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凯文·科斯特纳凯利·普雷斯顿约翰·C·赖利吉娜·马隆布莱恩·考克斯J·K·西蒙斯VinScullySteveLyons卡迈因·吉欧凡纳佐休·罗斯多米尼克·隆巴多兹拉里·约书亚JoseMotaDaveEiland乔·利西JimColbornLuisMoro迈克尔·帕帕约翰ScottPoseRickyLedeeJuanNievesAugieGarridoRickReed瑞奇·加西亚JerryCrawfordBobSheppardEd
类型:剧情爱情运动导演:山姆·雷米状态:HD年份:1999地区:美国语言:英语豆瓣:7.8分热度:396 ℃时间:2023-09-25 14:53:33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好莱坞永远不缺少“快消”式的类型电影,哪怕是毫无悬念的励志题材或是体育故事。《棒球之爱》作为其中之一,基本可以体现出好莱坞类型影片的整体模式。不过具体来看,仍有些不尽完美之处,下面将详细说明。
影片讲述了又凯文·科斯特纳饰演的比利·契普作为带有手伤的大龄棒球队员赢得了一场关键比赛,并重新追回女友的故事。电影开篇就已交代了比利的艰难处境:自己效力多年的球队被转手,且新东家有意给自己转队;女友无法忍受自己长期执着于球赛而将飞往伦敦。简洁的语言和动作已经向观众抛出了关于比利的悬念。一开始我们就知道比利将要面对和解决两个棘手的问题——赢一场球赛,赢回女友的爱。这两个问题构成了影片的基本事件。
来看人物。比利作为底特律老虎队昔日的明星球员,在步入中年又新添伤病之后,再难保持当初的战绩,比赛成绩的下滑和外界的质疑令比利苦恼不已。比利的女朋友简,和比利年龄相仿,离异,且独自抚养上中学的叛逆的女儿,女儿同简吵架后,寄宿到亲生父亲家中。这很好。电影的前半段我们已经了解了主要人物的所有情况,并知晓了他们各自所处的境地。现在可以简单总结出比利(他是绝对的主角)在影片描写的事件中的障碍:手伤、年龄、女友对家庭的需要(与工作狂比利形成冲突)和女儿的叛逆。目前看来很难确定故事的核心事件是球赛还是回归家庭。当比利得知球队被转手,自己的位置可能被转移时,他也失去了女友的心——这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就在比利等在酒店客房的傍晚到转天清晨。之后影片进入到每一个推动故事发展的情节点。毫无例外,作为球员的比利一开始风光无限,直到受伤,开始承受巨大的痛苦(来自于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 球队转手,困境加剧;而作为普通人,比利和女友有过一段快乐的时光,后因工作和女友分居,发生了“按摩师事件”-> 接回离家出走的女儿,团聚,再次因工作而分开,达到事件高潮。好了。这些就是从影片开篇至高潮部分比利所遭遇的,很明显影片采取了双线并行的故事结构,在第二幕(交代了球队转手和女友离开之后)中,以球赛作为主线,用多次闪回的方式叙述了比利从顺风顺水到站在关键性比赛的赛场之间所发生的事(回忆镜头衔接采用了叠化形式,缓慢的镜头切换让我一度怀疑自己看了一部肥皂剧)。从这里开始,我不得不说这部影片给我留下了些许拖沓的感觉。大量的闪回造成了主故事线的阻断,比利和女友不断反复的分手与复合导致了故事情节的重复和情感上的停滞不前。我们需要确定的是,整部电影的主线是什么?是棒球赛?从叙述框架上来看的确如此。但是从影片中可以看出对于比利和女友简的描写已经占去了一半左右的篇幅,可简的出现好像另故事多出了一个旁观者——而非参与者,反复多次的分合的确塑造了比利在家庭生活中的性格,可惜的是它并没有对比利复出的那场球赛起到任何的推动作用。
在同样由凯文·科斯特纳主演的体育题材影片《麦克法兰》中,对于故事线的处理则要好得多——虽然老套,但很有用。主角怀特因一次事故来到相对闭塞的麦克法兰,在学校担任体育教练。在为学生们训练以备越野跑比赛的过程中,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赢得了胜利,并留此校任教,直至退休。影片中,怀特教练既要帮助学生解决家庭阻碍和心理负担,同时又在处理女儿的教育问题和未来的规划问题(是否留在麦克法兰)。故事并不复杂。故事中怀特教练的女儿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年龄和自己的学生相当。在和学生们接触的过程中,怀特教练试图去尽力给予他们理解和关怀,也逐渐打破了和女儿的隔阂。同样是双线并行,这里的家庭问题作为副线,衬托出怀特遭遇到的障碍,又与学校部分的情节发展形成了高度契合(和孩子们和解),这既不会消解主线的重要性,也不会和主线故事产生分裂感,而在影片最后,形成了主题上的完美统一。
