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苏赞妮·林顿阿诺德·瓦卢瓦弗雷德里克·皮耶罗FlorenceVialaRebeccaMarderArthurGiusiPaulineRugo多米尼克·贝纳尔菲利普·乌禅FrançoiseWidhoffRaymondAquavivaValentinBrekkeLouiseMilot迈克尔·佩雷斯DamienCarlet
类型:剧情喜剧爱情导演:苏赞妮·林顿状态:HD年份:2020地区:法国语言:法语豆瓣:6.7分热度:809 ℃时间:2024-06-11 19:04:09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00后法国天才导演苏赞妮·林顿,凭借处女作《十六个春天》,入选2020戛纳电影节官方精选片单。这是她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剧本创作于高中入学前的暑假,拍摄于十九岁的夏天,轻巧又动人地讲述了少女的初恋。(原文+播客节目见文末)n
《十六个春天》的主角是16岁的少女苏赞妮。影片用短短73分钟,讲述了她和35岁剧场演员的初恋漫游。两人在街头邂逅,在春日相恋,温柔又充满诗意。尽管主角与导演同名,但这不是一部自传,创作灵感来自她日常生活的积累。影片用克制的篇幅,完整呈现了青春期少女对于初恋的渴求,细腻地表达了她自我探索的欲望。
苏赞妮是一位早熟而敏感的女孩。她不想参加喝啤酒的吵闹聚会,也不愿加入同学无聊的闲谈,对同龄人的生活感到厌倦。在每天的上学路上,她常常经过一个剧院,偶然看见一位格外吸引她的成年男人。她偷偷观察男人喝咖啡、修电动车,甚至跑到剧院里,看他不太顺利的排练。
有时候只是眼神的一瞥,促成了两个世界的交汇。某天剧院门口,四目相对,男人主动问候并自我介绍,两人跨越了年龄,坠入了爱河。这场柏拉图式爱恋,拯救了在各自世界里感到厌倦的两人。
无论是女孩,还是男人,都沉入了初恋的细节。女孩蜕下白衬衫牛仔裤,换上牛仔短裙,系上红发绳,笨拙地涂睫毛膏。男人把平日热衷的咖啡,换成了女孩喜欢的石榴汁柠檬气泡水。初恋的细节,将观众拉进十六岁少女的春天。
少女坠入爱河的瞬间,在街头跳起舞来。影片中多处情绪的迸发,以音乐、戏剧、现代舞等艺术形式显现。这种融合的艺术形式来自导演深厚的艺术积淀,她希望把所有曾启发她的艺术都放入影片,比如德国现代舞大师皮娜·鲍什的舞蹈,文森特·德莱姆的歌曲,还有Christophe的抒情歌曲《La Dolce Vita》。现代舞解构了故事,为影片加入想象的空地,赋予少女轻盈的触感。
影片有明确的作者风格,以单纯的叙述视点,邀请观众进入一个纯粹的心绪空间。台词不多,常用沉默或肢体语言来留白。因为对于导演而言,讲述爱情,就是讲述一个伴着些许羞涩的特殊时刻,这种感触本身难以用语言解释,应该去寻找更精准的替代性表达。
观看《十六个春天》会忘却我们所处的时代。无论是拍摄地点,还是人物的交流,导演都避免了时代的印迹,电影中甚至没有出现过手机,约会都是口头的约定和耐心的等候。导演希望借助这种风格,追求普世的共情与永恒的表达。
处女作入选戛纳官方精选,对于导演苏赞妮并不全然是偶然的幸运。除了苏赞妮本人对电影的痴迷和强大的创作动力,还有来自艺术家庭的熏陶。苏赞妮的父亲是法国著名演员文森特·林顿,母亲则是集编剧和表演才华于一身的桑德琳娜·基贝兰。在如此的艺术光环中,苏赞妮获得了自由创作的能力和资本。
苏赞妮从创作剧本、组建团队、现场拍摄到后期剪辑,一直秉承着无压力的原则。开放式的结尾也印证了导演诗歌般自由的风格,比起给出明确的结局,她更希望观众与电影共同生长。
初恋的雀跃、青春的迷茫、自我的探寻,苏赞妮通过自己人生阶段的共鸣,精准传递。这或许是一种真实心情的纪录,借由电影化的巧妙编排,呈现在观众面前。如此高的起点,注定是国际影坛备受瞩目的新星。
我们所处时代的压抑,正需要诗歌般的《十六个春天》来治愈。期待未来在国内银幕上与这部影片相遇。
文字:松果儿n编辑:bb安n排版:乔奔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4661gkDP_EeZOL7YKjjJbgn播客节目「选片会变闺蜜趴?一不小心聊起初恋」: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01ba039a3ae628673a7c9aa?s=eyJ1IjoiNWYzMjliNDFlMGY1ZTcyM2JiMDljODEyIn0%3D
本片的中国大陆地区版权由和观映像独家提供,版权/活动合作请联系marketing@hugoeast.com
