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红裤带的女人 The Woman With Red Waist Belt,系红裤带的女人
主演:蒋林燕段斌谢正洪
类型:剧情剧情片导演:罗嘉勇状态:HD年份:2014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豆瓣:6.6分热度:804 ℃时间:2023-08-12 11:07:06
简介:
详情关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贫困山区农民外出打工,给农村人的婚姻、家庭、伦理、情感方面所带来的冲击及社会发展的阵痛,从人性的角度真实再现了那个年代农村“留守女人”的情感生活和她们对婚姻家庭所秉持的传统观念。同时,全面展现西部秀...
“守寡”8年,是一种什么滋味?
村妇云秀心里,可谓五味杂陈!
她守活寡长达8年,以为外出打工了无音讯的丈夫再也不回来了。
岂料他突然回家,云秀百感交集!
但丝毫没有喜悦之情,有的只是疼痛难过。
8年时光,她被系在腰间的一条红裤带紧紧束缚,“动弹不得”。
在云秀生命中,这条“红裤带”引出的,是她有苦难言的生活“隐痛”……
一、
影片名叫《系红裤带的女人》。
故事发生在80年代初。
农村青年阿旺老实巴交,家里穷得叮当响。
可年轻貌美的云秀姑娘,还是嫁给了他。
因他为人本分心眼好,两人在一起能过好日子。
但新婚后的恩爱甜蜜没过几天,她的美梦即被打破。
话说娶云秀时阿旺家借了张二300元,现在他来讨债。
本来讲好年底卖了猪还他钱的,可张二声称自己手头紧。
不光步步紧逼,且以还不上的话每月多支付5元利息相威胁。
家旺一家人不敢啃声,只能默认他搞事。
其实,张二是冲着云秀来的,谁让她“不识好歹”!
起初,在阿旺的婚礼现场,当新娘的红盖头掀开时,张二就看得目瞪口呆。
从此,这个整日游手好闲,拿录音机放着流行歌曲,在村里乱晃的混子盯上了云秀。
显然,相比自家女人的不顺眼,云秀不管是模样抑或气质,都令人心动。
可面对张二哥充满暗示的话语,严守传统妇德的云秀,哪里肯理会他。
所以,张二才上门讨债,想委婉地实现他见不得光的勾当。
但不知内情的阿旺蒙在鼓里,他想外出打工赚钱偿还债务。
还说要为媳妇盖新房。
在他看来,这是解决困境的唯一途径,省城活路多,也许能找到翻身致富的机会。
的确,阿旺是个有担当有责任的好男人,挣钱养家也是维护男人尊严的最好选择。
温柔体贴的云秀更是十分理解丈夫,虽然她心里并不情愿,但仍支持丈夫的决定。
知道阿旺不放心,便从两人结婚时披过的一块红布上撕下一条“红裤带”系腰间。
以此作为对丈夫忠贞不二的承诺,也是她对自己坚守妇道的一种警示和起誓。
临行前,阿旺托付发小桥贵,希望能帮忙照顾好他家人。
阿旺走出大山奔向省城,云秀则留在家操持家务,成了一名留守妇女。
众所周知,凡事都有两面性,阿旺只看到了家中贫困的经济形势,因此想外出打工。
可他没有考虑到将美貌的新婚妻子留下,她会遭遇怎样的生活艰辛和情感伤痛?
一直以来,人们关注较多的是留守儿童。
因为他们是社会转型期阵痛的某种缩影,却忽视了留守女人的不易!
当丈夫走出家门后,正是她们为本不牢靠的家撑起了一片天。
而此间种种难言的“隐痛”,少人关心。
留守妇女坚守的不止是家,还有希望,可谁能保证她们能看见美好未来的曙光呢?
