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吉冈秀隆石原里美高桥克典市川龟治郎苅谷俊介国村隼山中聪草刈正雄波冈一喜中山麻圣宫下顺子中村凛太郎井之上チャル内山理名谷口高史南圭介木咲直人浜口望海门田裕榎本铁平
类型:剧情日本导演:田中健二状态:已完结年份:2010地区:日本语言:日语豆瓣:7.7分热度:546 ℃时间:2022-09-15 19:58:41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本片主要讲述出身低微的遣唐使吉备真备归国后如何一步步击败政敌,成为政坛领袖。这是一个非常老套的故事,但是影片以大佛为线索串起各个重要事件节点。吉备真备从不信佛、反对修建大佛,到成为和尚口中“离佛最近的人”,最后成为儒佛兼修的政治家。
片中男性演员的演绎都很精彩。吉备真备初涉政治的青涩、怯懦,在政治事件中展现出的有勇有谋,到最后的历经政治风波的沧桑、笃定,表演非常有层次感。片中另外两个重要角色玄昉和藤原仲麻吕,是吉备真备的对照。玄昉有佛性却追逐名利,藤原仲麻吕既无佛性又热衷名利,只有吉备真备兼具二者。
男性角色的选角都很贴合历史想象,尽管面目不完美,但非常有古人的气韵,特别是眼神。如吉备真备的圣贤之风,藤原仲麻吕的枭雄之气,圣武天皇被权臣操控的无奈和悲悯之心。
但是相比之下,女性角色就逊色多了。如吉备之妹、光明皇后、阿倍内亲王,导演吝啬给她们安排一点镜头展现她们的过去和志愿。阿倍内亲王是戏份最多的女性,她在即位前与吉备真备的对话固然感人,但又陷入了师生恋的套路。最后结尾,我还等着阿倍内亲王和吉备真备的重逢,但是编剧好像早忘了,只是把这当成吉备真备生命中不重要的插曲。同样,影片也没有展现光明皇后在藤原家与皇室之间抉择的心路历程。吉备的妹妹更只是一个无情的念旁白机器。相比之下,连吉备的随从海藏都有过去、有执着的事,比吉备之妹刻画得鲜活多了。而且相比男性角色,这些女性角色过于美丽了,并不太贴合历史。
大概日本常拍历史剧,片中的历史细节非常讲究。公卿衣朱紫,下臣服黄色。大臣言事必举板笏。此外建筑、音乐、战争场面无一不精,从片尾也可看到这些都有专业学者指导。虽然为了剧情发展,对史实有不少润色、添加,但大致符合历史,除了吉备真备的年龄。吉备学成归国时已经40岁,剧中却看起来只有30岁,历史上吉备七十岁才击败藤原仲麻吕,片中看起来只有五十多岁。
大佛是那个时代的人们面对无法解决的现实困境的精神寄托。尽管本质是逃避而无益于问题解决,却作为精神慰藉和矛盾缓和器被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各阶层的人所需。
心怀理想却迷失于名利物欲的僧人葬送了自己。悲悯众生言行合一的归国遣唐使独一人之力阻止劳民伤财的大佛修建,却被视为心最向佛而最适合担任大佛监修的人。从不信佛的遣唐使最终以向佛自白祈祷以自律自励的姿态继续为国为民的努力。
大佛建成后,醉心权势独揽朝政的贵族梦见自己与大佛并立,被大佛斥责渺小不洁。贵族怒而曰:“如此富丽美满崇高之物本不该存于世上!”如何应对?贵族笑而曰:“大佛乃人造,摧毁即可。”
吉备真备(695-775)
阿倍内亲王(718-770)
735年吉备真备从唐返日,时年40岁,同是这一年内亲王17岁。从选角来说,吉冈秀隆和石原里美很合适。
在看剧过程中,真备和阿倍内亲王两个人的微妙情愫很让人感动。行基说真备是唯一一个反对造大佛却离佛最近的人,直到最后他都恪守本分,最终走上时代的巅峰。
因此我截了一些让人心动的小细节。
一、真备和内亲王第一次相见。
真备遣唐归来,祈愿皇后能赐予木材在田边给母亲盖一栋房子,内亲王看到以此讥笑他。真备非常生气,以唐人的做法教训了内亲王。
从这里看得出来内亲王受到了惊吓,并对真备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见宫子太后前
真备看到我们内亲王也是无语了。
