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汤姆·费尔顿杰克·阿贝尔加瑞特·迪拉胡特NadiaParra
类型:冒险剧情导演:BrianFalk状态:HD年份:2014地区:美国语言:英语豆瓣:7.0分热度:111 ℃时间:2022-09-25 21:04:05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旧恨新仇
给您带来不便
团圆饭之小小少年
扎布里斯基角
百变神偷
追鹰日记英语
1949年,大量内地居民涌入香港,一对儿小兄...
播放指数:1299℃
本片改编自二战期间的真实事件,三个美国飞行员迫降在南太平洋,靠一个3平米大小的救生筏和顽强的意志及人类的求生本能硬是在海上漂了32天后,发现陆地而成功获救。
观本片的过程中,你可能会联想起《少年派》,不过内容可是千差万别,如果“少年派”是一只深海巨鲨,本片只能算是一粒小虾米,导演果断放弃了能引起戏剧冲突的剧情段落,用记录的形式,温和的视角,没有任何跌宕起伏和振奋人心,观众们唯有陪着这三个大老爷们一天一天的数着日子,看着苍凉凄美的落霞,倍感唏嘘。
若拿平常眼光来看这种求生类型的电影,一定会有人性的深度挖掘,每个主角的前世今生,意欲何为都会被各种闪回扒的一干二净,人类与大自然的对抗,惊险刺激的海上逃生,被饥饿与不安慢慢吞噬的意志,这种绝望和即将成为海上孤魂的恐惧,每一个拿出来都是考验人性的最佳时刻,但正如前文中述,导演从没想过要拍一个残酷的故事,人性在这里一直是闪着耀眼光辉的,为了生存而自相残杀是不存在的,只有相互理解,体谅,依靠希望和不屈的意志,从等待被救到自助求生,所有的转变都是因为人性中的那点儿美好,或许是因为真实事件的缘故,人家告诉你咋回事,你也不能随便给人胡编乱造吧,这就好像天朝的主旋律一样,但当年在南太平洋上的那个救生筏里,到底发生过什么,恐怕只有当事人才知晓了。
毕竟,人总是愿意相信关于美好的一切,他们是靠这撑下来的,我们也是。
失去了航向,燃油耗尽,无法联系航空母舰的一架飞机,迫降在了大海上,从此机长、投弹手、通讯员仅凭充气救生筏、细绳、小刀、一把手枪等开始了漫无归期的漂泊,与饥饿、压抑的精神、不可预测的海洋风险抗争。
死神来了又去,他们活了,在好几次似乎要死去的时候。
全片就三个角色,即上面所提到的机长、投弹手、通讯员,在长达37天自我拯救的路上,他们的表演堪称完美,也不得不称赞化妆师的化妆效果逼真写实。此片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很难想象,在1942那一年,三个年轻的生命是怎样才度过了这么漫长的煎熬。片中有一幕是投弹手将最后的三个子弹丢入了水中,这象征着绝了轻松的自杀的念头,死也要死的有骨气,不轻易的缴械投降。
饿死、渴死、看着死神的镰刀慢慢靠近,远比一枪毙命要痛苦百倍。选择了艰难的生,也就意味着需忍受漫长的痛苦的即将死去的折磨。
他们活了过来,在机长绝望的喝下海水的一刹那,通讯员看到了海岛。
不论世上有无上帝,在无法逃避的人生困境中,唯有不屈服才有可能成为胜者。正是:成事在人,谋事在人。只要努力去成事,谋事如何就无所谓了。
与该片类似的一部电影,是大名鼎鼎的《少年漂流奇幻之旅》,都是讲诉的在海上的旅程,只不过后者偏向披露人性的恶,前者则在褒扬人性的善。其实也并无差异,假使机长、投弹手、通讯员的救生筏上也有着一定的食物储备,三人也极有可能心理扭曲,相互争斗。
人性之善、恶本是相依存,处境不同、心境不同,才或善或恶,都是正常事。
但比起相互争斗,共同求生显然更有魅力。
观看此片,我最大的感受是人的意志和生命力的顽强,尤其是对比近期频发的事故造成的群死群伤所反映出人命的脆弱,更显震撼。尽管是3个人可以相互支持,但狭小的救生艇,茫茫大的太平洋,再加上没有任何的淡水、食物和有用的工具,常人实在难以想象如何能在海上坚持32天,至死之前都不要放弃求生的希望。
站在窗外,冻的瑟瑟发抖,心中却因不知道时间,看不到东西,不愿回到屋中,却有一种无助的恐惧。冻的不行,躺回去,又担心熄灭的柴火会不会产生太多一氧化碳中毒。看着窗外,脑海中各种回想以前的事情,细枝末节,希望自己能慢慢忘却,然后快些入睡。
正如这部电影,从飞机迫降,飘在水上,船长就一直在告诉大家希望,最困难的时候,每个人都在惦念一些人,或事,船长的妻子,那谁的妹妹。
我们现在活在一个好似非常安全,平静的环境下,但是,支撑我们每天去干那么不相干的工作,每天去上学,不也是因为心中那点其实自己也不确定的梦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