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北野武欧玛·艾普斯真木藏人加藤雅也寺岛进罗伊尔·沃特金隆巴多·博伊尔大杉涟石桥凌詹姆斯·繁田渡哲也塔缇娜·阿里大竹真奥村公延六平直政片濑梨乃安托万·塔纳约瑟夫·劳格诺罗伯特·科瓦吕比亚阿尔·维森特布拉德利·杰伊·莱斯利洛博·塞巴斯蒂安屈丝苔·奈特莫汉达斯·德维兹阿莫里·诺拉斯科TadHorinoAlvinIng约翰·阿普雷亚曼尼·佩雷斯EddieGarciaDarrylM.Bell井上英治吉奥夫·米德仁科贵诺尔·古格雷米Mig
类型:剧情惊悚犯罪导演:北野武状态:正片年份:2000地区:日本语言:英语豆瓣:8.4分热度:57 ℃时间:2024-06-11 16:41:48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1.墨西哥出毒枭,并且不经打
2.日本人确实凶悍而忠于主子
3.意大利黑帮确实最强,以西西里岛为发源地的黑手党,
以后有机会见到的时候请各位绕行
4.中国人擅长办证刻章,举世闻名
5.黑鬼身强体壮,但做的都是小喽喽角色
这部电影很man很global。
另外,财务总监的话,一定要听,不然后果很严重。
再说点题外话,还是老爷子的片2010年那部《极恶非道》,同样是黑帮片,赤裸裸的暴力。我更喜欢再十年前的这部《大佬》,虽依旧横陈着剁指、剖腹、筷子插头等各种不适镜头。可比起那个一面称兄道弟一面无情杀伐的已然背离传统武士精神,沦落到狗咬狗的黑帮,仿佛恶人愈恶这样才能苟存,如此这般没有道义的极恶世界,这一次还是能看到很多北野武电影世界里一直在坚持的东西,比如男人的友谊。
开篇就是一个持续了近半分钟镜头由近极远再拉近对自己的特写,招牌式的面无表情和嘴角抽搐,老爷子分明是在拗造型嘛,吊足了每个观众的胃口,满心期待的脑中已然跳出“这次又是一个很酷的故事吧”的念头。
影片大致讲了一个日本前黑帮成员在美国以自己的行事方式风光无限最后触动了黑手党然后陨命的故事。再简单不过,如片中白濑对手下所说,我是旧式的古惑仔早已视死如归,所以最后就算以一敌百,北野武扮演的大佬山本还是能冷静的打开门去面对外面数十人的黑手党杀手,没有丝毫多余的感情。
影片有很多个片段让我意犹未尽,让我相信就算身处修罗炼狱也该有些许坚持的准则。
两次杀人
一次是老大想消遣去了常去的夜总会,在场所有的跟班都放松了警惕只有还身为部下的山本发现了处境的微妙不同并干掉了杀手,从始至终没有一丝犹豫,冷峻的面容没有多停留一分在声色犬马上;另一处是白濑和山本团伙合并后,一行人在寿司店吃饭,白濑和手下商讨应对黑手党的对策,镜头频频给到他手下那双多少有些阴邪的眼睛,身上蒸腾的杀气与其他只能称为混混的手下全然不同,也只有他发现了藏在白濑身后那个冒充食客的杀手。士为知己者死,大佬之所以为大佬,我想正是因为有了他们。
最让我唏嘘的地方,加藤为了大哥的事业,一句“拜托了义叔”,了结了自己,还没等你回过神,还在幻想着“其实白濑是试探他的,枪里大概没有子弹吧”,后面的墙上已全是扎眼的红色。还有最后大佬山本为了救丹尼,造成了他假死的局面并放掉了黑手党头目将旋即而来的灾祸全部引致自身,其间没有犹豫一秒,还不忘告诉丹尼扎伤他的人就是自己,两不相欠,平平静静的只言片语背后承托着不知情小弟的感动,感动到无言以对只能以最原始的fuck来表达。
没有轰轰烈烈,男人间的情谊,就这么突兀到不讲理的丢在你面前,不近人情又冷峻的不容争辩让观众目瞪口呆之际却发现早已被绵绵如丝般的难过攫住。到最后,耳畔回响着丹尼那一串shit,fuck,眼眶已忍不住湿润,又一次承认被北野武这样暴烈残酷又冷峻的感情击败,好吧,老爷子你又赢了。
