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VivecaChowStevenThomasGambleArtemisSnowTomScorzonePabloC.Vergara
类型:悬疑纪录片犯罪欧美导演:乔·伯灵格状态:已完结年份:2021地区:美国语言:英语豆瓣:6.1分热度:511 ℃时间:2022-06-22 15:31:57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犯罪纪录片,特别是拍摄这种带有浓重悬疑色彩的案件,要有那种对探案的浓厚兴趣和专业的探案知识。本片很遗憾的两者都无,四个小时里观众眼睁睁看着它东拉西扯,cosplay,悲天悯人,但最最核心的案件本身反而交代的潦草模糊。超长的篇幅里真正跟案件有关的只有前后30分钟,这导致对于相当一部分本身对案件就有深厚兴趣的观众看完之后的第一感觉就是上当受骗,出奇愤怒。
特别是本剧打着不要参与网络狂热的幌子找来了一众网红从各个角度重述了他们对于蓝可儿案件的种种猜想,其实就是把过时的网络谣言又拿出来炒了一遍,既对案件毫无帮助,也模糊了本片的重点。洛杉矶警方在片中毫无反思的无能表现,以及酒店经理面不改色的推卸责任,才应该是一个犯罪纪录片重点描绘讨论的,结果在片中一带而过,导演似乎到最后都已经认同了他们的处理方式了。我甚至都能想象出导演拍到最后耸耸肩一摊手的那种表情。典型的白左思维,想要拍出那种所谓的社会影响力,把聚光灯照在网红们对案件的各种怪力乱神上,对案件本身的疑点毫无挖掘,比如:父母明知女儿精神状况有异常,为什么让她一个人远行?为什么录像带被剪辑过了?到底是谁做的剪辑?为什么警方要把录像放到网上,事后又不让网络参与探案?为什么验尸报告被修改过了,真的是笔误?为什么水箱的顶盖是开着的(到底是不是开着的,如果是开的,那警方检查屋顶的时候为什么会没有看到?)为什么狂躁症会选择跳水箱而不是简单的跳楼?为什么跳进水箱的瞬间会恢复神智然后脱衣服?这么多的问题本片要么模棱两可的回答了,要么一带而过,要么对当事人的证词全盘接受,对案件本身毫无分析,自然对案件背后的追责也就掠过了。比如案件中明显的种族轻视,警方的技术性失误,酒店的系统失灵等等,就这么轻易放过了。
当我看到影片里网红们和金属乐歌手出现的篇幅比例之后,我非常理解为什么蓝可儿的朋友家人没有出现在这部电影里。这是对的,让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片子无法拿到他们自以为是的煽情与感动,让它做为一部烂片在蓝可儿案件历史中被遗忘。
最后,希望蓝可儿安息。8年了,无论当初发生了什么,希望她已在光明里。蓝可儿的家人们,也希望他们现在走了出来。
《犯罪现场:赛西尔酒店失踪事件》(Crime Scene: The Vanishing at the Cecil )(A-)
这部纪录片可以说解答了我很多疑问,也制作得相当周全,该采访到的所有人都采访到了,甚至编排也很用心,绝对制造出了悬疑感,但即使如此,依然留下很多疑问。
观看本片必然会让你想起另一部电影,2019年的一部争议性杰作:《小丑》(Joker)。直到现在,我豆 瓣上那篇分析小丑精神病导致影片中很多内容可能是他幻想的文字还在不断有人回复。是我发的豆 瓣文字里被回复最多的帖子。《小丑》这部电影的转折点,就在对底层人民医疗的资助被撤销,男主无法继续获得原本的治疗,而从那以后发生的事,都很难说是真实的还是他脑中的幻想。虽然这部电影至今让很多人不解,但它的确完美诠释出了精神病患者所遭受的折磨和所处的危险。
《犯罪现场:赛西尔酒店失踪事件》基本上讲了同样的事,只是这个故事的主角,是我们都知道的蓝可儿,一个患有Bipolar Disorder(BD)的病人,表现为时而躁狂时而抑郁。而在她死后的验 尸 报告中表示,她当时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按时 服 药了。甚至这部纪录片也告诉我们,她的亲属其实承认,蓝可儿以前就曾多次停止服药,产生幻象和躁狂的症状。那么这个神秘,充满疑点的悲剧背后是不是就真的只是一个精神病人不幸的结局?