(本文首发公众号:OneSec映画,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由00后法国导演苏赞妮·林顿(Suzanne Lindon)自编自导自演的处女作《16个春天》,讲述了16岁青春期少女对同龄人的世界失去兴趣,爱上35岁的戏剧男演员的初恋故事。本片提名第73届戛纳电影节,第45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等多个知名国际电影节,在中国大陆地区也已被引进版权。可能在不久之后,我们便会和它在大荧幕相见。
顿艺术世家的“裙带关系”(blatant nepotism),但格拉斯哥电影节依然大胆地将此片选为闭幕片,释放出一个积极的信号:电影的未来需要更多像这样的新鲜血液。
春天,巴黎市区的樱花一夜绽放。
小餐厅里的少男少女像刚从一场漫长的冬天苏醒,铆足了劲谈天说地。几分钟后,他们之中最沉默的那个女孩踏进喧嚣的街道,撞上了突如其来的春意。
不经意间,十六岁的Suzanne爱上了大她十九岁的戏剧演员Raphaël。
这般跨越年龄的爱情故事放在法国浪漫电影中似乎已是陈腔滥调,但这个由年轻的法国导演苏赞妮自编自导自演的处女作和大多数的“洛丽塔式”的叙事有所不同。相比起那些感情热烈、爱欲与痛苦纠葛的迷恋故事,《16个春天》中的情感略显平淡。在这73分钟里,我们既看不到冲突,也体会不到在同类型影片中常遇的矛盾抑或是背德感,它带给我们的更多是一次对少女心事的窥探,以及一些关于初恋这个概念的回忆与想象。
导演在15岁便写出了这部电影的剧本,这也许能够解释其结构与内容相对简单的原因。尽管全片温和的讲述方式更像是出自一位成年人,没有青春期惯有的过剩荷尔蒙气息与声嘶力竭,我们还是能从中读出一位未成年编剧的稚气。当片中的Suzanne意识到自己与Raphaël的欣赏是双向的,她压抑不住心中的欣喜,却又为这天降的情愫感到不安:她依偎在妈妈的怀里轻声哭泣,难以置信地说道,“我爱上了一位成年人!”
Suzanne和父母之间更像是居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好友关系,她将那些关于少女情怀的小心思流露给他们,或是问爸爸牛仔裤和短裙哪一个更能吸引成年异性,或是找妈妈要钱出门买Raphaël的同款早餐,又或者是冲进他们的房间痛哭,宛若刚刚错失了自己的一生之爱......她的父母总是扮演倾听者的角色,适时地给予情感上的支持,不控制亦不干涉。
这样的家庭关系在近几年的影视作品里也并不多见,我们更常看到的是类似于《伯德小姐》(Lady Bird,2017)里的母女关系,总是在代沟导致的冲突下生硬地表达关怀与爱意,随后在某个或明或暗的节点达成和解。
没有说教与抵抗的亲子关系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导演在映后访谈中提及片中的父母形象源于美国剧情片《不设限通缉》(Running on Empty,1988)里Pope一家的父母,他们与孩子之间相互理解与尊重在Suzanne和父母的相处中有所体现。导演还将她自己家庭里的相处模式写在了剧本里,生于演员家庭的她是法国著名演员文森特·林顿(Vincent Lindon)和桑德琳娜·基贝兰(Sandrine Kiberlain)的女儿,在这个艺术之家里,她的父母给予她足够的成长空间,让她在自我的探寻中自由生长。
刻画青春的爱恋在电影的色彩里流动。像那些钟情于用色彩表达情绪的法国电影一样,《16个春天》也用红色书写情感。从将二人情愫牵连起来的红色果酱与红色汽水——石榴柠檬气泡水,到Raphaël的红色机车、Suzanne的红色毛衣与发绳,活泼、俏皮与躁动的少女心在空气中翻滚,像倏地一下羞红的脸,也像悄然开放的那树樱花。
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将法国三色旗上的红拍成电影,把博爱用色彩拓印在影像里。以颜色叙事的代表作《蓝白红三部曲之红》(Three Colors: Red,1994)用红色映射人类的心灵苦况,讲人性与博爱。同样是使用红色,《16个春天》的年轻导演显然没有将视角放在人类的高度,但她镜头下纯净、不含杂质的爱与宏伟的法兰西式博爱共享着相似的内核。
春天、情窦与红色。我们看到女孩的爱意在家庭给予的温厚土壤里滋长,又于舞蹈中肆意释放……
在巴黎街角的一家咖啡馆,Suzanne和Raphaël并排坐在一起,闭着眼睛聆听歌剧,两人的身体随着音乐的流淌微微倾斜,双手随着音乐的渐强在桌上摆动。同步的双人舞动作就像是在一成不变的生活语句中打上了感叹号。舞!舞!舞!