Ps当然片中也难得的闪过几个温暖的镜头:一群人海边的打闹,加藤打篮球时连踢带踹的耍无赖和球技也小有进步后自称是乔丹的短暂轻松时光。更少不了北野武的恶趣味,比如从最开始掷骰子,语言完全不通就能赢丹尼六十块到让女朋友冒充路人来和丹尼打赌,仿佛在说大叔我赢你这个小混混的手段甩出你不知道几条街呢。还有吓唬黑手党头头时的类似俄罗斯轮盘赌的游戏,不一一枚举。
再Ps去时光网看了下最受欢迎的影评,结果相当失望,大概是目前看到置顶的影评里最烂的一篇,不过回过神想想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自己再看重的东西对别人来说可能都不过是bullshit,所以还是收起那副想要说服对方的心态吧。
所以,关于北野武的这部[brother],相较“大佬”这种明显港化的翻译,我更愿意它被叫作“兄弟”。
这是很明显的北野武式故事,流淌着北野武的血液,一切看来都是一脉相承的。同样有理想化的一面,有种一相情愿,但你会很乐意把这些瑕疵忽略不计,因为在我看来,没道理能为这群人的来来往往时刻揪心的同时,还非得要挑剔地找那一点点小毛病。这样不是在看电影,而是冷冰冰的分析。这样的分析不适用北野武,可以一脚踢开。
从93年开始,我就觉得北野武这个男人在变本加厉控诉着生命。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话——这个世界上对于生命有两种态度的人,一种是热爱,一种是憎恶,而北野武显然属于后者。有很多的导演,虽然他们时时是悲观甚至绝望的,但出发点却是太过热爱生命、热爱人类;然而北野武,他对于生命的态度却是充满了不信任、厌烦、憎恨的。这种反感直接导致了他电影里无常出现的突兀暴力,所以北野武的暴力美学与吴宇森的暴力美学并不能同日而语,前者有一个更坚实的基础打在那里,而决非后者的形式美学至上。
然而[大佬]虽不是北野武出类拔萃的作品,但之中对男人友情的描摹却超过了其他作品([坏孩子的天空]诚然也是友谊第一,但这只在两个人之中体现,却不是[大佬]这样的群体性了)。在加藤去找白濑时,有这么一句相当动情的话:为了我大哥,我可以连命也不要。白濑不信,把枪递给他,却不料加藤毫不犹豫举起来,微笑着再说了句:大哥就拜托你了。一声枪响,我被那爆炸开涂上墙头的颜色震惊住了,下一秒就热了眼眶。就那短短的时间里,我脑子里不断闪回的是加藤坐在车里咕哝着说山本“不知道大哥是什么眼光”的神情,还有与人打篮球时那种无赖样,可是转眼他就成了一堆尸骨。灵台前,曾经与他嬉笑怒骂的人、不管是同样肤色、或者言语从来不通的人,在试图把枪对准白濑的时候却又被按捺住。
虽然键才是山本的弟弟,但我始终觉得,倒是山本与Denny之间的情感更为牢靠。作为头目的山本,大概身边只会有Denny一个人,会仍和从前一样轻松地与他开玩笑(并且是用英语),会告诫他不准再出老千,会把他只当作一个男人来对待而不是老大。尽管这两个人的开端同样是血流成河损失惨重,但Denny一只眼睛的受伤最终却能换来一条命,恐怕是他自己都没想到的。这个脑子似乎少根筋的家伙,他当然不知道山本揪他出来放空几枪只是为了造成他被谋杀的假象,就好比当他坐在车上以为山本留给他的那个破袋子里只是无用的几件衣服一样。但其实,等他打开来,才发现那是成捆的钱。
