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喜剧片  »  好血统

好血统  慧血 / 智血

278人已评分
较差
3.0

主演:布拉德·道里夫约翰·休斯顿丹·肖尔哈利·戴恩·斯坦通艾米·莱特玛丽·内尔·圣克罗切尼德·巴蒂威廉·赫基

类型:剧情喜剧导演:约翰·休斯顿状态:HD年份:1979地区:美国语言:英语豆瓣:7.1分热度:847 ℃时间:2022-05-17 15:29:34

简介:详情  退伍的莫斯(Brad Dourif 饰)带着伤痕和军队支票回到了家乡,但这里除了破败的房屋与农场,什么也没有留下。莫斯踏上了前往图金汉的旅程,要在那里开创事业  在这座陌生又怪诞的小城里,莫斯很快结识了喋喋不休的青年...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退伍的莫斯(Brad Dourif 饰)带着伤痕和军队支票回到了家乡,但这里除了破败的房屋与农场,什么也没有留下。莫斯踏上了前往图金汉的旅程,要在那里开创事业  在这座陌生又怪诞的小城里,莫斯很快结识了喋喋不休的青年埃克、乔装盲人牧师布道行骗的阿萨(Harry Dean Stanton 饰)以及女儿莉莉。莫斯神经质的秉性在这座布满基督标语的小城里终于爆发,驾驶着二手汽车马不停蹄的宣扬没有基督、依赖自我救赎的“真理教”,在这个过程中,莫斯不知不觉与苦行者的形象相融合……
  • 头像
    无事
    电影开场的一组黑白照片,据说是美国一个有名摄影师的手笔。照片地点是原著作者Flannery O'Connor的家乡,也是电影的取景地。在最后一张照片中,电话机和Jesus被刻在一起,成了一位1974年亡灵的墓碑。这里面有种温情的讽刺和幽默。Jhon Huston这部奇特的收山作就在这样的调子中开场了。

    电影拍于1979年。编剧是俩初出茅庐的兄弟,随碟采访中说,他们与小说原著即美国有名的短篇小说家Connor(1925-1964)是同乡。因为迷恋女小说家的处女作,立志把它拍出来。带着改编好的剧本,他们去找当时鼎鼎有名的大导演Jhon Huston,后者竟意外地答应下来,并以极大热情组织了一个家庭团队式的制作队伍。于是,这部有意思的独立电影便诞生了。电影有那时期美国独立制作的所有好品质,散发着一股新鲜不羁的野味。当然它还有一种独特的气味,这种气味让我想起Robert Albert的《3 WOMEN》(《三女性》),后者故事背景我没做考究,仅用鼻子推断,也是个南方小镇。另外一部片子,印象也很深,是库斯图里卡的《亚利桑那之梦》,也可以放一起来看。在这三部电影中,空荡荡的街道,无所事事的怪人,莫名其妙的标志,逝去和未逝去的,都可以蒸发掉,最后凝固成一些不被人追忆的花饰和字母,好像这张黑白照片。是看不见人,但慢慢的慢慢的,人就从远处走过来了。

    图略

    23岁的退伍军人Hazel Motes回到家乡。家里空无一物,破败不堪。他撕下一片墙纸,用铅笔写了几个字:这是我Hazel Motes的,如果谁随便乱占,我就要你去死。他把墙纸贴回去,离开了家,去小镇上的一个杂货铺买了一身西装,一顶教士帽。他要去城市里做一件事情,一件他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

    图略

    他在刚来这个城市的第二天遇见了“盲教士”的女儿Asa,她看上了他,要诱惑他。他还遇见一个奇怪的年轻人Enoch Emory,喜欢大猩猩和一具神秘的木乃伊。Motes在胖妓女(是当地真妓女演的)家过夜,直到他遇见“盲教士”,决定自己要做的事情,创立新的宗教。他花215块美元买了一辆他坚信“很好”的车,白天黑夜他站在车上给城里的人传教。他说,不需要钱,什么都不要,没有罪恶,不用相信。他做梦的时候会想起他的传教士爷爷和一个躺在表演马戏的棺材里的半裸女人。那时候他在鞋子里塞进石子走路,看见半裸的身体自认为是罪恶。他的爷爷看起来像个角斗士。

    图略

    Motes住到了“盲教士”的对面,Asa住进了他的房间。她拿着Enoch偷来的怪尸体和他开玩笑,却被Motes摔个烂碎。她说那是他们的BABY。

    图略

    他站在车子上宣教,说我们需要新的Jesus不是神是人。一个投机的胖男人来“搞破坏”,Motes说新的Jesus只是个说法。胖男人气愤地弄来一个人,戴着和Motes一样的教士帽,开着一样的车,站在车上说花哨的话,人们被他们吸引过去,付钱去买新福音。Motes把假教士的车从路边推下去,然后撞倒他,从那个假教士身上碾过去。Motes抓住他的衣领问,你怎么可以说出自己不相信的话。那男人嘴边淌着血,呻吟着,Jesus,help me。Motes呆住了,他无法把他从痛苦和死亡里救出来,他逃走了。

    图略

    在逃走的路上,他的车马上就要报销了,被当地一个警察拦下来(是当地真警察演的),警察不由分说的把Motes的车推下了斜坡。空无一人的车子从斜坡上滑下去,一去不回。


    图略

    Motes回到租处,弄瞎了自己的眼睛,假盲教士的女儿Asa恐惧地咆哮着。她和她父亲离开了。Motes在身上缠上藤条,鞋子里放进了石子和尖玻璃。女房东照顾他,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时候,这个老女人对他说结婚。他走了。


