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纪录片  »  上海之味

上海之味  上海之味:里克·斯坦的上海美食之旅,味道上海,舌尖上的上海,上海之味 Rick Stein's Taste of Shanghai

337人已评分
很差
2.0

主演:RickStein

类型:纪录片记录导演:未知状态:正片年份:2016地区:英国语言:英语豆瓣:6.7分热度:523 ℃时间:2024-06-11 17:23:28

简介:详情  著名英国美食家Rick Stein这一次来到了上海,他在品尝地道上海菜的同时,还身体力行,走进渔村、老城区、海鲜市场,以一个英国人的视角,领略并解读了他眼中的上海文化...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著名英国美食家Rick Stein这一次来到了上海,他在品尝地道上海菜的同时,还身体力行,走进渔村、老城区、海鲜市场,以一个英国人的视角,领略并解读了他眼中的上海文化
  • 头像
    芒芒椰(复仇版

    纪录片记录得真实、客观,不浮夸不造作,更重要的是,纪录片不浮躁,不会随着时间流逝变得不流行或者过时。无论何时看,都会有体验。

    摄影者英国大厨开篇就说:“我喜欢周游世界,品尝各地美食,这是我的收集癖,但我不满足于纸上谈兵,我得亲自去那个城市,去尝试,去嗅闻,去品尝,去观察颜色,去聆听声音。”也许I’m also a bit of magpie!

    走上街头,大开眼界。这是多么令人激动而兴致勃勃的事情呀!没有什么比亲自体会来得更好了。亲自看一只母鹅下了颗热乎的蛋,随后就用来做嫩黄的蒲蛋;亲眼看到一条鱼从江中被捕捞,随即就和黄酒、葱姜蒜一起清蒸了;看见一个人猴子般上树摘了一颗柠檬,菜上就多了半颗柠檬。这部纪录片处理细节的方式就是“正在发生”啊。

    上海佳家汤包

    那时人们只是为了谋生而已,但是造就了一顿美味,吃得还是回忆吧!为什么我有时候觉得汤包并没有人家说的那么好吃吧,现在我明白了,可能是做汤包的店没有经历风霜与时间。现在五花八门的太多了,害的我都没吃过正宗的。

    这位英国大厨一直都在学习与汲取外来文化的精髓,他掏出笔记本朗读清李渔的话时就令人佩服了,他不仅学习西方的、中国现代的,连中国古代的也能翻出来学习。为了收集做菜的灵感。

    予独于蟹螯一物,心能嗜之,口能甘之,至其可嗜可甘与不可忘之故,则绝可不能形容之。蟹乎!蟹乎!汝于吾之一生,殆相终始者乎!

    如果能够选择穿越的朝代,除了宋朝有我仰慕的市井文化,我还想去的就是清初了,当时商业发展繁荣,百姓生活水平也高,可以思考“你是真的在享受生活”。

    清蒸大闸蟹

    葱油饼

    没有加芝士,也没有加热狗鸡胸肉,就是朴质的葱油香。其实这样正好,现在有些人为了赚钱,什么都往里面加,印象最深的就是过桥米线,现在想吃正宗的过桥米线都难,每次吃,都不是香菇鸡汤做的汤底,却变成了麻辣烫或者冒菜的孪生兄弟,东西加得杂七杂八,那种最原本的滋味早已销声匿迹了。不悲哀吗!

    《舌尖上的中国2》里也有红烧肉吧!其实红烧肉的背后就是一个故事,纪录片会告诉我们红烧肉它好吃,发明红烧肉的人多么伟大。但纪录片没有说,红烧肉有妈妈的红烧肉,奶奶的红烧肉,外婆的红烧肉,承载的都是不一样的爱。是小时候好久才能打的一次牙祭,是长大后外出上学好不容易回家,家人给你的爱的慰问。是海外留学生再也吃不到的故乡的、祖国的味道。每个地域的红烧肉的味道都是不一样的吧!有的地方是咸的,而我们这是齁甜齁甜的。

    长寿的秘诀

    中国渔民以捕鱼为生,他们的餐桌上也少不了鱼吧!在中国,鱼的做饭千奇百怪,不用担心渔民会吃厌。渔民们都很辛苦,每天凌晨恰好是捕鱼的大好时机,渔民都是摸黑起床,有时候想想,美味的东西恰是起源于一群最朴质的人。

    黄米酒的酿制

    我也想自己种水果蔬菜种香料,这是一种生活情趣吧!

    大肠面

    这里讲到很多东西非常好吃的店老板脾气都很坏,但这是一种文化,即使他让你出去,你还会死皮赖脸留下来,这可能与待客要礼貌的观点相悖,但是这是中国餐馆滋生的独特文化。

    和平饭店下午茶

    海鲜市场炒花蛤、大闸蟹

    臭豆腐

    家里的白斩鸡

    终于知道上海孩子为什么喜欢吃白斩鸡了,原来是家常菜。

    “立刻就做”的这种感觉就像先码住,然后急得就做,这种体验真好!