再来看《棒球之爱》。比利和简的感情始终因棒球比赛而摇摆不定,但却没能对最终的球赛产生什么影响。简的离去使比利难过,但在最后的赛场上,比利动摇了吗?他做出有关挽留简的行动了吗?心理因素对最终比赛结果产生影响了吗?答案都是否定的。既然如此,将这样多的笔墨聚集在简的去留上面看起来就显得颇为冗余。而有意思的是,比利在赢得了比赛后,终于还是放不下简而赶到了机场,完成了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比赛的尾声并没有留下让人印象深刻的高潮点,而比利与简的拥吻虽在意料之中却在剧情衔接上显得突兀,就像本想投个曲线球,不料成了偏移的坏球。也许山姆·雷米过于想要强调比利的爱情和家庭生活,然而在这样一部棒球题材的电影中,却少了一点平衡与融合。
“是时候收回你的棒球了!”
美国电影,类似中国的高考作文,往往非要有一个点题的句子出来,明打明的告诉你电影的意义,然后整场电影围绕这个中心点去描述。
科斯特纳的这部电影,核心就在于比利和珍第二次约会时散步说的话,比利说,他父亲这辈子最爱两件事,母亲和棒球。
比利查普,从21岁进入职业联赛,虽然成了大明星,也有了很多钱,也不缺女人,但我认为他的人生还是很单纯的,所以,简单的人生里父亲就是自然而然的榜样,棒球他有了,他缺一个母亲,比利一开始和珍只是偶然相遇,比利并没有往心里去,但当他知道珍是个母亲的时候,他知道自己不会轻易离开她了。一个天然的母亲和棒球,还有比这更完美的组合吗?尽管在以后的时间里,比利知道了和一个母亲共处并不是一件多快乐的事情,那么父亲的人生究竟是如何度过的呢?最后一场球赛,比利的脑海在不断的闪回,最终他知道了,父亲热爱棒球,母亲并不一定热爱棒球,但母亲容忍了父亲,对,是母亲一生的容忍从成就了父亲始终可以保有对棒球的爱,比利在最后一场比赛中懂得了棒球,也期望去懂得爱,珍与他相比,无论是职业生涯,还是人气财富都没法相提并论,但珍的存在,就是比利的棒球事业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最后一场比赛,老虎队的队友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帮助比利赢得了所谓的完美的比赛。队友,和比利的棒球一样重要。
这就像我们在讲贯彻法律和标准的时候,除了标准本身很重要,框定标准的假设以及标准赖以存在的环境更重要,脱离环境和大前提去讲标准,是胡说八道,毫无操作可言。比利的父亲是比利棒球的启蒙老师,比利的母亲支持比利的父亲,比利才能够在人生的早期享受到纯粹的棒球快乐,比利的球队,比利球队的对手,大联盟,观众,所有围绕棒球的一切东西,才是棒球的全部,而不仅仅是一个球和一双手套,for love of the game,比利最终懂得了要去看到全部的道理。当他赢得比赛的夜晚哭的稀里哗啦的时候,我想他是感受到了父亲当年失去母亲的悲伤程度有多深,所以他有多热爱棒球,就有多热爱珍这个女人。
看完之后我毫不犹豫地将它纳入了我的私人收藏。
我觉得这是一部很细腻、也很实际的电影。可以归为生活片、也可以归为情感片甚至是励志片,因为它涵盖了爱情、亲情、友情、事业、成功、失败、毅力、心态等等很多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触的内容,当然还有美国人最热衷的棒球运动。演员表现的真实自然不做作,却能深深触动你的心!因为太贴近生活、贴近心灵了。
PS:主角是大名鼎鼎的凯文!!!我记住了~~
据传Kevin在本片中在浴室一段情节中有正面全裸演出,后来在洛杉矶公映时被观众投诉和嘲笑不应该在影片中露出下体私处,投资方也为了避免影片被评为R级影响票房,不得不把裸露镜头删除,呵呵,算是一点花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