三、天花爆发
天花爆发时,内亲王在“微服私访”。看到这里很感慨,此处在危乱之中,他们的距离是最近的。
再后来真备开始为师,在宫里教导内亲王。
四、遇到行基,内亲王把真备引荐给圣武天皇
五、离开平安京之前
这里其实十元攻气很足,很有公主的威仪。在这里真备的眼里有一丝慌乱,眼神里也很坚定。内亲王说的话照应第一处。
前编更到此。
以下为第二集。
六、二人为修筑大佛的事聊天,并带圣武天皇去见行基
七、真备去调查皇太子之死前
在这里一段吉冈拿捏特别到位,声音好听是演员本身的优势,但他在对内亲王说话的时候格外温柔。
八、最后相见
虽然看来格局很小,但演员的表演真的好让人动容,生在帝王家的无奈,身为师长、臣子所必须遵守的礼,在十元的眼泪里,在吉冈的眼神里,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说句实话,当年看《大奥》都没这么喜欢过。无论历史上的孝谦天皇是怎样,吉备真备又是如何,阿倍内亲王卒于770年,享年52岁,而真备卒于775年,享年80岁(剧里说81岁)。历史上没有记载这位学问深厚的遣唐使者在知道自己的学生在52岁的年纪过世时是怎样的心情,他第一次见到她时,她只有17岁,他却已经40了。不知道他是否有哀愁呢。
石原里美演戏我始终觉得是高开低走,少女感是她能给予观众印象最深的东西,但随着时间流逝,那种感觉也慢慢消退了。
对于吉冈秀隆原来一直没有太关注,因为觉得他的三角眼真不好看,但这部剧里看到了他普通外貌下韧的一面,尤其是真麻吕拿着刀对着真备,他一步一步走近的气势。另一个就是他的声音,真的太好听了,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一域深不见底的平静的湖,风吹过掀起阵阵涟漪。
NHK真该多制作与平安有关的ドラマ,sp也可。
谨以此给我最后一年枯燥的备考时光。
一兆游戏
虎与龙 タイガー&ドラゴン
东京大学物语 東京大学物語
家政夫三田园4
一桥桐子的犯罪日记
驱魔怪谈2
本剧是一部刻画了没有手枪等武器的民间保镖活跃...
播放指数:916℃
本片主要讲述出身低微的遣唐使吉备真备归国后如何一步步击败政敌,成为政坛领袖。这是一个非常老套的故事,但是影片以大佛为线索串起各个重要事件节点。吉备真备从不信佛、反对修建大佛,到成为和尚口中“离佛最近的人”,最后成为儒佛兼修的政治家。
片中男性演员的演绎都很精彩。吉备真备初涉政治的青涩、怯懦,在政治事件中展现出的有勇有谋,到最后的历经政治风波的沧桑、笃定,表演非常有层次感。片中另外两个重要角色玄昉和藤原仲麻吕,是吉备真备的对照。玄昉有佛性却追逐名利,藤原仲麻吕既无佛性又热衷名利,只有吉备真备兼具二者。
男性角色的选角都很贴合历史想象,尽管面目不完美,但非常有古人的气韵,特别是眼神。如吉备真备的圣贤之风,藤原仲麻吕的枭雄之气,圣武天皇被权臣操控的无奈和悲悯之心。
但是相比之下,女性角色就逊色多了。如吉备之妹、光明皇后、阿倍内亲王,导演吝啬给她们安排一点镜头展现她们的过去和志愿。阿倍内亲王是戏份最多的女性,她在即位前与吉备真备的对话固然感人,但又陷入了师生恋的套路。最后结尾,我还等着阿倍内亲王和吉备真备的重逢,但是编剧好像早忘了,只是把这当成吉备真备生命中不重要的插曲。同样,影片也没有展现光明皇后在藤原家与皇室之间抉择的心路历程。吉备的妹妹更只是一个无情的念旁白机器。相比之下,连吉备的随从海藏都有过去、有执着的事,比吉备之妹刻画得鲜活多了。而且相比男性角色,这些女性角色过于美丽了,并不太贴合历史。
大概日本常拍历史剧,片中的历史细节非常讲究。公卿衣朱紫,下臣服黄色。大臣言事必举板笏。此外建筑、音乐、战争场面无一不精,从片尾也可看到这些都有专业学者指导。虽然为了剧情发展,对史实有不少润色、添加,但大致符合历史,除了吉备真备的年龄。吉备学成归国时已经40岁,剧中却看起来只有30岁,历史上吉备七十岁才击败藤原仲麻吕,片中看起来只有五十多岁。