纪录片做到的:
采访到酒店的管理人员、发现蓝可儿的工人、两位主要负责此案调查的警探、负责此案的验尸官、对此案进行深入调查的个体人士(各种热心网友),还有此案一度牵扯到的一位重金属摇滚歌手,住过酒店的人,还有对酒店历史、周围很熟悉的人等。他们一一还原了整个事件。
特别是详细地引用了蓝可儿生前在汤不热上的日记,还有照片,以及警局报告和验尸报告。让观众对本案有了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很多细节应该是一般人之前没注意到的。
你会发现,其实蓝可儿的日记已经反映出了她被精神疾病折磨,有着不稳定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她是一个很好的写手,但就像小丑一样,她是一个Unreliable narrator,也就是说,你无法分清哪些她说的是真的,哪些是她的想象。
那个著名的电梯视频也被精神病学家解读,认为完全有可能是她躁郁症导致的结果。
但是看完本片,你会发现,依然有很多很多“巧合”让你觉得难以置信。
纪录片没能解答的:
1)片中提到,蓝可儿死后不久,她住的酒店附近的流浪汉区就发生了大规模肺结核的感染。而检测肺结核的一种技术英文名居然就叫作: LAM-ELISA,就是蓝可儿英文名反过来:Elisa Lam。很明显,这点被众多网友注意到。而且蓝可儿生前最后去的那个书店:the last bookstore,网站上居然有一个地址,邮编是蓝可儿来自的加拿大地区。这一系列“巧合”让人们一度以为她是哪里派来的专门来洛杉矶 撒 病 毒的“专员”,而之后完成任务被神秘杀害。而酒店、警方、验尸官全部联合起来,最终给人们得出一个结论:这只是一个精神疾病导致的“意外”,来掩 盖 真相。
虽然她有躁郁症是不争的事实,她也发过自己的药物在网上,而且验尸确实显示她很久没服药,但毕竟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我们相信片中酒店、警方和验尸管报告的基础上。如果他们真的全部撒谎呢?。。。而且就算他们说的都是真的,确实难以解释上面提到的一系列巧合。
2)片中也提到,蓝可儿在电梯里的诡异行为和死于酒店蓄水池,与一部2005年的恐怖电影《暗水》(Dark Water)情节不谋而合。那么是蓝可儿自己看了这部电影,因此留下了心理阴影,重复了这一切,还是只是巧合?这也是未解之谜
3)还有就是为何蓝可儿会选择Cecil Hotel这个有着各种与死亡相关连的“恐怖酒店”?这里有过很多历史,就连酒店经理都说,就在她呆的10年里就死了80人,上千次报警,这还是千禧年之后了,没算之前那些恐怖事儿呢。这样一个臭名昭著的酒店,蓝可儿就这么巧选中?她真对此一无所知? 还是她自己也被这个神秘的酒店所吸引?
不得不说,看完这个纪录片,你确实会觉得这个酒店是真的很邪。就连那位被无辜牵连的摇滚歌手,也是因为住了这里后才被怀疑上,他自己都说,他也是这个酒店的受害者之一。(PS:这个摇滚歌手真的长得太恐怖了,他每次出现在片中都吓死人,比蓝可儿和酒店本身吓人多了。。。)
4)既然家人早知道蓝可儿病得不轻,怎么还让她一个人去到多地旅行?家人对此是否有责任?
5)关于酒店的管理
片中的酒店经理不断提到她认为通往天台的门有报警器,有人推开一定会响起报警,只有工作人员才有钥匙解除报警。但有网友说自己亲自去尝试,根本没有响。而蓝可儿失踪当晚显然也是没响。而从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网友去了那个酒店的楼顶,可以看到天台上很多酒瓶、烟头根本没人清理,说明有不少人上来过。加上整个酒店就是很 混 乱,住的都是各种犯罪者,肯定也不乏其他精神病患者,因为这里不需要背 景 调 查和押金,而且所有人都共用一个电梯,不少还共用洗手间,蓝可儿是否真的没有遇到坏人?