二、
云秀没有想到,阿旺这一走,对她和这个家意味着什么。
答应帮阿旺兄照应他家的桥贵,也没有料到会发生何事。
丈夫离家后,张二哥变得更加放肆了。
他老想找机会和云秀搭讪,甚至夜里偷偷地爬到窗前“喊话”。
白天忙里忙外,做完家务又干农活的云秀,还得提心吊胆地防他。
不久,云秀发现自己怀孕了,公婆很疼惜她,尽量让她多休息。
此时,憨厚壮实的桥贵经常出入阿旺家,帮着承担挑水等苦力活。
但他的过于勤快,引来村里人的闲言碎语,清白的云秀也不得不忍受莫名的委屈。
每当夜深人静,她总是解下那根红裤带仔细地端详,眼神里写满了落寞。
这既是她对丈夫无尽思念的表白,也是对她满心屈辱的自我安慰。
仿佛有了红裤带,再难熬的日子也能熬住。
时间一天天过去,丈夫阿旺除了汇来的一百元,再无任何消息。
可不怀好意的张二哥从未放松对云秀的“关注”。
某次,干完农活的她在野外的溪水中洗澡,张二哥突然冲出。
在附近干活的桥贵,听见她的哭喊声及时赶到,才阻止了悲剧的上演。
谁想狼狈逃回村里的张二,来了个恶人先告状。
直言云秀和桥贵有不可告人的丑事。
正当他信口雌黄时,当事人赶来了。
云秀手握一颗两人撕扯中拽下的纽扣为证,谣言不攻自破。
患有哮喘病的公公常常蹲在山头遥望,渴盼儿子早日归来。
经年累月的忧心如焚,加上儿媳被人欺凌的打击,让老人的境况雪上加霜,很快他就病死了。
公公去世后,婆婆的身体也每况愈下,云秀不得不照料。
一老一小,家里家外的事全要靠她打理,生活苦不堪言。
就这样,云秀在情感缺失和经济贫穷的双重困境中艰难度日。
好在有女儿盼盼的陪伴,以及桥贵哥的无私帮助。
可是,来自身体与精神的苦闷,以及别人口口相传阿旺已死,她和桥贵之间的流言蜚语两相交织,令云秀痛苦不已。
有一回,云秀路遇大花蛇,她失足掉下山崖,幸好桥贵哥相助。
一时受到惊吓的云秀抱着他不知所措。
情急之中的桥贵也有些失去分寸。
正在危险之时云秀扇了他一巴掌。
她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桥贵更是顿觉羞愧难当。
原来,云秀瞥见了系在腰间的红裤带,她不能坏了规矩丢了贞洁。
桥贵挨了一记耳光,也立马清醒过来,他不能对不起阿旺兄,也不能对不起云秀,连着抽自己大嘴巴。
在这场人性与道德的交锋中,理智无疑占了上风,他们不约而同地冷静克制,维护了传统的道德规范。
三、
没有得到云秀,还遭桥贵痛打,张二哥心里不是滋味。
乘云秀不在家,他偷走了在晾晒的红裤带,并把它放到了桥贵的枕头下。
然后散布消息,云秀和桥贵彻底被坑了,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婆婆知晓后一通哭闹,她接受不了儿媳的“出轨”,恨她没有给儿子守好家。
可是多少年过去了,云秀苦苦等待的丈夫,又在哪里呢?是死是活全无音讯。
她历尽艰难守护忠贞,还要被人无端猜忌,活在闲言碎语中的她何其痛苦!
因嫌丈夫家穷,桥贵的媳妇丢下他和女儿远走高飞,桥贵的痛苦又有谁知?
为了不再被人说闲话,云秀和桥贵开始相互躲避,以此证明清白。
他们把各自的苦闷埋藏在心底,可是人性的诉求,怎能视而不见?
婆婆最终还是相信了儿媳,她劝云秀和桥贵一起过,别再等她儿子。
没多久婆婆去世,云秀在坟前把丈夫的衣服也烧了,就当他死了。
她把红裤带丢进了火里,象征着从此不再被传统道德束缚。
这是对过去的告别,也是对自己不幸命运的哭诉。
云秀独自坚守着家,靠着种菜养猪等还清了债务。
可她还是念念不忘阿旺,拜托常来村里的货郎替她在省城打听丈夫的消息。
得到的却是模棱两可,称不是失踪就是已经死了。
更荒谬的是,货郎主动向云秀示爱,想娶她为妻。
不过,经历了这么多,守了8年活寡的云秀,完全知道她要什么。
等待8年,对于丈夫只剩下怨恨,对于桥贵却是满满的感激和爱。
如果说她和阿旺的婚姻是法律赋予的,是名正言顺的夫妻,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讲,她和桥贵才是一起历经风雨的患难之交。
8年的漫漫时光,云秀对丈夫从等待和思念到渐渐绝望。
相反,在她所有最艰难的时刻,都是桥贵在默默地付出。
相比名分,踏踏实实的陪伴,才是云秀真正渴望获得的。
因此她亲手做了一双布鞋送给他,并直言要和他一块过。
桥贵喜不自胜,云秀也乐开了花,熟料阿旺突然出现了。
原来他外出打工时因正义出手,后被人陷害至缅甸挖煤。
虽说是意外,但他的不幸遭遇没有得到妻子云秀的同情。
本打算和云秀长相厮守的桥贵,则悲伤地离开了大山深处。