这段表现力极强的画面被收录至格拉斯哥电影节的预告片,瞬间击中了我们。导演苏赞妮想要以一种女性的目光,展现16岁少女最为纯真的初恋故事。没有牵手,没有拥抱,也没有亲吻,她追求的是不依附于情欲的柏拉图式恋爱。若没有肢体接触,要怎么表达出隐匿的情感流动?
受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的传记纪录片《皮娜》(Pina, 2011) 启发,导演在最后一版剧本中增添了丰富的舞蹈语汇,原本散文式的日记电影有了轻盈的旋律,少女会在见心上人的路上雀跃跳舞,也会在剧院舞台上听着歌剧翩翩起舞……舞蹈之于电影就像是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泛起的阵阵涟漪是身体表现出的情感律动。
“我跳舞,因为我悲伤。”德国现代舞第一夫人皮娜·鲍什(Pina Bausch)坚信舞蹈相比于语言本身更能表达情感,她认为舞蹈能够模拟日常生活的动作,捕捉细微情绪,于是现代舞渗透到生活的角角落落。在咖啡馆里,在悬轨公交中,在舞台上,在森林里,皮娜的“舞蹈剧场” 跳出了爱恨交织,跳出了春夏秋冬,舞蹈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咖啡馆和谐的双人舞,是Suzanne和Raphaël各自乏味生活(ennui)的救赎,看似生活在平行世界的两人就此交汇,在灵魂上达到高度的契合。随着音乐声的渐强,镜头聚焦于咖啡馆角落里的男女主角,两张小圆桌和椅子构成了全部的画面,Suzanne和Raphaël的世界只剩下他们两个人,他们的关系用tête-à-tête来诠释再合适不过。
tête-à-tête是17世纪末出现的法语词汇,意为“促膝长谈,两人密语”,也可以指“交头接耳椅”。这种法式沙发是两张椅子呈蛇形相连,沙发上的人面朝相反的方向,就像是Suzanne和Raphaël本应没有交集的16岁世界与35岁世界。但恰恰相反,两个在各自世界感觉无趣的灵魂相互吸引,拥有高度契合的精神世界,就像tête-à-tête虽然面朝相反的方向,坐在沙发上的人却可以面对面进行更为亲密的交谈。蛇形的扶手如同屏障一般,将与众不同的两人从各自格格不入的圈子解救出来,也使得两人保持适当的距离感,少女纯真节制的情愫与法式tête-à-tête的古典优雅更唱迭和。
“青春期于我而言是一段艰难的日子。我不再是孩子,也没有成为成年人。在这段过渡期里,我过得很痛苦。尽管我有很多好朋友,和父母也相处融洽,但我已经厌倦了同龄人的世界。”苏赞妮·林顿将自己的这段成长故事写成了50多页的剧本,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了一定的艺术加工。
与传统的青春叛逆片相反,苏赞妮着重于刻画生活的愉悦(joie de vivre) :温情的家庭与融洽的同学关系。似乎女主角Suzanne的人生一帆风顺,就像是一张光滑却苍白的纸。我们猜不透为何少女会厌倦这看似无瑕的同龄人世界,也不能理解为何她对感情的态度突然转变,或许是导演讲故事的手法仍稍显生涩,又或许是作为观众的我们已不再年轻了......