男人间的友情,有时你都不知道是何时成型的怎样一个基础,但却已经牢牢地树立在那里,坚不可摧。哪怕是一命换一命这种天大的招摇,在他们眼里都不过是轻快的几句话。所以加藤死了,所以山本挽救了Denny。甚至没有矫情的生离死别或情深意切的言语。山本给denny留了张字条,然而就是那临终的笔迹都不过是再简单不过的了。欠你的60块钱,连本带利还给你。Denny还能怎样?除了笑着流泪然后口口声声骂着“shit”和“fuck u”。
比起男人间肋骨叠加起来般的关系,女人的位置在电影里总会显得尴尬。无论是[奏鸣曲]还是[大佬],女性在其中有时更多起到一种点缀而不是必需的作用。女人的出现既丝毫不会影响到兄弟之间的感情,但也不会带来更多亮色,这是北野武不同于其他导演之处。“兄弟是手足,女人如衣服”的理论虽然不是登堂入室的明白论调,但实际却是确实存在的。以至于我会产生北野武安排女角不过是代表男性的另一象征——对于好色的满足而已这种观念。
我就这样被打动了。非常纯粹。北野武的镜头前从来没有多余的废话和肢体表现,他的冷静,暴躁,简约,连同妖艳的死亡一起端到你面前,还有久石让一贯水准下的产物,都是凭空渲染的刺目布局,除了措手不及和某种预感下产生的莫名悲哀,你又有什么可说呢?
·这不是影评,这只是对人物的过度诠释
·极度主观,不认同请点叉,LZ不接受任何较真行为
-------以下正文-------
北野武的《大佬》。最有趣的是山本、加藤和白濑互为因果的死亡连环——我这么说绝不只是因为MK。
加藤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忠诚本该是种内敛自守的情感,加藤的忠诚倒有些反客为主了,以致在他的臆想中,作为尽忠对象的“山本”被赋予了某种超越其本体的意义。具体而言就是山本找个女人,加藤也要哀叹一番“大哥竟然被这样的婊子抢走”——山本自然有权喜欢随便哪个女人,加藤臆想中的“大哥”却不能如此没品。之后的“白濑事件”亦是如此,既然自己死心塌地追随“大哥”,于是“大哥”也必须值得白濑如此追随——怎么可能不呢?为了证明这一点,加藤信心十足地留下一句“大哥就拜托你了”,扳机扣下,血溅五步。
观者多将之后山本组织的覆灭归于白濑的蛮勇无谋,我以为白濑若果是这样一个货色,只怕早已死无葬身之地,何来机会祸害山本?导火线只怕还是加藤的死。理论上,这种赌命的把戏对一个正常的“经济人”起不到任何要挟作用,偏偏在充满敌意的白濑身上灵验了。可叹的是,此事的“受益人”山本起初吃了闭门羹时,其反应却不过是“当然了”、“走吧”,又何曾有一点在意。于是了然——山本从未看好与白濑的合作,条件之苛刻、态度之唐突,无非是想走个过场敷衍一下弟弟的异想天开。整件事情只有加藤认了真,留下两个素昧平生之人,来不及动刀兵便不得不匆匆泯了恩仇,对这个结果却没有谁开心得起来。
对山本而言,肝胆相照的加藤怀着一厢情愿的热忱“死得其所”,换来个不认识也从来不想要的白濑,如同在母亲染血的尸身上降临的不吉婴儿——个中滋味怎一个憋屈了得。白濑则实在是被卷进来的。当他朝着面目冷峻的山本伸出手,我头脑中刹那浮现的竟是《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卡捷琳娜收了五千卢布、在米卡面前跪下去的情景。早就觉得,能中了加藤这招的,也必不是个正常的“经济人”。或许正如他自白一般,一个旧式的Yakuza,为着潜藏在血管里的一丁点矜持,可以带着倨傲屈膝、带着恨意卖命,以此作为挑衅和报复。山本对此未必不是心知肚明,离群索居的时间越来越多,始终对白濑抱持着耐人寻味的冷漠与抵触;白濑则回应以麻木迟钝与无动于衷,对组织势力的扩张则表现出病态的亢奋和投入。所以后来以卵击石的“愚行”又有何意外,这本来就在白濑的计划内呀。加藤靠赌命赢了白濑,白濑又何尝不是在和山本赌命?只可怜一众不明真相的部下,平白当了牺牲品。