影片结尾,云秀大声地哭喊着自己的命怎么那么苦啊,黑屏后的字幕更是出人意料:
电影《系红裤带的女人》用平实的镜头语言,描绘了农村留守女人的处境。
当丈夫为了赚钱养家外出打工时,留下来的她们要遭遇婚姻、家庭、伦理、经济方方面面的困境。
因为贫穷落后,所以外出打工。
因为情感缺失,所以孤苦无奈。
但在生活的艰辛面前,仍有人性的光辉闪耀。
云秀的一条红裤带,是她对丈夫忠贞的表征。
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了传统道德规范下的“性压抑”,怎样地侵蚀着留守女人的美好年华。
——电影《系红裤带的女人》导演阐述
◆ 罗嘉勇
一
这是一个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关于“留守女人”的真实故事。
中国西南边陲的某大山深处,新婚不久的女人云秀为让丈夫阿旺放心外出打工还债,将一条红裤带系在身上,以示对婚姻的忠贞。没想到丈夫一去不返,杳无音讯。青春漂亮的云秀在一条红裤带的束缚下,默默坚守为丈夫“看好家”的诺言,可最终历经煎熬等回来的,却是一个离奇的命运安排……
当时任某山村小学教师的马应富老师给我讲述完这个故事的原形后,他再次对我说:“像这样的‘留守女人’,在偏僻的农村,特别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真的不鲜见,男人回不来的原因很多,加之信息闭塞,交通落后,有的女人一辈子就这样在守望中过去了。”于是我便有了种迫切的冲动,想为这些大山深处的“留守女人”们拍部电影。虽然我不认识她们,但我能从马老师的讲述中,依稀感受到她们情感深处的炽热呼吸,以及她们对不幸婚姻的内心呐喊。希望通过电影让外界了解这些“留守女人”的婚姻情感生活,并期待有一天能在大山美丽的风景里,看到她们与常人一样幸福的身影。
中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进程,急促而剧烈地催化着这个时代的一切。物质生活的相对富足,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领域。作为维系社会发展的婚姻家庭,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婚后情感的出轨和高离婚率,似乎已司空见惯。影片《系红裤带的女人》将我们带回了那个纯真的时代和落后闭塞的小山村里,去感知一个既充满人性情愫而又凄惋忧伤的婚姻情感故事。如果电影能在讲述人物命运的过程中,让观众拾撷到一些随着时代变化而远去的关于婚姻、家庭以及伦理道德方面的点点滴滴,也许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珍贵和需要珍惜的东西。
二
影片的女主人翁云秀是一位漂亮的村妇,新婚不久,就因丈夫外出打工一去不返而沦为“活守寡”的女人。从她嫁到村里的第一天被债主张二“惦记上”开始,似乎已经注定了她的婚姻是多舛的。为偿还因结婚欠下的债务,一条象征对婚姻忠贞的红裤带,随丈夫的远走而成为捆绑在云秀肉体和精神上的枷锁,同时又是云秀骨子里坚守婚姻道德的底线。在漫长而艰辛的“守寡”日子里,云秀一方面要信守她为丈夫“看好家”的承诺,一方面还要与债主张二的性骚扰周旋。当张二强奸云秀未遂而怀恨在心并散布她与村里的单身男人桥贵好上的谣言后,村妇们的舌头可不是闲着的,更有婆婆的厉声呵斥和公公的无声责难,让云秀有口难辩。还有,与这种外面压力随之而来的,是来自己身体和情感的煎熬,这种煎熬只要是一个正常、健康的女人都能体会。云秀是一个年轻健康的女人,她和正常人一样,需要有情感的慰藉,也有性的需求,长达八年多的“活守寡”日子,她不是没有出轨的机会,但传统与现实都不允许她去逾越这条婚姻道德的红线。张二的数次利诱甚至强暴,还有她在危难之中与前来搭救的桥贵产生的短暂迷情,即便她有意或无意的出了轨,也许都能够被人性的宽容所接纳,可长年系在她身上的那条红裤带,每每都在关键时刻成了婚姻道德的“保护神”。夜深人静,难以忍受性饥渴的云秀,一个人悄悄跑到村口的小河里宣泄情欲,发出了歇斯底里般的对男人的呐喊。然而,世俗的小山村并没有因此而理解云秀的不易。自古寡妇门前是非多,一个“活守寡”的女人,在外人眼里,从头到脚也许都是问题,她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村里长舌妇们闲言碎语的话题。到头来,除了云秀自己,竟然没有人相信她是清白的。