很多纪录片前三集指出的内容,其实并没有完全在第四集里得到解答。虽然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悲剧,但绝对无法否定这个案子就是有很多疑点,有很多“巧合”,而这个酒店也绝对不是完全与此案无关。
讽刺的是,片尾还说到,酒店将被改造成另一个豪华酒店,蓝可儿死掉的屋顶居然要被打造成露天游泳池和酒吧。。。哈~ 隐约觉得关于这个酒店的故事不会就此结束。
但本片绝对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精神病患者的关注,也同时详细介绍了这个酒店的各种不堪历史和洛杉矶犯 罪 史,还是信息量很大很有用的。建议观看,只是别怪我没提醒你,那个摇滚歌手每次出现在画面上,真的建议你捂住眼睛。
蓝可儿在她的日记里曾称洛杉矶为la la land。。。我只希望任何看过2016年那部差点得了奥斯卡的《La La Land》的人,请打消你对洛杉矶一切美好的憧憬,建议你看这部纪录片丰富、加强对洛杉矶的认识。
(最近我的微博Maggie_in_LA被禁言15天,小伙伴可以来我的微博小号: Maggie_in_LA2)
我某任室友曾经有过与蓝可儿几乎一样的电梯行为,她就是有bipolar。
某周末玩耍归来,室友情绪不好,不理人,之前我们关系不错。后来半夜她开始在屋里嚎叫、暴哭。白天偶尔碰面也不理睬,问她她也不说话,在自己房间里偶尔音响放的很大,总之行为逐渐古怪。我开始感到害怕,问她老公,只说是他俩吵架心情不好。
又是一夜,嚎叫暴哭。我在隔壁一直很清醒,因为害怕白天就叫男友过来陪我了。然后惊悚的一幕开始了,室友先是出房门把外面的桌子移动弄的响声,然后我听见有开炉子的声音,菜刀的声音,安静了一会,然后她出门的声音,下楼的声音,我嗖地一下从床上起来,那是凌晨两点多三点的样子,我从百叶窗户缝里看到她站在屋外空旷的草坪上,上下挥舞手臂,嘴里发出一些声音,像是在和人说话,但是其实是周围空无一人。我身体当时都僵硬了,但全程趴在窗户上偷看她确保她没有走远,怕她真的失控上街发生意外,或者有坏人经过。她穿了一件很薄的睡衣裙那种,双腿在夜光里惨白。我冷汗直冒但我不敢出去找她,我承认我很犹豫,那种场景我第一次见,我害怕下去她突然失控我无法控制她,更不能保护自己。不知道过了一分钟还是两分钟,她自己回来了,我顿时觉得如释重负。
她老公开始告诉我她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我周末回来之前,他老公发觉她不正常让她赶紧吃药,她不听劝,叫来警察把他老公驱逐了。接下来几天警察应她老公的请求上门检查了一次,她表现的很正常,警察就走了……这些天他给各种救助机构打电话,电话豆打爆了,人家说需要她有明显的伤害倾向才能去叫警察强行带人走。他没办法才告诉我,希望我能想办法把室友弄到医院去。
半夜事件的第二天还是第三天,我从学校回到家中,我的房间百叶窗被扯的稀烂,她把自己锁在房间不开门也不跟我交流,然后我很害怕,警察上门了,跟她聊天确保她在屋里没事,警察问她有什么病么,她说自己有bipolar,有好几天没吃药了。那个时候我才知道这个单词。警察说她情况还好,看了我的百叶窗问我要不要把她带走,我说确保她没事就行,她没伤害我,他们好像也无法直接送去医院那种。后来她老公终于找到一个救助服务机构,同意对我进行一次访谈,视情况看是否需要强行送她去医院。我把经历都陈述了一遍,说她确实病的很严重,重点是我作为室友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无法继续和她共处一室(她老公说这个是带走她的核心,我也真的感到嫉极度害怕了)。至此,入夜,两个警察清走我们,自行上去与她交流。过了很久,警察将她从房间里带下楼。我站在警车旁边,她呆呆地从我身边经过,我不敢望向她的眼睛。
后续就是她在医院住了有快两周的样子,回来时人已经好多了,眼神里又有光了。她跟我说是去旅游了一段时间,我也哈哈迎合着不多问。合约到期后我搬走了,她有意试探让我搬走,她父母也正好要过来看她,小住一段时间。一切都刚刚好。三个月前,前室友最终顺利找到工作,我们火锅局作别。夜里送她回家以后,我在车里默默感叹,多好的姑娘,和善又热情,我总也忘不了我俩还未曾某面,她凌晨去小机场接我的样子,还点了菜为我接风。