    行动力max老头超级可爱(๑• . •๑)

  • 头像
    杏汁

    看惯了舌尖上的中国那种“美”的套路

    里克·斯坦的纪录片贵在“真”

    这种感觉在之前看他的西班牙美食之旅时还不觉得

    然而当他拍摄起我的上海,这种情绪就凸显出来

    1. 你可以说他的取材很奇怪,不能代表上海最美的东西

    ——可是,如果换我来为他推荐素材,怕是也逃不出小笼包、面、葱油饼,而这是我们真实生活的写照(谁会整天去甬府、大董、雍和会呢!)

    2. 他对上海美食的评价不高

    我却觉得非常礼貌而真实。大肠面、臭豆腐、三黄鸡我们喜欢它也许确实有一些历史的和习惯方面的理由,而红烧肉、小笼包这种既与西方饮食有共同之处有尤其特色的容易被欣赏——谁说不是呢?

    3. 对gov的批评

    哈哈,太真实了。人在异乡,遇到一些莫名其妙让人火大的规定,我也会走在路上嘲讽一下这些效率低下的意大利人或是一根筋的英国人,但是接下来还是会努力去接纳这个国家的文化。

    4. 他的夸赞是不是有点虚伪?

    同为爱好美食的我,觉得一点都不虚伪~ 在异国他乡遇到的食物都会带着探索的光环,除了完全不能接纳的东西以外都会觉得好吃!也许细细回味之后会觉得并不比本国某种同类料理好,但那第一口的惊奇就真的只有欣赏与开心!这是爱美食的人的共识!就好像他吃我们的大闸蟹一个劲儿地说好吃,出了门说给8分不如自己国家的雪蟹,哈哈哈这非常真实。

    这种真诚体现在:

    他带着从本国教科书上学到的一些混杂着傲慢与偏见的关于中国的知识,来到上海

    但却没有固执己见(他说的现在上海比wg时好了很多的话其实不是给我们很大的褒奖吗),而是用所见所闻去融化刻板印象

    不管是路边的苍蝇小馆还是大酒店都勇于尝试

    也愿意发现一些这个城市的问题(比如说污染),但又克制住

    他拍的和平公园那段,不是有安东尼奥尼1970年代的《中国》之风吗?

  • 头像
    鱼月

    以后看过想要记录的片子都放在豆瓣里方便查看 里克选择了上海小笼包、崇明岛的本地渔民家吃清蒸的鱼 虽然看到渔民大伯尴尬礼貌地坐在那里 很好玩 、然后大叔还很生气中国官僚化 不让他在一大面前拍视频 就为了说红烧肉可能补脑 不然毛泽东怎么那么多智慧哈哈哈、本地一家餐馆中西结合那种 我看到了藕遇 、海鲜(炒蛤蜊 蛋黄蟹 清蒸白鱼)、大叔还去感受了广场舞、尴尬地吃猪肠面、最后是翻译家的白斩鸡 里克大叔说他一定回国做三种菜 红烧肉 小笼包 炒蛤蜊 感觉小笼包比较难了哈哈哈 大叔总结起来 上海菜就是姜 绍兴黄酒 味精 酱油 起锅。

    还是有导游考试里的一些用词 小本子记下来

  • 头像
    agent k

    在看一个系列片的时候我很鸡贼的是会先看我熟悉的地方,以此判断这个系列片是不是比较客观或者接地气,是不是真的拍出这个地方的风貌。

    这集开篇去吃了佳家汤包,hmmmm…本西北佬最爱的小笼包是鼎泰丰的(说出来估计会被上海人打死)

    接着去排队吃了阿大葱油饼,大厨说阿大像黑泽明电影里的人物…

    去吃红烧肉那块有点不对劲,他们制作的不是毛爱吃的那种湖南红烧肉,这两种红烧肉区别太大了……其中还说到料酒跟雪利酒一个味???

    真的没什么美食片会去崇明岛…这个太厉害了!没想到后面更厉害 居然去了金山渔村……

    结尾去普通人家吃了家制白斩鸡,这个是很有代表性的菜肴了,看得我都想去吃振鼎鸡了!影片大概是2015年拍的,那时候上海已经非常时髦但剧组把上海拍出了浓浓的八十年代氛围也搞不清是怎么做到的!没有去类似进贤路或者某某阿姐私房菜,老吉士小南国这样的地方拍而是拍了一些真正上海人才会去吃的地方比如汤包馆和大肠面馆…整体看大厨这一系列片值得看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d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