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纪录片  »  好莱坞诈骗女王
273人已评分
很棒
7.0

主演:未知

类型:纪录片犯罪记录导演:克里斯·史密斯状态:全3集年份:2024地区:美国语言:英语豆瓣:0.0分热度:245 ℃时间:2024-06-11 16:27:13

简介:详情  “好莱坞最著名的诈骗案之一”——“好莱坞诈骗女王”案件宣布由Apple拍成纪录剧集。此事曾引发FBI和警方调查,和多家媒体、播客、影视作者的长期追查——2018年,媒体曝光有人伪造声音的方式骗钱,作案范围涉及全球,手...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好莱坞最著名的诈骗案之一”——“好莱坞诈骗女王”案件宣布由Apple拍成纪录剧集。此事曾引发FBI和警方调查,和多家媒体、播客、影视作者的长期追查——2018年,媒体曝光有人伪造声音的方式骗钱,作案范围涉及全球,手段包括模仿多名美国影视媒体圈女高层的声音,如邓文迪、前索尼的艾米·帕斯卡尔、卢卡斯的凯瑟琳·肯尼迪、前二十世纪福斯的斯泰西·斯奈德、扎克·施奈德的妻子&制片搭档黛博拉·施奈德等,用录音去诈骗一些好莱坞影视从业人员,如化妆师、摄影师等,编造一些在印尼的电影项目,邀请他们去工作,随后提出必须先交钱付旅费,以骗取这笔钱财  而经过调查,作案者被认为可能并不是女子,而是男人,随后,作案者身份被锁定为在英国有关系的印度尼西亚男子Hargobind Punjabi Tahilramani,他有着长期此类行为。  2020年12月,美国FBI和司法部宣布在曼彻斯特将Tahilramani逮捕。
  • 头像
    生就灿烂

    本文为原创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影视左右”,未经授权,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与搬运!

    《好莱坞诈骗女王》:男子冒充邓文迪等精英女性诈骗好莱坞,500多人受害

    杀猪盘、电信诈骗、电子诈骗、网络诈骗对于很多人而言并不是陌生的犯罪行为,甚至很多人都险些掉入这些骗局漩涡。这些骗局并非亚洲独有,让人防不胜防。

    但一个人凭声音模仿就冒充了近50名美国影视、媒体界的女性当权者,让至少500名影视从业者落入身心与财产骗局的故事,像极了好莱坞电影的情节。但它却是真实发生的事件。

    Apple于5月8日播出的纪录剧集《好莱坞诈骗女王》(Hollywood Con Queen2024)呈现了一个印度尼西亚人通过诈骗手段让美国至少500名影视、媒体从业者落入陷阱的长期诈骗案的过程始末。这个案件也是“好莱坞最著名的诈骗案之一”。

    受害者都是一些好莱坞的影视从业人员,像演员、化妆师、摄影师等,他们属于自由工作者。 由于工作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降低了他们对突如其来的工作机会或邀约的防范心理,以至于一步步落入诈骗犯的陷阱之中。

    诈骗犯通过声音模仿伪装成美国影视、媒体圈有话语权的成功女性,比如,邓文迪、前索尼的艾米·帕斯卡尔、卢卡斯的凯瑟琳·肯尼迪、前二十世纪福斯的斯泰西·斯奈德、扎克·施奈德的妻子&制片搭档黛博拉·施奈德等,然后为不同的受害者编造一些不存在的影视合作项目。

    与杀猪盘、电信诈骗、电子诈骗、网络诈骗等有组织的黑暗犯罪行为不同的是,《好莱坞诈骗女王》呈现的是一个人有预谋的、长期持续的诈骗犯罪活动。

    罪犯的作案目的并非单一的钱财诈骗,他在还会通过对受害者个人信息的搜集为受害者量身定制诈骗话术,从精神、情感、日程等方面操纵受害者。

    其中一位被被诈骗犯冒充的制片人艾米·帕斯卡(Amy Pascal)雇佣了一家名为“K-2情报”的侦探社(一个为高净值人群提供服务的私家侦探社)调查为什么会有人模仿她的声音冒充她。

    “K-2情报”侦探社的调查员尼科尔·科齐亚纳斯(Nicole Kotsianas)负责相应的调查工作。她很快发现,好莱坞有近50位在好莱坞拥有话语权的高层人物被冒充。尼科尔搜集了大量的证据,并与很多受害者建立联系告诉他们尽快脱离骗局。

