
(楼主给出的就是第1联)
1. 在浙江温州江心寺,宋朝的王十朋所作。应作如下断句: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意为:
浮云早晨来朝,天天早晨来潮,每天来潮又每天散去潮水经常涨起,常常涨起,常涨常消
(其中“朝”作zhāo读意味“早晨”或“每天”,作cháo读即“出现”、“来潮”;“长”作cháng读时,谐音“常”,作zhǎng读时,谐音“涨”)
2. 在河北山海关的孟姜女庙,应如下断句: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字的读法、意义与第1联相似,不赘述了)
3. 在江西梅江畔的古庙,断句如下:
河水长长长,长长长流
神庙朝朝朝,朝朝朝应
4. 在福州的罗星塔,断句如下:
朝朝朝,朝朝夕
长长长,长长消
5. 在四川长宁的朝云庙,断句如下:
朝云朝,朝朝朝,朝朝朝退
长水长,长长长,长长长流
苏轼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上联的意思是: 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联的意思: 水流东坡尸(东坡诗)。这幅对联的妙处在于它是一语双关,就是一句话有两重意
思。
“狗啃河上(和尚)骨”:第一层意思是”狗在河岸边啃骨头“。又因为”河上“与”和尚“同音,所以这句话第二层意思是苏东坡在与佛印开玩笑,说狗在啃的是”和尚“——也就是佛印的骨头。
“水流东坡诗(尸)”:故事发生的情境是佛印把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折扇抛入水中。 所以这句话第一层意思是”东坡的诗词顺水流去“。因为”诗“与“尸”同音,所以
这句话第二层意思是“水中飘着的是东坡的尸体”。冻雨洒窗,东两点, 西三点;切瓜分客,横七刀, 竖八刀
这个句子主要是由于标点符号不同而造成歧义,两种意思分别是:
1.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2.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
西递第一联: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
清代文学家李调元,才思敏捷,以善对而闻名。一天,有一牧童故意在李经过的路上以三块石头垒成一座石桥。李坐轿路经此地,石桥被轿夫踢倒,牧童责问轿夫,双方争吵不休。李调元下轿调解。牧童说:“你既是李大人,听说善于作对,小子出个上联请你对吧!”李调元欣然答应。牧童念道:
踢破磊桥三块石
李调元想了好久,竟未能对出,只好约明天再来应对。回家以后,冥思苦想,茶饭无心。妻子问知其故,微微一笑,在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出”字,然后用剪刀一剪,剪
成两个“山”字。李调元恍然大悟。于是次日一早即到约定地点,见到牧童,对出了下联:
剪开出字两重山
牧童哈哈大笑:“李大人,这下联恐怕是你夫人想出来的吧?”李调元吃惊地问:“你怎么知道?”牧童回答:“妇人常与针线、剪刀打交道。你是男子汉,何不就将下联改为‘劈开出路两重山’?”于是,下联就成了:劈开出路两重山
苏州拙政园
梧竹幽居亭“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荷风四面亭“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玉兰堂“道不达人,子臣弟友;学惟逊志,礼乐诗书”
与谁同坐轩“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雪香云蔚亭“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解缙的邻居是位大官,他们家里种了很多竹子,于是解缙就写了一幅对联,云: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邻居大怒,心想你莫非是嘲笑我家中无书,胸中无学?于是赌气,把所有的竹子都截去了一截,心想这回看你如何对?解缙在上下联下各添一字,变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邻居不得已,将所有竹子全部砍去了,没想到解缙又把对联改成了: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即楚材晋用的典故。
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本为孔子盛赞周武王时期人才鼎盛局面。惟,语助词,没有意义。这句相当于“楚有才”,“惟”并不是简单的和“唯”对应的。至于“斯”,是这里的意思,或是指的这个时代。
传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一个自诩“中国通”的日本人在城墙上挂出一支上联,挑战似地征对:“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成战。”
面对侵略者的挑衅,有位中国百姓不顾生命危险,挺身应对:“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居边,合手共拿。”又:张谊的《宦游纪闻》中载一幅古对:“琴瑟瑟琶八
大王,一般头面;魑魅魍魉四小鬼,各样肚肠。”
陆润庠题苏州留园
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苏州网师园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经过世间多年的风风雨雨,度过了漫长的岁岁年年才,终是寻到这份爱就像,就像黄莺与飞燕 鲜花与绿叶那样 与卿共度一生 朝朝暮暮永不分离。
运用李清照的《声声慢》,叠词连用使语独具特色。古人发明的独特文字游戏“回文诗”,又叫回环诗。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上联是说,客人上“天然居”饭馆去吃饭。下联是上联倒着念,意思是没想到居然像是天上的客人。乾隆皇帝想出这副回文联后,心里挺得意。即把它当成一个联,向大臣们征对下联,大臣们面面相觑,无人应声。只有大学士纪晓岚即席就北京城东的一座有名的大庙——大佛寺,想出了一副回文联:人过大佛寺 寺佛大过人
今对: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僧游云隐寺 寺隐云游僧相传,“无情对”为清代张之洞所创 。这种对联形式,出句和对句各自成章,通过别解才能上下呼应。一天,张之洞在陶然亭会饮,以当时人的一句诗“树已半寻休纵斧”为上句,张对之以“果然一点不相干”,另一人则对以“萧何三策定安刘”。
欲解牢愁唯纵酒
兴观群怨不如诗
有酒不妨邀明月
无钱哪得食云吞
避暑最宜深竹院
伤寒莫妙小柴胡
五风十雨梅黄节
二水三山李白诗
春眠未觉花心动
夏礼能言杞足征
木已半枯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怕热最宜穿短裤
论功还欲请长缨
白日放歌须纵酒
黑灯跳舞好揩油
清代文人郑板桥为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写的一联:
曾三颜四,禹寸陶分。
“曾”即孔子弟子曾参。他说过:“吾日三省我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每日反省自己的忠心、守信、复习三个方面,此为“曾三”。
“颜”为孔子弟子颜回,他有四勿,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故称颜四。
“禹寸”,是说大禹珍惜每一寸光阴。《游南子》谓:“大圣大责尺壁,而重寸之阴”。
陶分,指学者陶侃珍惜每一分时光。他说过,“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郑板桥化古人之名言,以最简练的语句,囊深邃之内容,此联在于激励人们,珍惜时光,思想积极,值得效仿、学习。
束云归砚匣,裁梦入花心。 ——郑燮赠李晴江
江苏苏州沧浪亭的对联,为清梁章钜题的集句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上联语出北宋欧阳修《沧浪亭》诗:“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沧浪亭处本为孙承佑的别墅,苏舜钦花四万钱买下,临水筑沧浪亭)。”下联语出北宋苏舜钦《过苏州》诗:“绿柳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成都望江楼的对联是清末四川江津才子钟云舫为崇丽阁所撰,此联上下共212字。
上联: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只可怜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着绿墅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迷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下联: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冈上龙,殒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若长歌短赋,抛洒些幽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清风好雨,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楼俯首,看看看,哪一块云是我的天!
