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剧情片  »  麦当娜

麦当娜  Madonnas

865人已评分
很棒
8.0

主演:桑德拉·惠勒LuisaSappelt苏珊娜·洛塔尔ColemanSwinton

类型:剧情导演:玛利亚·施佩特状态:HD年份:2007地区:其它语言:其它豆瓣:0.0分热度:431 ℃时间:2022-04-01 13:04:59

简介:详情  “柏林学派"德国新锐女导演玛丽亚·施佩特2007年的作品  今年 ,她的纪录片《巴赫曼先生和他的班组》荣获了2021年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奖银熊奖,获得了影迷的大面积关注,这部独树一帜的影片不仅是主竞赛单元唯一...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柏林学派"德国新锐女导演玛丽亚·施佩特2007年的作品  今年 ,她的纪录片《巴赫曼先生和他的班组》荣获了2021年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奖银熊奖,获得了影迷的大面积关注,这部独树一帜的影片不仅是主竞赛单元唯一的一部纪录片,也是长度最长的一部,时长217分钟,是从200多小时的庞大素材中剪辑出来的。  她的影片不乏对德国新移民的关注,而早在2007年的这部影片《麦当娜》中,其实就已经在关注这个话题,当然,《麦当娜》并不是纪录片,但同样很写实,描述了一个叫丽塔的德国女子,她从不承认自己的母亲。丽塔生育了六个孩子,并迫使母亲担任孙子孙女的母亲,糟了,怎么这么像前几天那个韩国的离奇故事?当然,这是文艺片,没那么多离奇情节。  这部影片完全站在女性的视角来探讨德国社会话题。故事的开始,作为年轻的德国母亲,丽塔带着一个小婴儿独自去美国寻找生父,但生父早已有了自己的家人,并不想这个陌生人闯入,于是丽塔的美梦破碎。  当故事转移到德国后,气氛变得更加阴沉,丽塔和母亲的矛盾冲突不断加大。丽塔的好几个孩子都来自不同的父亲,她把这些孩子丢在母亲的家里,以便她可以和朋友出去。电影对人性心理的刻画太准了,似乎更想表明丽塔与她周围的世界脱节,而不是探究其背后的可能原因。这时,一位美国黑人士兵走入她的生活,并且容纳了丽塔和她的孩子们。  在影片视觉呈现上,导演有意识地选择了单调和灰色,半纪录片式的方式,随着故事的进展,巧妙地为丽塔的新公寓装满了更多的家具和更多的装饰,更多的色彩体现。总体而言,这个女导演值得我们多加关注。  柏林学派(德语:Berliner Schule)(法国《新观察家》杂志则用了“新新浪潮”(nouvelle nouvelle vague)这个词形容这些与众不同的德国青年导演作品)是指于19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期萌发的一个新的电影运动,被用来统称一系列在国外(尤其是法国)受到影评推崇的德国电影。柏林学派并没有明确的电影风格或规范,但是许多电影作品处理了人际与社会关系,并以含蓄的人物、情绪或场景的手法来记录当代德国社会的变迁。--乱耳飞舞字幕组
  • 头像
    罗宾汉

    玛利亚·施佩特在第二部长片《麦当娜》里,用一个惊世骇俗的故事展现出复杂棘手的社会现象:教育缺失、未婚生子、移民、种族,以及用性别互换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当代女性的困境,引出耐人寻味的思考。影片以怀抱小孩的女主角前往比利时寻找生父拉开序幕,饰演生父的是比利时演员奥利维埃·古尔梅(Olivier Gourmet),这位曾凭着达内兄弟的《儿子》而荣登戛纳影帝的演员为何会在此出现?原来,这部影片还真的与达内兄弟有关,两位金棕榈导演担任了本片的监制,使其社会现实意味更加突出,尤其是这个未婚妈妈的故事遥相呼应着达内兄弟的金棕榈影片《孩子》。两部影片讲的都是年轻人未婚生子却无力承担抚养骨肉的故事。不过,相比起《孩子》里卖掉新生婴儿的男主角,这部作品的女主角算是一位责任心未泯的母亲。nn女主角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角色。她出生在一个并不完整的家庭,父母离异,父亲再婚移民到比利时,她和母亲关系不佳。她因偷窃被送进监狱,四个孩子留给母亲照顾;出狱后,她带着五个孩子,和黑人男友共同抚养生活在一起,并承诺给他们幸福生活。但好景不长,她最终死性不改,留下孩子而消失不见。这无疑是一种恶性循环,原生家庭的不幸导致子女重蹈父母的覆辙,甚至遗害下一代。nnnn