蓝可儿电梯那一幕勾起了我的回忆,扯的好远诶。但经历过我室友这件事以后,我对蓝可儿是意外死亡的几率相信度大幅提高。试想如果室友半夜下楼对着空气说话,然后就消失了,如果也被监控拍到,那么也会变得扑朔迷离。害,希望身边的人都能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吧。
先谈谈评价吧:
- 案件本身其实并不复杂,的确没有足够的材料支撑4集。使用很多全景照和慢镜头都有充数之嫌。
- 剧集介绍了很多关于酒店和周边地区的相关内容,虽然跟案情本身并没有太大关联,但是我个人感觉还是挺有意思的。我在洛杉矶住那么多年也不知道市中心有个Skid Row贫民区。
- 网络侦探的部分虽然并没有帮助延伸剧情(哎,纪录片也有剧情吗?),但是也是蓝可儿案件的一部分。
- 制作还算精良,参访的人也都是案件相关的人。
- 我特别喜欢塞西尔酒店的经理,特直爽。
---
关于蓝可儿:
- 剧集花了不少篇幅介绍蓝可儿的汤不热。蓝可儿几乎每天都在汤不热上发帖,跟写日记一样。
- 蓝可儿看上去是个有点天真,没什么社会经验,个性比较开朗,希望跟人交朋友的女孩。
- 蓝可儿独自一人到加州玩,先到圣地亚哥,然后北上,在洛杉矶塞西尔酒店失踪,然后尸体被发现。
- 蓝可儿一开始入住塞西尔酒店是跟另外两个女孩拼房的。但是后来两个女孩说她行为异常。她给两个室友留纸条,纸条上写“别招我!离开!滚!“ 然后两个女孩跟酒店反应,酒店在蓝可儿临走前一天给她换了一个单间。
- 蓝可儿有Bi-polar,双向情绪障碍。
关于电梯监控录像的疑点(和解释):
- 蓝可儿住在5楼,但是监控视频是14楼。
- 电梯一直不关门(因为蓝可儿按了停梯键,后来网络侦探去测试,按停梯键会让电梯保持开门2分钟,和视频时间相符)。
- 电梯似乎切了53秒的内容。
- 蓝可儿似乎是跟电梯外的什么人互动,但是据蓝可儿的姐姐说,她在Bipolar发作的时候会有被迫害妄想症,觉得有人追她要害她。
- 在蓝可儿离开电梯之后,监控录像显示电梯开门关门数次,但是每次都没有人进出。这应该是因为蓝可儿按了好几个楼层的按钮。
关于水箱:
- LA警方一开始说在勘查的时候,发现水箱门是关闭的。那么如果蓝可儿是自己失足掉进水箱里,那水箱门应该是开着的。水箱门是关闭,所以肯定是有人把她(或者她的尸体)扔进水箱。推测蓝可儿是被杀,而不是失足/自杀。
- 但是剧集参访了最开始发现尸体的维修工,他确认说当时他因为住客抱怨水有异味,所以去查看的时候,看到水箱门是开着的。
关于尸检:
- 没有发现任何外伤。
- 体内没有毒品和其他违禁药品。
- 气管和肺里没有水(一般来说,溺死的人气管和肺里会有水,但是验尸官特别说也并不是每次都有。)
- 她的控制Bipolar的处方药体内含量较低,说明她可能从旅行开始就停药或者减少服药计量。
关于网络侦探
- 洛杉矶警方公布电梯监控视频之后,就吸引众多网络侦探来研究这个案件。
- 网络侦探的大部分研究结果都对案件侦破没啥帮助。
- 网络侦探错误的认为一个墨西哥死亡金属歌手Morbid是凶手,人肉他之后,对他进行各种骚扰。但是Morbid本人在案发当时并没有在美国。他在蓝可儿入住塞西尔酒店一年前曾经住在这里。
关于塞西尔酒店和周边地区:
- 塞西尔酒店1924年开张,一开始是高级酒店,但是经过大萧条,变成贫民酒店。
- 因为相关规定,塞西尔酒店必须保留一部分房间作为低收入住宅,提供便宜房间/床位给周围游民和无家可归者。
- 因为塞西尔酒店房租便宜无需押金,贫民罪犯毒品贩子瘾君子妓女等等都会来住。酒店里经常死人。
- 很多有名的连环杀手也曾住在那边。
- 塞西尔酒店周边是洛杉矶著名的贫民区,聚集全美数量最多的“稳定”无家可归者人口。
- 因为塞西尔酒店和周边环境混乱,犯罪率高,所以一开始以为蓝可儿是离开酒店被人袭击。后来调监控发现蓝可儿并没有离开酒店。所以又怀疑她是不是在酒店内遇到凶手。但没有任何证据说明她在酒店内遇到了什么人。
关于一些奇怪的巧合:
- 蓝可儿失踪之后,周边贫民窟爆发肺结核,疾病管理中心发布的疫苗名字叫 Lam Eliza(跟蓝可儿英文名相同)。
- 蓝可儿生前去过的“The Last Bookstore”,它的公司地址正好位于蓝可儿的墓地。
- 蓝可儿的案件跟2005年电影《鬼水怪谈》情节类似。
最终结论:
蓝可儿因为患有Bipolar,又自动停药,病情复发,产生幻觉,坐电梯到14层,从消防梯爬到顶楼,打开水箱,失足落水溺毙。
节哀顺变 第一季
邪恶力量 第一季
遗失的世界第三季
侠盗罗宾汉 第一季
西镇警魂第一季
终极特警 第二季
An 8-part drama set in...