大佛是那个时代的人们面对无法解决的现实困境的精神寄托。尽管本质是逃避而无益于问题解决,却作为精神慰藉和矛盾缓和器被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各阶层的人所需。
心怀理想却迷失于名利物欲的僧人葬送了自己。悲悯众生言行合一的归国遣唐使独一人之力阻止劳民伤财的大佛修建,却被视为心最向佛而最适合担任大佛监修的人。从不信佛的遣唐使最终以向佛自白祈祷以自律自励的姿态继续为国为民的努力。
大佛建成后,醉心权势独揽朝政的贵族梦见自己与大佛并立,被大佛斥责渺小不洁。贵族怒而曰:“如此富丽美满崇高之物本不该存于世上!”如何应对?贵族笑而曰:“大佛乃人造,摧毁即可。”
理性跟信仰,都很重要啊。
信仰能支撑起对明天的希望,而理性,则是为了确保在明天到来之前,别先就饿死了。
前几次考试顺利导致有点飘飘然,今日一战,打消了自己的狂妄。人永远不可能知道一切,也不可能一直知道自己什么地方不知道,只有谦虚,才可以带领自己突破狂妄和愚昧。
如果真有上帝,真有神,我希望让我不要成为一个愚昧的狂妄者,让我可以谦虚低调平静的内省本心,看到心中的佛。
吉备真备(695-775)
阿倍内亲王(718-770)
735年吉备真备从唐返日,时年40岁,同是这一年内亲王17岁。从选角来说,吉冈秀隆和石原里美很合适。
在看剧过程中,真备和阿倍内亲王两个人的微妙情愫很让人感动。行基说真备是唯一一个反对造大佛却离佛最近的人,直到最后他都恪守本分,最终走上时代的巅峰。
因此我截了一些让人心动的小细节。
一、真备和内亲王第一次相见。
真备遣唐归来,祈愿皇后能赐予木材在田边给母亲盖一栋房子,内亲王看到以此讥笑他。真备非常生气,以唐人的做法教训了内亲王。
从这里看得出来内亲王受到了惊吓,并对真备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见宫子太后前
真备看到我们内亲王也是无语了。
三、天花爆发
天花爆发时,内亲王在“微服私访”。看到这里很感慨,此处在危乱之中,他们的距离是最近的。
再后来真备开始为师,在宫里教导内亲王。
四、遇到行基,内亲王把真备引荐给圣武天皇
五、离开平安京之前
这里其实十元攻气很足,很有公主的威仪。在这里真备的眼里有一丝慌乱,眼神里也很坚定。内亲王说的话照应第一处。
前编更到此。
以下为第二集。
六、二人为修筑大佛的事聊天,并带圣武天皇去见行基
七、真备去调查皇太子之死前
在这里一段吉冈拿捏特别到位,声音好听是演员本身的优势,但他在对内亲王说话的时候格外温柔。
八、最后相见
虽然看来格局很小,但演员的表演真的好让人动容,生在帝王家的无奈,身为师长、臣子所必须遵守的礼,在十元的眼泪里,在吉冈的眼神里,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说句实话,当年看《大奥》都没这么喜欢过。无论历史上的孝谦天皇是怎样,吉备真备又是如何,阿倍内亲王卒于770年,享年52岁,而真备卒于775年,享年80岁(剧里说81岁)。历史上没有记载这位学问深厚的遣唐使者在知道自己的学生在52岁的年纪过世时是怎样的心情,他第一次见到她时,她只有17岁,他却已经40了。不知道他是否有哀愁呢。
石原里美演戏我始终觉得是高开低走,少女感是她能给予观众印象最深的东西,但随着时间流逝,那种感觉也慢慢消退了。
对于吉冈秀隆原来一直没有太关注,因为觉得他的三角眼真不好看,但这部剧里看到了他普通外貌下韧的一面,尤其是真麻吕拿着刀对着真备,他一步一步走近的气势。另一个就是他的声音,真的太好听了,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一域深不见底的平静的湖,风吹过掀起阵阵涟漪。
NHK真该多制作与平安有关的ドラマ,sp也可。
谨以此给我最后一年枯燥的备考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