-------------------------------only about shirase-------------------------------
白濑“投诚”的一幕,在持续时间颇不短的镜头中,山本始终没有碰一下白濑伸出的手,白濑也始终没有把手放下。怒火在墨镜的掩盖下也变得冰冷。
山本唯一一次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对白濑大发雷霆,叫他不要再抽那支雪茄。白濑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放下雪茄,山本刚离开就又以无所谓的态度拿了起来。也许是巧合——在这一幕之前,白濑对山本提到了死去的加藤。
白濑给部下们分发他的自杀药,说到“没有痛苦”时,几乎带着一种恶作剧般的笑容。然后意味深长地对山本强调“你我就不需要了吧?”这是最明显的一次挑衅。无论表象上如何顺从,这个人的本性始终是狠戾的。
白濑看到自己派去的杀手的头颅被示威式地展示在廊柱上。那一瞬间的表情变化确实是"If I have to die"和"so be it"的最好注解。说到底,加藤无心地把他逼上了死路,他则有预谋地策划了一场盛大的同归于尽。
1985年1月26日,山口组第四代组长竹中正久在两名干部的陪同下,乘车来到其情妇所在的高级公寓。昏暗的走廊中,四名刺客一跃而出,向毫无戒备的三人举枪乱射。两名干部当场毙命,竹中也于次日伤重身亡。该事件史称“1·26事件”,它将业已白热化的“山一抗争”全面推向顶点。15年后,这一幕几乎被北野武原封不动移植到了《大佬》之中。
20世纪60年代,从战败阴影中走出的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期,与之相对,电影业却无可避免地滑向衰败。为了吸引大众的关注,大映、东映等老牌公司先后对古老的剑戟片进行改良,进而创造出任侠片这一崭新类型。任侠片虽然遍地开花,却基本沿袭单一的情节。故事大抵讲述一个秉承古派侠义精神的博徒浪人或者帮派成员,基于人情抑或善良民众的利益而独自与作恶多端、卑鄙无耻的黑帮分子展开对抗的故事。与以往的剑戟片有所不同,任侠片往往将背景设在三代时期(明治、昭和、大正),以太刀和手枪的抗衡来突出传统道德观和工业现代化的矛盾。是时,学生运动方兴未艾,该类型片对传统道德的反思和追忆与青年学生乃至日本国民在喧闹时代下的彷徨焦虑暗相契合。学生们趋之若鹜,更有名人如三岛由纪夫为其高声喝彩。任侠片生逢其时,攫得十数年辉煌。
然而,随着学生运动的落败,以及情节上的乏善可陈,70年代后任侠片举步维艰。为了延续前期风光,电影公司放下身段,从那些面向男性读者的周刊杂志中汲取灵感。一时间,关于帮派间火拼、抗争的新闻纷入影人法眼,“实录黑帮片”应运而生。它将时代背景和观众再度拉近,不少故事甚至取自当下发生的真实事件。任侠片凭空想象的古典浪漫主义渐被抛弃,取而代之实录黑帮片则呈现出赤裸裸的血腥残酷之风。正邪分明业已过时,对贪婪、卑鄙的真实描写似乎更得人心。原本厌烦过度渲染黑帮血腥暴力的民众,逐渐接受这一新兴的类型,直到深作欣二的“无仁义系列”备受瞩目,甚至受到学院派的褒奖,黑帮片终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即如谈论日本黑帮片必然就会提到“无仁义系列”一样,涉及到日本黑社会也就无法回避最大的黑帮组织山口组。山口组的兴衰和日本实录黑帮片的沉浮,或许有着颇为微妙且绝非偶然的呼应关系。