与云秀朝夕相处的婆婆似乎感到儿子回家的希望已经渺茫,同为女人的婆婆终于理解儿媳做女人的不容易,主动提出让云秀改嫁长期照顾她们家的桥贵,这种人性的光芒让云秀感到心里很温暖。然而八年的煎熬和守望,云秀盼来的却是丈夫“已不在人世”的消息。云秀向丈夫“亡灵”倾诉自己的清白后,终于烧掉了束缚在身上八年的那条红裤带,从心里结束了这段不幸的婚姻,并决定跟桥贵一起过日子。当所有人都认为云秀终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时候,就在一夜之间,命运又给她开了一个惊天的大玩笑——她的“亡夫”突然回来了!是喜是悲?苦命的云秀必须得在两个男人中间做出一个选择,神情恍惚、面无表情的云秀终于扛不住命运的沉苛,一下子瘫软在公婆的坟头。
如果说,云秀以系红裤带的方式坚守八年的婚姻是因为有“爱”(或者说是遵循一种传统婚姻道德观念)的话,那么当她烧掉那条象征婚姻的红裤带后,标志着这段“有爱无性”的婚姻实际上已经结束,她过去天天守望的丈夫在她的内心已然死去。然而丈夫的死而复生最终导致桥贵的不辞而别,云秀将要面对的又是另一段接踵而至的“有性无爱”的婚姻生活。云秀拼命地往当年她送别丈夫的那个山垭口跑去,想追望一眼她重新爱上的男人——那个八年来同样饱受误解且婚姻不幸的桥贵。空旷的山垭口,无情地定格了云秀孤怜的身影和那双无奈的眼神……
影片最后字幕显示:三年后,云秀在政府的帮扶下脱贫致富,成立了全村第一家专业养殖场。阿旺与云秀离婚,再次外出打工。桥贵暂无音信……
云秀终于直面人性,对她的不幸婚姻做出了一次重要的决定——离婚,可这曲婚姻的挽歌并未因此而画上休止符。一个女人与两个男人,还要继续在这场了犹未了的不幸婚姻中,扮演各自的悲剧角色……
三
面对这样一个诞生在乡间泥土里且让人有几分忧伤的故事,影片的拍摄决定摒弃浮华,采用简约叙事手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影片更好地贴近真实、贴近人物、贴近生活。如果非要说影片有什么风格和基调的话,那么这个风格就是清新质朴的原生态,基调就是在田园牧歌般的氛围里,吟唱一曲直面人性的婚姻挽歌。基于这样的影片风格和基调,在演员选择上,除女主角云秀的演员外,其他演员都是在拍摄现场找来的当地村民,这些“演员”与影片里的故事人物几乎可以划等号,尽管他们的表演不专业,但都是原生态的,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还原艺术的真实。
虽然是悲剧故事,但影片并不刻意去追求表现激烈的冲突、荒凉的气氛、萧索的画面、凄惨的音乐。相反,拍摄中,影片还适当多增加一些美丽的山川风物,让故事人物在山村美景中出入、留连、生息、劳作,竭力多表现一些“田园牧歌式”的氛围,让云秀的悲剧婚姻,如同“梦境里的噩梦”,缓慢而有条不紊地展开,让发生在山乡田野里的忧伤故事,像暗流一样浸润并最终撞击观众的心扉。
为让电影更好地融入现实生活,拍摄场地我们选择在离故事发生地不远的一个小山村,场景、道具、服装以及当地人的生存状态等,都没有经过人为的修饰,一切皆顺其自然、顺理成章。为增强某种特定效果,影片还特意安排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和道具反复出现在镜头里。如债主张二身边有条秃尾狗,张二只要一出场,那条狗总跟着,这也是一种反派角色的象征物;那条系在云秀身上的红裤带,多次伴随着低回婉转或者轻松愉悦的音乐出现在云秀不同的情绪里,使人物命运与这条红裤带紧密相连,起到了强化主题的效果;还有云秀对丈夫的送别、守候、倾诉以及最后对桥贵的追望等情节,都发生在同一个场景山垭口,这个给云秀以希望和绝望的山垭口,反复出现在晨光、逆光、霞光和雨雾中的镜头里,特别具有象征意义。
此外,画面还有几处采用长镜头拍摄,保持了故事人物情绪的连贯性。音乐也是轻缓而抒情的,没有刻意营造太多的悲情色彩,特别在影片开头、结尾以及中间部分的关键情节,以别致的原生态女高音咏叹长调出现,突显了影片的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原生态电影艺术的感染力。
——评《系红裤带的女人》