    尼科尔还震惊地发现,诈骗犯竟然一边在伦敦做着吃播、旅行、探店博主,一边同时操纵着大量的受害者按照他的指令行事。

    与此同时,《好莱坞报道》的记者斯科特·约翰逊(Scott Johnson)也接到线报得知有人在行骗,并通过调查发表了“好莱坞诈骗女王”的报道。

    无奈的是,尽管有侦探社的证据,受害人的供述以及媒体的报道,却没有执法部门进行立案调查,因为涉及的诈骗金额等无法达到美国相应执法部门的立案标准。FBI更是不愿插手,认为不是他们分内的事儿。

    虽然诈骗犯被曝光仍然继续行骗,大量受害者申诉无门,尼科尔决定帮助受害者讨回公道。于是在本职工作之余查找更多的犯罪证据与犯罪链条,向受害者们沟通取证。

    追踪报道整个犯罪案件的记者斯科特也计划写作一本书用以呈现整个案件。于是在司法机关没有逮捕诈骗犯的情况下,他决定去采访那个诈骗皇后,与其进行面对面的采访沟通。

    2020年,斯科特通过社交媒体追踪到了居无定所的诈骗犯,并通过朋友的帮助找到了诈骗犯在曼彻斯特的地址。

    经过大费周章的努力,斯科特见到了诈骗犯,但对方戒心很重,当时只同意通过视频或电话与他沟通。

    之后,斯科特就陷入了与诈骗犯的漫长沟通中。经过诈骗犯真假难辨的个人叙事和斯科特的多方取证调查,他发现,诈骗犯跟他的每一次沟通也都是一种设定的节奏和控制安排,并同时进行着一如既往的诈骗活动。

    面对诈骗犯不限时间、地点的电话沟通诉求,斯科特几近崩溃。

    直到2020年12月,美国FBI和司法部宣布在曼彻斯特将罪犯Tahilramani逮捕,斯科特才终于摆脱了与一个诈骗犯充满谎言的日常沟通。只是,截至目前,这个诈骗犯仍然待在英国,正在争取撤销引渡。

    私以为,Apple的这部纪录片虽然会产生一种让诈骗犯自鸣得意的结果——一部专门介绍他的纪录片。

    好在,整部纪录片没有用艺术表现手法去烘托诈骗犯的个人的困难经历,而是用受害者的陈述,记者与侦探社调查员的解读,以及与诈骗犯相关的人事的取证等去拆解诈骗犯的行为动机、人性黑洞,对观众是有较强的警示意义的。

  • 头像
    Ben笨熊

    影片改编自记者针对此案写成的一本书。此剧集比书更好的一点是,作者在剧集中出镜,讲述自己被诈骗犯弄疯的感受。这一层的处理,很像文艺片中的嵌套结构,让导演或者作者成为电影作品的一部分。但从这一点看,这位纪录片导演还是非常有水平的。

    正序时间轴,了解男主的犯罪动机。

    1 男主成长于印尼富裕家庭(有美国留学经历,之后与姐姐有遗产纠纷)。

    2 从小喜欢看电影,对经典电影的经典桥段可以背诵,因此对电影娱乐行业非常感兴趣。他善于模仿各种口音和不同人说话的语气腔调。

    3 在美国读书,辩论技能高超,因在一场重要辩论比赛中抄袭经典辩论演讲稿而被开除出社团并退学离开美国回到印尼。他是一位男同性恋,被家人和印尼社会所不容,曾被送到精神病院接受残酷治疗。

    4 羡慕一位公开出柜的男同性恋印尼电影导演,觉得自己也能像他一样成功。

    5 男主有深刻的心理学知识,可通过语言操控别人的情绪和行为。该技能可能来自大量的观影经历和生活中与别人互动的经验累积,比如大学退学后,对自己的同学宣称因某人对自己的行为而自杀,让那些同学背上自责的心理负担。

    基于以上,男主选择电影娱乐业(因为喜欢电影),冒充娱乐业女强人(因为是男同,个人猜测属于男同中的女角)实施诈骗。

    但男主的犯罪动机推演还差一个侧面,就是男主家庭的成长经历。很奇怪的是,男主的家人(无论近亲还是远亲)及男主生活中的同学和邻居都没有对男主的评价。我个人猜测男主从下就有的同性恋倾向是很受排斥且遇到很多不公。

    总结一句,男主因为不被社会认可的同性恋身份而成为了一名精神病患者,此类人格特征很符合好莱坞惊悚片的男主设定。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d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