「和观选片会」第7期,节目上线的日子,刚好是北方小年。新的一年,我们把《16个春天》当做礼物赠予你。祝你能够感受爱,给予爱,收获爱,活得更加轻盈。
?收听指南
小宇宙收听指南:
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5fec2a2adee9c1e16d03b91b
推文详情:
https://mp.weixin.qq.com/s/m6OQNcVHKFyawp7kEE70kA
? 时间轴·亲孩子安利现场
柠檬石榴味的青春
? 本期安利
? 本期主播
我喜欢这部影片的即兴舞蹈片段,它是身体表达,更是真实的情感流露。
影片中没有电子设备的干扰,人物的注意力非常集中,给足了俩人相遇的可能。
初恋就是第一次的心跳,你需要用心感受它,感受它与别的心跳的不同。
这部影片是16岁少女的漫游,呈现出来的自由感也是青年导演独有的。
?和观选片会
「和观选片会」是和观内部最不严肃的选片交流会,也是同事轻松的下午茶唠嗑环节。每期从电影出发,与观点碰撞,陪你打开文艺电影的盲盒。我们将在每月的某些周四不定期上线,话题建议或树洞倾诉请移步chatroom@hugoeast.com。n
你可在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podcast、QQ音乐平台,订阅「和观选片会」,收听节目。
播客剪辑 / 文字排版:乔奔
标题:松果儿
小宇宙 /喜马拉雅 / 苹果Podcast
均可收听「和观选片会」?
公众号 /微博 / 豆瓣 | 和观映像
和观小助手East微信号 | Hugoeast2020
版权合作Vivian微信号 | vivian_afro
我是冲着喜剧的标签才看的,但是好像和戏剧不沾边。
一个少女爱上大叔的故事。略显平淡的剧情,平淡到没看多大一会就想玩手机了。
一开始,感情的表达还是很浓烈的。问父亲男孩会喜欢什么样的衣服,制造一次次的相遇,为了他听古典音乐,刚开始的相遇,还巧合的穿了情侣衫。 但大段大段都是单方面的情感表达,大叔的呢?只有在末尾一小段在窗前看到疑似少女的人从窗前经过,在酒会上和女孩跳舞,但此刻的少女看起来有些厌倦了,开始怀疑自己对大叔的情感,这就有点莫名奇妙了。感情的付出难道不是相对的么?而且女孩刚开始的时候就像是对一切感到厌烦后碰到一个恰巧让自己眼前一亮的人从而产生的的暂时的欢喜。
而且剧情的走向就很诡异,突然很浓烈的喜欢女,一下就陷入怀疑了,没有一点一点的转折,而且结尾的时候用女孩的话说“我爱上可一个成年男人,他也爱我”也没分手,为什么像是永远也见不到了一样?很莫名其妙的感觉,明明都很相爱,也都没出事,但是我们永远也见不到了。
也许我还是没太看懂两个人的感情吧,也或许对这个剧情节奏并不喜欢,总有一种食之无味,弃之也有点可惜的感觉。
〈Spring Blossom〉译为《十六个春天》,16岁的Suzanne无法在那个年纪热闹的聚会中,飞扬的校园里找到共鸣与意义。而35岁的Raphael在日复一日相同的戏剧演出中也渐渐失去兴趣,生活的灵感暂且丧失,别处的百无聊赖指引着他们走到了此处来相遇。
Suzanne厌倦了同学们争相追求着所谓“酷”的事情,这些“酷”的事带来了来自外界的认可,让很多人充满了热情。而Suzanne真实的感受只有无聊,她接受了这种自己对流行的感受。Raphael热爱的戏剧已经演了太多次了,尝试改动和解构已经无法带给他更多初演时的意气风发了,他更多地在随波逐流。
两个在当下处境都感受到了有些沉的无趣的人相遇后,并没有因为什么更新鲜的事消解了无趣,他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话很少,甚至很多时候不讲话,只是感受着对方的存在。是啊,无趣没有被消解,它被理解了。
16岁的Suzanne在此处找到了容纳这些属于青春情绪的容器,35岁的Raphael明白这年少时一定会走的路,便保管这些情绪起来是得心应手。Raphael想把自己暂时抛掷出去,暂时抛掷到不受世俗生活评判的轻盈之中,Suzanne这个年纪眼里还没有那么多的条框,她也轻轻地接住了这些。
毫无变化的生活仍然毫无变化,而爱情在此处让我不再非要寻找变化,我觉得便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