很少见的如此深刻,如此节制的国产电影。这是一部反应上个世界八十年代所谓“改开”初期,一个西南边陲山村的故事。或者说是关于一个山村女孩命运的故事。故事很单纯,也很单调,单调得有些寡淡。导演很节制,几乎每一个细节都是点到为止,甚至让你怀疑它的完成度。虽然如此,在我看来,这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已经足够——因为足够,所以显得创作人员的水平很不一般。画面干净、贯通,一气呵成。缺点是除了主人公之外,烘托情节、人物,和旁支设计,几乎没有过多的笔墨,显得太苍白。这一点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可能还说得过去,但对于西方观众——尤其是对于非儒家文化背景下的现代国家里的观众,看起来就会很吃力——甚至会成为笑谈。当然,总体上依然不失为一部上乘之作。虽然豆瓣只给了6.7分。老实说,不能对豆瓣抱有太大希望,不然是注定要失望的。
故事是这样的:穷人家的女孩云秀嫁给了穷人家的孩子阿旺;似乎从此好日子来了——就像公主终于嫁给了王子,所谓“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不过,那不过是童话里的故事,那只不过是现代的绿茶婊、小清新,或者是脑残一族的幻梦而已,对于稍稍思考过现实的人们来说,这不过是自欺欺人。对于云秀来说,厄运才刚刚开始。阿旺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农民,几乎是愚蠢的,甚至是愚昧的。因为娶云秀过门,他借了村里的二流子张二三百块钱。张二大概是村里唯一个好吃懒做的男人,但是张二好吃懒做却有他的资本,因为他有一个小舅子大概是乡干部——所以,他能够啥也不干——最多放放羊;张二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他娶了一个有点丑的老婆,老婆虽然丑了点,却很实用——家里家外都收拾、捯饬得井井有序。张二看到云秀长得漂亮,就心生邪意,几次调戏、勾弄,都被云秀拒绝了。张二不甘心失败——再说,他整天吃饱了没事干,总得找点事琢磨、找点事儿干嘛!既然没走上正道,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生命,他生命的力量、精神,必然会在邪道上弄出点动静不可。于是,他走进了阿旺家;要账来了。阿旺有一个身体有病的父亲,有个愚昧的母亲,不但没有任何能力还钱。而且面对张二的无赖——原本说好,到年底阿旺家买了猪还他一部分的,也只能笨嘴笨舌地问一句:“不是说好到年底卖了猪还你一部分嘛?”张二说:“我手头紧了,等不到年底了。”张二不但要本钱,而且还要每月加五块钱的利息。实际上,如果不是阿旺一家三口太愚昧、太愚蠢,如果稍微正常一点的话,不会看不出这是因为云秀——张二故意刁难的。当然,我不是在这里“恨铁不成钢”——阿旺的父母,而是说这就是他们——中国农民就是这个样子的,或者说这就是我所知道的“中国农民”。
怎么办?幸好遇上了改革开放。阿旺准备去城里打工,挣钱回来还账。作为并不是十足傻瓜的正值新婚不久的阿旺来说,他当然知道他这一走意味着什么。这就意味着新婚燕尔将要远隔千山万水,虽然他心里并不乐意——他当然知道,因为父亲有病在身,需要云秀在家照顾。但是他还是对云秀说他想让云秀一起去去打工。云秀是个懂事的姑娘——她也仅仅是懂事而已,她的所谓“懂事”,其范畴也仅仅是中国农民的女儿的水平,所以这种“懂事”,几近于木呐与愚蠢。云秀说家里需要她,她还是在家等他。毋庸置疑,阿旺生在这个村子,也长在这个村子,他当然明白这个村子的人事生态——偷鸡摸狗、男盗女娼,那是在正常不过——在我的观察里,这就是中国人的本相。所以,阿旺虽然没说出来,他还是担心云秀——出轨。云秀当然也知道这一点,因为他跟阿旺一样——生于斯长于斯,所以她从过门——嫁过来的时候的盖头上撕下来一条红布条,让阿旺给他系在腰上——当腰带。或者这是一种乡村的风俗,一种象征——象征着老婆会这样等到老公回来,在此之间老婆不会出轨——当然,这仅仅是一种“习俗”,或者说,这仅仅是一种说法,一种自欺欺人。不用问,被系这红腰带的女人肯定有不少,系这红腰带出轨的女人肯定也不会少。说到底,这些东西早就落伍了,为啥会落伍?因为它跟人性有矛盾。
云秀对阿旺说:“你去吧,我会看好这个家。”于是,阿旺走了。