播放指数:981℃
犯罪纪录片,特别是拍摄这种带有浓重悬疑色彩的案件,要有那种对探案的浓厚兴趣和专业的探案知识。本片很遗憾的两者都无,四个小时里观众眼睁睁看着它东拉西扯,cosplay,悲天悯人,但最最核心的案件本身反而交代的潦草模糊。超长的篇幅里真正跟案件有关的只有前后30分钟,这导致对于相当一部分本身对案件就有深厚兴趣的观众看完之后的第一感觉就是上当受骗,出奇愤怒。
特别是本剧打着不要参与网络狂热的幌子找来了一众网红从各个角度重述了他们对于蓝可儿案件的种种猜想,其实就是把过时的网络谣言又拿出来炒了一遍,既对案件毫无帮助,也模糊了本片的重点。洛杉矶警方在片中毫无反思的无能表现,以及酒店经理面不改色的推卸责任,才应该是一个犯罪纪录片重点描绘讨论的,结果在片中一带而过,导演似乎到最后都已经认同了他们的处理方式了。我甚至都能想象出导演拍到最后耸耸肩一摊手的那种表情。典型的白左思维,想要拍出那种所谓的社会影响力,把聚光灯照在网红们对案件的各种怪力乱神上,对案件本身的疑点毫无挖掘,比如:父母明知女儿精神状况有异常,为什么让她一个人远行?为什么录像带被剪辑过了?到底是谁做的剪辑?为什么警方要把录像放到网上,事后又不让网络参与探案?为什么验尸报告被修改过了,真的是笔误?为什么水箱的顶盖是开着的(到底是不是开着的,如果是开的,那警方检查屋顶的时候为什么会没有看到?)为什么狂躁症会选择跳水箱而不是简单的跳楼?为什么跳进水箱的瞬间会恢复神智然后脱衣服?这么多的问题本片要么模棱两可的回答了,要么一带而过,要么对当事人的证词全盘接受,对案件本身毫无分析,自然对案件背后的追责也就掠过了。比如案件中明显的种族轻视,警方的技术性失误,酒店的系统失灵等等,就这么轻易放过了。
当我看到影片里网红们和金属乐歌手出现的篇幅比例之后,我非常理解为什么蓝可儿的朋友家人没有出现在这部电影里。这是对的,让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片子无法拿到他们自以为是的煽情与感动,让它做为一部烂片在蓝可儿案件历史中被遗忘。
最后,希望蓝可儿安息。8年了,无论当初发生了什么,希望她已在光明里。蓝可儿的家人们,也希望他们现在走了出来。
《犯罪现场:赛西尔酒店失踪事件》(Crime Scene: The Vanishing at the Cecil )(A-)
这部纪录片可以说解答了我很多疑问,也制作得相当周全,该采访到的所有人都采访到了,甚至编排也很用心,绝对制造出了悬疑感,但即使如此,依然留下很多疑问。
观看本片必然会让你想起另一部电影,2019年的一部争议性杰作:《小丑》(Joker)。直到现在,我豆 瓣上那篇分析小丑精神病导致影片中很多内容可能是他幻想的文字还在不断有人回复。是我发的豆 瓣文字里被回复最多的帖子。《小丑》这部电影的转折点,就在对底层人民医疗的资助被撤销,男主无法继续获得原本的治疗,而从那以后发生的事,都很难说是真实的还是他脑中的幻想。虽然这部电影至今让很多人不解,但它的确完美诠释出了精神病患者所遭受的折磨和所处的危险。
《犯罪现场:赛西尔酒店失踪事件》基本上讲了同样的事,只是这个故事的主角,是我们都知道的蓝可儿,一个患有Bipolar Disorder(BD)的病人,表现为时而躁狂时而抑郁。而在她死后的验 尸 报告中表示,她当时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按时 服 药了。甚至这部纪录片也告诉我们,她的亲属其实承认,蓝可儿以前就曾多次停止服药,产生幻象和躁狂的症状。那么这个神秘,充满疑点的悲剧背后是不是就真的只是一个精神病人不幸的结局?