礼乐家声远;诗书世泽长
崇为善本,德乃福基
福建永定土楼:振纲立纪,成德达材
无酒安能邀月饮 有钱最好食云吞
在明朝之前"春联“还不叫春联,而是叫做桃符,到了朱元璋当皇帝以后,春联这个词才开始真正的流行起来,逐渐的替代”桃符“这个称谓,一直延续到今天。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意气风发,决定在过新年的时候要好好的热闹一番,于是下令推广贴春联的习俗,要求南京城的家家户户都要在新年的时候贴上春联,以表示喜庆,迎接新春。
到了大年初一的早上,朱元璋兴致勃勃的来到大街上微服私访,看到家家户户门口都贴了红纸的春联,心中十分的高兴。突然走到一户人家的门口,发现这家人居然没有贴春联,心里十分的恼怒。于是朱元璋差人查问,原来这家人是屠夫,过年的时候实在是太忙了,根本没时间请人来写春联。朱元璋听后眉头一皱,立即命令下人取来纸笔,略微思索之后,写下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理人间千丝万缕,做世上头等大事
“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一副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4岁那年,左宗棠给自己写了一副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自嘲》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2年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首联写当时作者所处的险恶处境;颔联写他坚持斗争的行动;颈联写他坚持斗争的内在动力,即强烈的爱和憎;尾联写他战斗到底的决心。全诗内在逻辑性强,文字风趣,内容庄肃。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岳飞: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海瑞:“三年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干国家事,读圣贤书”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后废。明朝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第八集 山水联
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
1嵌字联:万倾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
2西湖天下亭: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可以正读、反读、跳读)
西湖江湖汇观亭与吴山城隍阁一字之差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
山东泰山
泰山壶天阁:登此山一半(位置)已是壶天(道教仙境之意),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鼓励人们继续向上)。
玉皇顶:地到无边天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
黄山
立马峰:立马空东海(日本),登高望太平(三层楼高)(天下太平)。
湖南岳阳
岳阳楼:102字楹联,上联四位名人(杜甫、范仲淹、滕子京、吕洞宾)下联四方景色(洞庭湖、扬子江、巴陵山、岳阳城)
武汉
黄鹤楼:恨我到迟鹤已去,怪人来早诗先传。(典故:崔灏题诗,青莲搁笔)
昆明
大观楼:180字楹联——孙髯(天下、海内、古今第一长联)楹联结构的完美经典,上下各九十字,对仗工整,营造意境。
第九集 行业联
澳门“黄枝记”:无酒安能邀月影,有钱最好食云吞。(有酒不妨邀月影,无钱那得食云吞)——何淡如
广州小洲村“东方理发店”:操世上头等大事,理人间万缕千丝。
湖北省汗石村木匠:曲直自有旁人看,偏正当由社会评。
第十集
江苏无锡蒋东永: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林则徐自勉联
独行黑夜中心在梦还在,同在蓝天下你行我也行。
山东淄川蒲松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明已出现)
福州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摘句联)
湖南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郁达夫与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岳飞: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徐姓女子
海瑞:干国家事,读圣贤书。
在家观看央视的纪录片《楹联里的中国》,祖国的壮美河山尽收眼底,许多都是曾经游览到的,这次的观看,了解到了在曾经游览过程中忽略的那些楹联,不由得感慨历史长河中那些名人志士的家国情怀和匠心独运,也对我们中国历史文化的厚重和景色的壮美绮丽而叹为观止,这些古韵悠长的文字,见证着文人雅士的感怀,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变革,也见证着生命与时间的力量。我们今天读楹联,分解楹联,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温度,体会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及用更加敬畏的心,去传承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用更加开阔的视角,学习,生活。
n出自大观楼于悬挂在楼前的那幅长达180字的著名长联,是今晚这期纪录片的众多楹联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其中一副,在这里我想记录下这幅“天下第一长联”。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n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