    ▲女主角和孩子的亲昵互动

    nnnn然而,导演并没有用批判的态度来刻画主人公,而是完全站在女性的立场来观察这个人物,由此重新审视女性所处的困境。尽管她在生理和心理年龄上都显示出尚没有做母亲的准备,但是她与五个孩子之间互动亲昵的场景(掰手腕、买礼物)让人感到真情流露的母爱,这一点没有继承她与亲生母亲之间的恶劣关系。她对于自己管教孩子的方式极度自信,尽管有时在旁人看来相当不合适。nn导演刻画出一位新时代的未婚妈妈,她不再受困于传统女性养育子女的责任,她带着五个小孩依然继续找男朋友,她既像慈母那样带好小孩,同时也有自己的空间,夜夜笙歌而对孩子撒手不管,偶尔打破了母亲与孩子之间那种天生的血缘羁绊关系。这一点不妨与她生父的经历对比来看,换个角度而言,开头一幕的情节实则暗示了她之后放纵飘忽行为的倾向。在男性主导的社会里,男人生多少个孩子不太用去管,这个责任完全落在女人身上,正如她父亲再婚后组织新家庭,也没向她透露。因此,开头这一幕也许为女主角在结尾突如其来地消失提供了一丝线索。nnn

    ▲女主角和黑人大兵男友

    nnnn通过这种前后对比,施佩特大胆跨越了当代女性的困境:女人不一定要被困在母亲的角色里,她们有权利和男人一样,用如此洒脱的方式和心态对待子女。当然,女主角身上这种性别角色互换的刻画未必为大多数观众所接受。与其说主人公在原生家庭里继承了生父和生母的缺点,倒不如说这个不符合传统社会道德观念的女主角,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导演在努力打破当代女性身上的社会标签,破除种种刻板印象的尝试。nnnn除了流露出女性平权的意识,影片还大胆探讨了种族和政治话题。五个不同肤色的孩子暗示着女主角以往迷茫混乱的私生活,这一点和处女作《时日》的叛逆女主角有类似之处;而美国黑人大兵男友的出现,似乎影射着德国与美国的关系,这个为她带来短暂幸福,对其背景经历无比包容的美国大兵,最终却被她无情地赶出家门,难免让人浮想联翩。这种若隐若现的政治隐喻并非本片的核心,却能体现出导演对这个现实话题的有趣掌控。nn

    ▲桑德拉·惠勒演绎了一个高难度的角色

    nnn这部作品尖锐的现实话题性堪比达内兄弟的作品,但施佩特并非在全然模仿,独特的叙事风格也是影片的亮点。她故意不透露完整的信息,使故事情节带着悬疑色彩,也使女主角的形象和动机充满谜一样的趣味,比如生父的警察身份、生母的生死成谜、这五个孩子的父亲是谁,还有她之前的生活状态,这些关键细节要么在较后才被揭晓,要么完全忽略不提,留给观众充分的想象空间。而从头到尾没有配乐的设计似乎也暗中呼应了达内兄弟的作品,让观众彻底沉浸在现实主义的情节里,细致思考接踵而至的社会问题根源。nn德国女演员桑德拉·惠勒(Sandra Hüller)的演绎令我印象相当深刻,她曾凭《托尼·厄德曼》为广大影迷所熟悉。她对本片这个高难度角色的拿捏令人啧啧称奇,这个飘忽不定的角色显然是《时日》女主角的延续,她们蔑视传统的社会道德规范,拒绝融入既定的性别角色塑造。这个未婚妈妈在应对突发的新状况时,总能表现出令人难以理解的自信,也许你不住地猜想她为何要这样做,然而,桑德拉的演绎却一直给你模棱两可的答案,你无从得知这个角色内心的真实想法。n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d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