纪录片做到的:
采访到酒店的管理人员、发现蓝可儿的工人、两位主要负责此案调查的警探、负责此案的验尸官、对此案进行深入调查的个体人士(各种热心网友),还有此案一度牵扯到的一位重金属摇滚歌手,住过酒店的人,还有对酒店历史、周围很熟悉的人等。他们一一还原了整个事件。
特别是详细地引用了蓝可儿生前在汤不热上的日记,还有照片,以及警局报告和验尸报告。让观众对本案有了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很多细节应该是一般人之前没注意到的。
你会发现,其实蓝可儿的日记已经反映出了她被精神疾病折磨,有着不稳定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她是一个很好的写手,但就像小丑一样,她是一个Unreliable narrator,也就是说,你无法分清哪些她说的是真的,哪些是她的想象。
那个著名的电梯视频也被精神病学家解读,认为完全有可能是她躁郁症导致的结果。
但是看完本片,你会发现,依然有很多很多“巧合”让你觉得难以置信。
纪录片没能解答的:
1)片中提到,蓝可儿死后不久,她住的酒店附近的流浪汉区就发生了大规模肺结核的感染。而检测肺结核的一种技术英文名居然就叫作: LAM-ELISA,就是蓝可儿英文名反过来:Elisa Lam。很明显,这点被众多网友注意到。而且蓝可儿生前最后去的那个书店:the last bookstore,网站上居然有一个地址,邮编是蓝可儿来自的加拿大地区。这一系列“巧合”让人们一度以为她是哪里派来的专门来洛杉矶 撒 病 毒的“专员”,而之后完成任务被神秘杀害。而酒店、警方、验尸官全部联合起来,最终给人们得出一个结论:这只是一个精神疾病导致的“意外”,来掩 盖 真相。
虽然她有躁郁症是不争的事实,她也发过自己的药物在网上,而且验尸确实显示她很久没服药,但毕竟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我们相信片中酒店、警方和验尸管报告的基础上。如果他们真的全部撒谎呢?。。。而且就算他们说的都是真的,确实难以解释上面提到的一系列巧合。
2)片中也提到,蓝可儿在电梯里的诡异行为和死于酒店蓄水池,与一部2005年的恐怖电影《暗水》(Dark Water)情节不谋而合。那么是蓝可儿自己看了这部电影,因此留下了心理阴影,重复了这一切,还是只是巧合?这也是未解之谜
3)还有就是为何蓝可儿会选择Cecil Hotel这个有着各种与死亡相关连的“恐怖酒店”?这里有过很多历史,就连酒店经理都说,就在她呆的10年里就死了80人,上千次报警,这还是千禧年之后了,没算之前那些恐怖事儿呢。这样一个臭名昭著的酒店,蓝可儿就这么巧选中?她真对此一无所知? 还是她自己也被这个神秘的酒店所吸引?
不得不说,看完这个纪录片,你确实会觉得这个酒店是真的很邪。就连那位被无辜牵连的摇滚歌手,也是因为住了这里后才被怀疑上,他自己都说,他也是这个酒店的受害者之一。(PS:这个摇滚歌手真的长得太恐怖了,他每次出现在片中都吓死人,比蓝可儿和酒店本身吓人多了。。。)
4)既然家人早知道蓝可儿病得不轻,怎么还让她一个人去到多地旅行?家人对此是否有责任?
5)关于酒店的管理
片中的酒店经理不断提到她认为通往天台的门有报警器,有人推开一定会响起报警,只有工作人员才有钥匙解除报警。但有网友说自己亲自去尝试,根本没有响。而蓝可儿失踪当晚显然也是没响。而从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网友去了那个酒店的楼顶,可以看到天台上很多酒瓶、烟头根本没人清理,说明有不少人上来过。加上整个酒店就是很 混 乱,住的都是各种犯罪者,肯定也不乏其他精神病患者,因为这里不需要背 景 调 查和押金,而且所有人都共用一个电梯,不少还共用洗手间,蓝可儿是否真的没有遇到坏人?