阿旺走了之后,云秀发现自己怀孕了。消停了半年吧,等女儿盼盼出生之后,张二又来骚扰了。白天骚扰过她,夜晚也敲过她的窗户。云秀毕竟是个规矩女孩,张二始终没有得逞。乔贵是村里的一个光棍,乔贵之所以是光棍不是他娶不起老婆——而是娶过老婆,老婆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嫌他穷跟所谓“有钱人跑了”。乔贵跟阿旺是一路人,老实,敦厚,不怕吃苦。这种人过苦日子,当农民或许勉强还行。问题是,这种人一旦遇上人生的难题,一旦遇上人生的坎儿,就束手无策了。阿旺走的时候乔贵答应他,照顾阿旺父母和云秀的。所以,云秀家里有啥脏活、重活,每天从小河里往水缸里担水,都是乔贵的活儿。于是,村里的无聊的娘们们,开始风言风语了。一个说:“云秀那小狐狸精,咋可能忍得住男人不在家?!”一个说:“谁还不知道,傻子都能看出来,云秀跟乔贵肯定有一腿儿!”于是,这些话传到了阿旺妈妈耳朵里。婆婆问云秀:“风言风语是不是真的?”云秀做为一个新媳妇,一个女性——婆婆在公公面前就如此问云秀,你让她说啥呢!再说了,婆婆就是一个愚蠢、愚昧的典型代表——就跟今天的脑残一样,她愚蠢、愚昧当然不仅仅是她的错,因为她就是被这样驯化的嘛!云秀说:“你不要听那些人胡说八道,我答应了阿旺,要看好这个家。”
张二没有得逞并不甘心。不但不甘心,时时处处都在“关心”着云秀。一次,云秀在山坡上砍柴回来,看到小河边没有人了——就脱了衣服,下水洗了一次澡。恰好,被盯梢的张二看见了。张二再也忍不住了,于是扑上去就要QY。幸好被也一直“关心”着云秀的乔贵看到了——乔贵作为一个光棍,面对如此漂亮可人的云秀——在内心里不可能不动心,可是他毕竟还是管住了自己的邪念,至少暂时管住了。乔贵救了云秀——将张二臭揍了一顿。张二不但没有得逞,而且还被揍了一顿。当然心里窝火。心里窝火算不上什么,对于他来说最紧迫的是怎样面对舆论和老婆。于是,他反咬一口——在村里无聊妇女之间大造舆论:乔贵和云秀有一腿,被俺看见了。当乔贵和云秀回到村里的时候正好遇上一堆无聊妇女——和张二正在舆论呢!乔贵表现得很男人,上前对被张二吓得还在哆嗦的云秀说:“云秀,把你手上的扣子给她们看看,这就是刚刚才张二欺负你的证据!”大家看到扣子,也就不再说乔贵和云秀有一腿了。至少当时不能再说了,因为证据就摆在他们面前吧。当然,既然她们愚昧、愚蠢,她们是不相信证据的——他们只相信他们想象里的东西。或者说,他们自己是什么样的,就会把全天下所有的人都想象成跟他们一样。这不正是这些中老年妇女、小媳妇、大姑娘们的那点可怜的精气神么?
张二跟云秀的流言蜚语当然没有停止,而且还越来越疯狂了。终于——实际上是有人故意将这话传进了婆婆的耳朵眼里。于是,婆婆回家跟老公公说了,又一次在公公面前质问云秀:“人家说的是不是真的?”云秀当然否认。可是,有用吗?她婆婆、她公公,本质上跟村里的中老年妇女、小媳妇、大姑娘是一样的人,他们怎么会相信她!当云秀给躺在床上的公公送饭的时候,公公一把把云秀递来的碗摔在了地上。
不久,公公死了。
四年过去了,公公也没了。阿旺除了两年前往家里寄过一百块钱之外,没有任何音信——他自己不识字,不会写信。云秀坚持、忍耐了四年,到这时候她还相信阿旺一定会回来——这也是中国人的一种坚定,所谓“韧性”。所以,她一直为他坚守着自己——绝不松下红裤带。但是,她是人,她不是神,她除了有心理、感情上的需要之外,还有生理上的需要——心里、感情上的需要或许还能忍受,生理上的需要——本能,或者说“自然属性”,让她却难以忍受。怎么办?除了DIY她没有任何办法。可是,DIY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然,就不会存在QJ犯了。她晚上睡不着,就起来绕到村后的小河里——跳进冷水里“冷却”自己。可是,即使如此,她一样度日如年。
人性是什么?人性——本质上说就是人不可能克服的东西,或者说对于人性,人类只能管理,但不能克服。不然,为什么人类八千年来的历史,并没有改变人性——翻开人类的历史,辉煌的或者黑暗的,骄傲的或者应该羞耻的,什么都改变了,唯有人性未变。所以,人不能胜天,人只能是人——做不了神。神是什么?神是人造出来的,为什么人要造一个神?很假单,因为根据人性,人类管理不好自己的事情,个体的人也管不好自己的事情——人类需要一个神!当然,这是一个大话题了,我在这里无意展开——因为展开了,这片评论就发不出去了。
言归正传。云秀在山上干活的时候,被一条蟒蛇吓坏了。为了躲蟒蛇从小山坡上摔下来了——正好,被默默关心着她的乔贵看到了。当乔贵把她从山坡上救起来的时候,她整个人被吓得都软了。乔贵托着她,她意识到了有人救了了她——她从昏迷中缓过来之后,第一感觉是:我的命咋这么苦啊!她瘫在乔贵怀里,抱紧了乔贵,一边哭,一边诉说:“我害怕,我有多苦啊!”