    图略

    被警察带回来的时候,女房东呼唤他的名字,他不仅看不见,也听不到了。他一动不动,不知道他是死了,还是没有死呢。


    这部电影是神经质的、讽刺的、幽默的、狂热的、平静的、光明的、黑暗的。正是这一点让我诧异,我猜想这种奇特的风格来自原著,一个天才女小说家的视角。看这个片子的时候,我也反复地想起《孔雀》《立春》,有时候还想起布烈松《乡村牧师日记》里的牧师,想起《一一》里面的小四,想起《乡愁》中的多米尼克。是狂徒是执拗的少年,还是先知的故事,在我看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一种文风,创作者在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里,达成一种复杂的纯粹。这是《三女性》和这部片子出色之处,也是《孔雀》和《立春》所欠缺而引不起我喜欢的原因。

    WISE BLOOD,“好”血统,就有赎救的使命吗,究竟是什么驱使他用“使命的路途”蒙着眼睛?

    电影看了一遍,以上是一点肤浅的感想。
  • 头像
    movingdust
    这是一部宗教电影,意思很艰深,不是那么简单可以分析清楚的。关于宗教,这部电影有两个明显的观点。首先,真正的信仰者必须经历一个不信的过程。其次,传道者常常被指认为江湖骗子,或者被江湖骗子纠缠。传道艰难。 恰如片名所示,Wise Blood——智慧,血。对于宗教的体认,需要智慧,更需要信仰之血。
  • 头像
    liyw

    如果要把Flannery O'Connor写明白,写舒坦,那就要这么写。

    当Hazel Motes对捧他的人说,我要去我要去的地方时,他肯定无情地讽刺了什么人,但是我说不上来是谁。

    当Hazel Motes愤怒地布道他的耶稣大骗子教义时,他绝对无情地讽刺了除教堂、宗教什么之外的东西,但是我说不上来是什么。

    但是当背景音乐Tennesse Waltz悠扬地奏响时,你知道,那种对假、丑、胆怯、虚伪的愤怒暴力的讽刺,和这歌声搭配地那么柔和顺畅。

    暴力配乡村音乐,是Flannery O'Connor建立起的独特映射。那样神秘地熠熠生辉,在这光荣的时代里,尤其如此。

  • 头像
    冯凝
            对于小成本独立电影来说,耗尽100多分钟的时光去记录一位从无信仰到充满信仰的男人的故事,是一件需要勇气的壮举,至少在没有信仰飘扬的中国很匪夷所思。也许这是我坐井观天的想法,在或许信仰横行的西方世界,《慧血》似乎讲清楚了这一点。
            独立电影就有独立电影的范儿,《慧血》的影像风格就建立在大景别充斥的长镜头和一看就知道经过精心设计的对白之上,这种电影机器容易导致文艺青年的推崇和非文艺青年的不屑,我经过中途的小憩之后满怀激情的把片子看完,被剪断了的观影体验让我感到自己对艺术电影的力不从心。
            《慧血》的本质就是一个退伍神经质的男人来到一个基督看似无处不在的城市,在偶遇这个地方特有的布道者和行骗家还有喋喋不休的年轻人之后,有了自创新教,瓦解耶稣的想法。在战场上的经历让他对信仰的信任跌入谷底,他所坚定地推崇的是那样唯物主义的教理。接着发生的一切一步一步摧毁着他的理想,这也是导演或者原著小说作者在文本中设定的最为荒诞的玩笑,因为原来标榜着信仰无极限的民众或者布道者本质上对教理的传播所持的态度与街边卖艺人无异,喧嚣闹腾的传教而非真知灼见的宣讲才是吸引来人的第一法则,而他们也愿意像买票看杂耍一样支付给予他们某些信仰或帮助他们完成某种忏悔的传教士金钱,在这里,宗教的庄严被瓦解成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经济关系,男主人公在挫折之后终于信奉了真正意义上的基督——看似在这座城市里二元对立的人们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立场转变,但实际上,虚无且低俗的宗教依然堕落如初,而男主角也在自毁双眼后被又一次摧残致死。
            独立电影总热衷于为影片设定高屋建瓴的视点,以人物之口为导演郁郁的内心宣讲,台词如果不是深谙西方宗教教义的人们(当然本片也不是拍给这个群体看的),便难以理解片中所陈列的事件的荒诞,片中确有多处绝妙的设计,比如一位被某个传教士包装成为无信仰传教的展品,被男主角追逐,并将其撞死,此人临死前进行了长时间的忏悔而并非对男主角的撞击有何怨言,以此看来,他显然是一名耶稣的死忠粉丝,但他却在金钱利益的驱使下大谈耶稣的不存在,且为此行为应得的报酬斤斤计较,而这个现象最终促使男主角走上自毁双眼的道路。与其说这部电影展示的是粗糙的信与不信的二元对立,不如说,导演观测到现世宗教的信仰缺失,于是在这个普通小城中设定了这样一个含混不清,观点不明的乱世,以警醒正在工业化进程中乐此不疲地经济发展并以宗教为由头享乐的民众。
            写完这篇评论我突然想起我自己拍过一部关于讲述人如何丧失信仰的片子,恰恰发生在中国义乌。那时无知的我和狐朋狗友妄想以电影来拯救世界,可笑的是,连塔可夫斯基拍《牺牲》都被英国影评人批判为没有说服力,我们又是如何能够在艰苦条件下完成这一尝试呢?我现在又为什么会想把这个故事改编成黑色电影的商业剧本呢?再跳出来看,我们不也正在经历着信仰逐渐沦丧的几年么?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d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