很多纪录片前三集指出的内容,其实并没有完全在第四集里得到解答。虽然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悲剧,但绝对无法否定这个案子就是有很多疑点,有很多“巧合”,而这个酒店也绝对不是完全与此案无关。
讽刺的是,片尾还说到,酒店将被改造成另一个豪华酒店,蓝可儿死掉的屋顶居然要被打造成露天游泳池和酒吧。。。哈~ 隐约觉得关于这个酒店的故事不会就此结束。
但本片绝对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精神病患者的关注,也同时详细介绍了这个酒店的各种不堪历史和洛杉矶犯 罪 史,还是信息量很大很有用的。建议观看,只是别怪我没提醒你,那个摇滚歌手每次出现在画面上,真的建议你捂住眼睛。
蓝可儿在她的日记里曾称洛杉矶为la la land。。。我只希望任何看过2016年那部差点得了奥斯卡的《La La Land》的人,请打消你对洛杉矶一切美好的憧憬,建议你看这部纪录片丰富、加强对洛杉矶的认识。
(最近我的微博Maggie_in_LA被禁言15天,小伙伴可以来我的微博小号: Maggie_in_LA2)
我某任室友曾经有过与蓝可儿几乎一样的电梯行为,她就是有bipolar。
某周末玩耍归来,室友情绪不好,不理人,之前我们关系不错。后来半夜她开始在屋里嚎叫、暴哭。白天偶尔碰面也不理睬,问她她也不说话,在自己房间里偶尔音响放的很大,总之行为逐渐古怪。我开始感到害怕,问她老公,只说是他俩吵架心情不好。
又是一夜,嚎叫暴哭。我在隔壁一直很清醒,因为害怕白天就叫男友过来陪我了。然后惊悚的一幕开始了,室友先是出房门把外面的桌子移动弄的响声,然后我听见有开炉子的声音,菜刀的声音,安静了一会,然后她出门的声音,下楼的声音,我嗖地一下从床上起来,那是凌晨两点多三点的样子,我从百叶窗户缝里看到她站在屋外空旷的草坪上,上下挥舞手臂,嘴里发出一些声音,像是在和人说话,但是其实是周围空无一人。我身体当时都僵硬了,但全程趴在窗户上偷看她确保她没有走远,怕她真的失控上街发生意外,或者有坏人经过。她穿了一件很薄的睡衣裙那种,双腿在夜光里惨白。我冷汗直冒但我不敢出去找她,我承认我很犹豫,那种场景我第一次见,我害怕下去她突然失控我无法控制她,更不能保护自己。不知道过了一分钟还是两分钟,她自己回来了,我顿时觉得如释重负。
她老公开始告诉我她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我周末回来之前,他老公发觉她不正常让她赶紧吃药,她不听劝,叫来警察把他老公驱逐了。接下来几天警察应她老公的请求上门检查了一次,她表现的很正常,警察就走了……这些天他给各种救助机构打电话,电话豆打爆了,人家说需要她有明显的伤害倾向才能去叫警察强行带人走。他没办法才告诉我,希望我能想办法把室友弄到医院去。
半夜事件的第二天还是第三天,我从学校回到家中,我的房间百叶窗被扯的稀烂,她把自己锁在房间不开门也不跟我交流,然后我很害怕,警察上门了,跟她聊天确保她在屋里没事,警察问她有什么病么,她说自己有bipolar,有好几天没吃药了。那个时候我才知道这个单词。警察说她情况还好,看了我的百叶窗问我要不要把她带走,我说确保她没事就行,她没伤害我,他们好像也无法直接送去医院那种。后来她老公终于找到一个救助服务机构,同意对我进行一次访谈,视情况看是否需要强行送她去医院。我把经历都陈述了一遍,说她确实病的很严重,重点是我作为室友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无法继续和她共处一室(她老公说这个是带走她的核心,我也真的感到嫉极度害怕了)。至此,入夜,两个警察清走我们,自行上去与她交流。过了很久,警察将她从房间里带下楼。我站在警车旁边,她呆呆地从我身边经过,我不敢望向她的眼睛。
后续就是她在医院住了有快两周的样子,回来时人已经好多了,眼神里又有光了。她跟我说是去旅游了一段时间,我也哈哈迎合着不多问。合约到期后我搬走了,她有意试探让我搬走,她父母也正好要过来看她,小住一段时间。一切都刚刚好。三个月前,前室友最终顺利找到工作,我们火锅局作别。夜里送她回家以后,我在车里默默感叹,多好的姑娘,和善又热情,我总也忘不了我俩还未曾某面,她凌晨去小机场接我的样子,还点了菜为我接风。