到此时,乔贵还是有理智的,他有意识地将云秀唤醒,推开她,说:“咱们回家吧云秀,咱们走吧云秀。”此刻的云秀却害怕极了——我觉得这场戏拍的感情很到位,分寸感把握的也很好,乔贵越是推她,她越是用力抱紧了乔贵。于是,所谓干柴烈火、孤男寡女——乔贵以为云秀抱紧他是向他求欢!乔贵三下五除二扯下自己的衣服,然后就去扯云秀的红裤带——这是云秀的禁忌,更是云秀的命,是她的全部——精神、道德、生活、过去和将来,瞬间反转——云秀伸手扇了乔贵一巴掌。乔贵愣了一下,立马反应过来了——他知道自己会错了云秀的意,他无比自责——双手扇自己的耳光。“扇自己耳光”,这是中国男人最熟悉的,是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是他们的全部!“扇自己耳光”,就像云秀的红裤带一样,是一种象征——是东方主义的象征,是儒家文化的象征,是中国人的密码。读懂了这一点,才能读懂中国人。
从此之后,两个人走个头顶头,也会低下头赶紧躲开了——自己害臊!害什么臊?不是说人性嘛,不是说自然属性吗,不是说本能吗?是的,儒家文化,或者说中国文化的“强大”——不啻说是耻辱、黑暗,正是在这一点上:它无限压抑人性,它不给人性留一点缝隙,直到将人变成“非人”,变成禽兽。为什么中国人谈性色变?很简单,中国文化把性描绘成罪恶,描绘成世界上最丑陋最肮脏事情——可是,至少一千年已降,中国男人可以三妻四妾,中国皇帝可是“后宫三千”,中国人生育率几乎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君不见,每逢改朝换代,每逢天灾人祸——人口往往是“十户有八户绝”,可是只要稍微给他们喘息的机会,过不了几年——人口又爆满了。可是,在这国却羞于说性,却耻于说性,却说那是最肮脏的,那是最黑暗最龌龊的,可是他们却每天都在干这事儿,他们却每时每刻都在想这事儿。你说这是怎样的一种文化?我当然不是全盘否定中国文化,我只是有感而发。实事求是地说中国文化当然有精华,但是中国文化里的精华,不但没有被继承被发扬,而且到了今天,几乎以及丧失殆尽了。留下的大都是糟粕。国内,或者弯弯,有一大批所谓“国学大师”,所谓“文化保守主义者”,刚刚百年的余英时先生据说也是一位“文化保守主义者”。我想问的是:他们究竟在保守什么?在保守“三字经”、“弟子规”、《素女经》、《二十四孝》嘛?至少我不知道。今天是一个全球化时代,是一个讯息时代,谁有多好,谁有多坏,全世界都会知道的——不像以前,关上门别人就啥也不知道了,你是扒灰还是L伦,别人都不知道。
我的意思是说,所有文化里都有精华,这些精华最后就变成了“普世价值”,就变成了“全世界的、全人类的”,不必如此敏感于是西方的,是东方方的,是自己的,是人家的——只要是精华,每族每国都应该学习,只要是糟粕为啥不抛弃,难道就因为它是“我们的”就应该保留?算了,还是不说这个问题了——不然,又发不出去了。
张二并没有忘记云秀。一天,张二将云秀晒在院子里的红裤带偷走了,并且将它放在了乔贵的枕头下。并且,支应一个妇女带着云秀婆婆去乔贵家拿了出来。于是,婆婆终于有机会表演了,她像所有的中老年妇女一样,哭闹、撒泼,所谓“鼻子一把泪一把”——看起来多可怜啊! 于是,这一次云秀有口莫辩了。
不久,婆婆也死了。
七年过去了,阿旺音信全无。云秀一个人拉扯着一个孩子,老人也不在了——她实在也忍受不下去了。她的人,变得萎靡。有人撮合她跟乔贵,有货郎上门求婚。她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她的确不知道,不然她就不是云秀了,她就不是中国女性了。到第八个年头上的时候,她终于放弃了——她对乔贵说:“我想好了,我们一起过吧!”