蓝可儿电梯那一幕勾起了我的回忆,扯的好远诶。但经历过我室友这件事以后,我对蓝可儿是意外死亡的几率相信度大幅提高。试想如果室友半夜下楼对着空气说话,然后就消失了,如果也被监控拍到,那么也会变得扑朔迷离。害,希望身边的人都能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吧。
先谈谈评价吧:
- 案件本身其实并不复杂,的确没有足够的材料支撑4集。使用很多全景照和慢镜头都有充数之嫌。
- 剧集介绍了很多关于酒店和周边地区的相关内容,虽然跟案情本身并没有太大关联,但是我个人感觉还是挺有意思的。我在洛杉矶住那么多年也不知道市中心有个Skid Row贫民区。
- 网络侦探的部分虽然并没有帮助延伸剧情(哎,纪录片也有剧情吗?),但是也是蓝可儿案件的一部分。
- 制作还算精良,参访的人也都是案件相关的人。
- 我特别喜欢塞西尔酒店的经理,特直爽。
---
关于蓝可儿:
- 剧集花了不少篇幅介绍蓝可儿的汤不热。蓝可儿几乎每天都在汤不热上发帖,跟写日记一样。
- 蓝可儿看上去是个有点天真,没什么社会经验,个性比较开朗,希望跟人交朋友的女孩。
- 蓝可儿独自一人到加州玩,先到圣地亚哥,然后北上,在洛杉矶塞西尔酒店失踪,然后尸体被发现。
- 蓝可儿一开始入住塞西尔酒店是跟另外两个女孩拼房的。但是后来两个女孩说她行为异常。她给两个室友留纸条,纸条上写“别招我!离开!滚!“ 然后两个女孩跟酒店反应,酒店在蓝可儿临走前一天给她换了一个单间。
- 蓝可儿有Bi-polar,双向情绪障碍。
关于电梯监控录像的疑点(和解释):
- 蓝可儿住在5楼,但是监控视频是14楼。
- 电梯一直不关门(因为蓝可儿按了停梯键,后来网络侦探去测试,按停梯键会让电梯保持开门2分钟,和视频时间相符)。
- 电梯似乎切了53秒的内容。
- 蓝可儿似乎是跟电梯外的什么人互动,但是据蓝可儿的姐姐说,她在Bipolar发作的时候会有被迫害妄想症,觉得有人追她要害她。
- 在蓝可儿离开电梯之后,监控录像显示电梯开门关门数次,但是每次都没有人进出。这应该是因为蓝可儿按了好几个楼层的按钮。
关于水箱:
- LA警方一开始说在勘查的时候,发现水箱门是关闭的。那么如果蓝可儿是自己失足掉进水箱里,那水箱门应该是开着的。水箱门是关闭,所以肯定是有人把她(或者她的尸体)扔进水箱。推测蓝可儿是被杀,而不是失足/自杀。
- 但是剧集参访了最开始发现尸体的维修工,他确认说当时他因为住客抱怨水有异味,所以去查看的时候,看到水箱门是开着的。
关于尸检:
- 没有发现任何外伤。
- 体内没有毒品和其他违禁药品。
- 气管和肺里没有水(一般来说,溺死的人气管和肺里会有水,但是验尸官特别说也并不是每次都有。)
- 她的控制Bipolar的处方药体内含量较低,说明她可能从旅行开始就停药或者减少服药计量。
关于网络侦探
- 洛杉矶警方公布电梯监控视频之后,就吸引众多网络侦探来研究这个案件。
- 网络侦探的大部分研究结果都对案件侦破没啥帮助。
- 网络侦探错误的认为一个墨西哥死亡金属歌手Morbid是凶手,人肉他之后,对他进行各种骚扰。但是Morbid本人在案发当时并没有在美国。他在蓝可儿入住塞西尔酒店一年前曾经住在这里。
关于塞西尔酒店和周边地区:
- 塞西尔酒店1924年开张,一开始是高级酒店,但是经过大萧条,变成贫民酒店。
- 因为相关规定,塞西尔酒店必须保留一部分房间作为低收入住宅,提供便宜房间/床位给周围游民和无家可归者。
- 因为塞西尔酒店房租便宜无需押金,贫民罪犯毒品贩子瘾君子妓女等等都会来住。酒店里经常死人。
- 很多有名的连环杀手也曾住在那边。
- 塞西尔酒店周边是洛杉矶著名的贫民区,聚集全美数量最多的“稳定”无家可归者人口。
- 因为塞西尔酒店和周边环境混乱,犯罪率高,所以一开始以为蓝可儿是离开酒店被人袭击。后来调监控发现蓝可儿并没有离开酒店。所以又怀疑她是不是在酒店内遇到凶手。但没有任何证据说明她在酒店内遇到了什么人。
关于一些奇怪的巧合:
- 蓝可儿失踪之后,周边贫民窟爆发肺结核,疾病管理中心发布的疫苗名字叫 Lam Eliza(跟蓝可儿英文名相同)。
- 蓝可儿生前去过的“The Last Bookstore”,它的公司地址正好位于蓝可儿的墓地。
- 蓝可儿的案件跟2005年电影《鬼水怪谈》情节类似。
最终结论:
蓝可儿因为患有Bipolar,又自动停药,病情复发,产生幻觉,坐电梯到14层,从消防梯爬到顶楼,打开水箱,失足落水溺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