可是,她的命真是太苦了。因为这时候,阿旺回来了。他被人骗到缅甸去挖黑煤窑去了,现在才被解救回来。
这部片片的亮点还在于:云秀最后还是跟阿旺离婚了,虽然她并没有跟乔贵结婚——因为乔贵一气之下出走了。虽然没有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是导演让他们离婚了,算是给了一个出路,给了一缕阳光。
我还想说说电影中表现的那种村落——村落文化。我思考的是:她们——村里的妇女们,还有他们——村里的男人们,为啥对云秀那么恨?难不成“恨”是这村人的本能、人性?是的,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在村里,“恨”是支撑他们活下去、熬下去、忍耐下去的唯一力量,因为他们不懂爱,不会爱,也不稀罕爱。他们只有恨。他们恨谁呢?很那个最优秀的,恨那个最漂亮的,恨那些最富有的,恨那些最有权势的——总是:凡是优秀的,都在他们的恨之列。云秀之所以被他们作贱,最主要的就是云秀太漂亮了。因为她漂亮,所以就得被村人恨;女人恨她,男人想X奸她。也就是说,我们的文化——就像一把刀子,是专门削割优秀者的头颅的。仅此而已。
再这样的背景下,何时是个头?怎么可能有希望。我还想说的是:人类管不好自己的事情,所以人类需要神——正像托尔斯在《安娜卡列尼娜》里,托尔斯塔最后让列文回归了宗教。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白痴》里一样,让他的人物回到了宗教,回到了神那里去,为什么?很简单,因为人类管不好自己的事情,更管不好自身——就像那个山村一样,如果没有外部世界的干涉的话,再进化一百万年他也很难文明进步,它只能在那个圈子里打转了。
悲哀的是,在今天,在二十一世纪的们今天,这里的人们并没有变得更好,而是在黑暗的深渊里继续滑行——只是表现形式变了新花样而已。比如,今天将所有的东西转化成了“物质”——金钱。关于这个话题,又是题外话了。就此打住吧。
很抱歉,只看了影片的故事梗概和侧面评测。所以不评分,只说事儿。但是那种农村女人被压迫和诬陷的情节真的让人汗毛倒竖,男人出去打工,村里的媳妇是你的吗,好看点的媳妇,全村的闲汉都在垂涎,强奸、污蔑、泼脏水,软硬兼施,无所不用其极,你害怕吗?村里的老少爷们家庭妇女每天最喜欢的就是八卦,人言可畏在闭塞的乡村达到了最恐怖的效果。
或许你可以想象经大人的口入了孩子的耳,成群的孩子经过你的身边大骂你婊子、妓女、母狗,对你的孩子大骂杂种、野孩子、野种……这是活生生血淋淋的现实,而你的娘家和婆家人会保护你吗?不会,村里的长辈多数把面子看的比命重要,他们不相信理性,只相信流言蜚语,而私刑也是农村更恐怖的潜规则,君不见,东北人在南方被当地人暴力胁迫,偷狗人小偷被绑在村口致死,全村人围捕买来的女人,我不愿相信这是今天的中国,可是往往现实都如此残酷。
你觉得你活在阳光下,但是当你离开繁华的都市和熟悉的城镇,朴实的基层民众会给你展示真正的丛林社会,什么是宗族械斗,哪个是土皇帝,什么叫吐沫星子淹死人。不相信的可以去知乎搜“农村什么让你感到恐惧”。
原来未知让我好奇,现在未知让我惊惧。
我不敢像文艺女青年一样一个背包入藏,我也不敢像浪漫男青年一样带个钱包去丽江,我更不敢像作家采风一样带个本子去乡村常住。在诗里,村里永远是长河落日,袅袅炊烟,可是我知道,平静的生活中暗流汹涌,他们像老虎,温顺时像一只大猫,可以尽情抚摸嬉戏,一旦他厌烦,摔碎你也只是分分钟的事情。
我只敢匿踪于城市,在陌生人的世界里玩耍,不用出门进门被村口的大爷大妈指指点点,父母也不用因为我还是单身而被村里的流言中伤,我也不用担心被人羡慕日子过的好而被人暗中使坏,我也不用担心媳妇长的好看被觊觎已久的闲汉强奸泼脏水,换句话说,哪怕我做了再见不得人的事,只要我搬个家,我的世界就会重归寂静,网络时代的浮躁让我们很好的隐藏自己,现在还有几个人在关注沈巍大师了?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现代化都市和生活离不开每一个基层的村民,是他们种的粮食和蔬菜、还有输送城市的低价劳动力成就了我们生活的美好和舒适,甚至有时我们还会因为外卖送的慢了对人家破口大骂,投诉,因为农民工公共场所的低素质而鄙视,我们在享受他们带来的文明,却又有时反感他们的污浊。
当你舒适的前进时,总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部电影里的血与泪,就是他们生活里为你的负重,他们或许也想像我们一样坐办公室朝九晚五,有着文明社会的生活,她们也想穿着性感暴露在步行街上逛街说笑,她们也想回家坐在电脑前抨击男权社会,说着“我可以骚,你不能扰”、“没房没车,凭什么跟着你受苦?”、“女人就是用来疼的”……这些话。文明世界里的安全,别以为世界都是这个样子。
每次我看类似题材的电影,我总能想到电影《大鸿米店》里结尾的字幕:这是整个旧中国一个毛孔里滴出的血。
其实,现在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