战后初期
二战后,日本国内一片混乱,在经济全面崩溃的局面下黑市蓬勃发展,而三国人(日本人对旧殖民地如朝鲜、台湾民众的称呼)又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基于此,博徒(赌徒)、的屋(贩夫走卒)以及许多无业人员纷纷组织起带有近现代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与三国人展开对抗。他们被自尊心已严重受创的国人称为“侠客”、“侠道”,这点实可谓任侠情结的延续。“侠客”们以暴治暴的手段立竿见影,当时甚至出现警察求助黑帮对付三国人的荒诞场面。凭借早期黑市的原始积累和政府的纵容,日本黑帮如雨后春笋般壮大起来。进入60年代,他们通过争夺地盘、组织卖淫、赛马赛车、经营航运和艺能公司等手段不断“肥大化”,所谓侠道慢慢蜕变成无所不用其极的犯罪集团。最典型的例子正是由田冈一雄所统领的第三代山口组。这样一个超过1万人的庞大组织前所未闻,因此他们与其他帮派以及政府发生的冲突也必然是任侠时代所罕见的。可以说,战后的日本黑社会为日本现代黑帮电影——尤其是实录黑帮电影——提供了最直接的素材,著名的抗争事件和抗争中一些“名场景”更被影人反复借鉴。
60~80年代
因势力扩张和组长继承等问题,20世纪60年代的广岛接连爆发三次黑帮的“广岛抗争”。当地大佬打越信夫和山村辰雄为了冈组地盘和组长之位明争暗斗,战况不断扩大,双方分别拜托广岛之外的山口组和本多会助阵。四处扩张领土的田冈一雄抓住这一良机,和同样心怀鬼胎的老对头本多会进行了一场遥控下级组织卖命拼杀的“代理战争”。针对黑帮日渐嚣张的气焰,广岛警方采取大规模的取缔行动,上百名组织成员遭到逮捕,其中包括与打越和山村两派皆有瓜葛的美能幸三。在狱期间,美能将自己的黑道经历及广岛抗争始末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在周刊上进行了全实名化发表。他的笔记得到了东映社长冈田茂的青睐,经作家饭干晃一和编剧笠原和夫的润色,以广岛抗争为题材的“无仁义系列”黑帮影片终于得以拍摄。在此之前,深作欣二已执导过《日本暴力团·组长》、《杀手与太》等几部带有实录风格的黑帮电影,因此得到制作人俊藤浩滋的举荐。当年在黑市与帮派分子多有接触,深作深谙这群边缘人物侠义和无耻的矛盾特性。他全然摒弃任侠片正邪二元对立的浪漫设定,通过画外音、提示字幕、手提摄影、报刊摘编等纪录片的拍摄手法,营造出别具一格的距离感和现实感。这种虽然充斥暴力却并非歌功颂德的新式黑帮片,受到了民众的广泛欢迎,甚至剧中的原型也参与到掌故的辩论中来。如剧中安排主角广能昌三(美能幸三)和明石组(山口组)干部结拜,美能即对此表示过异议。
山口组虽然未能在“无仁义系列”里占据主导地位,不过其现实中的精彩性却不容影人将视线移开片刻。说起来,他们与日本艺能界的渊源颇深。早在草创初期,组长山口春吉便在浪曲界大拓财路。至田冈一雄时代更是力捧歌姬美空云雀,而他还引发过殴打任侠片明星鹤田浩二的事件。此外,田冈神奇地奉行了我国伟大领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山口足兵分四路入侵神户周边县市,由西向东目标直指东京,继而成为成员超过一万的庞大组织。“无仁义系列”成功在前,影人纷纷将镜头对准这个现代的黑帮奇迹。以山口组扩张的事件为题材,东映先后拍出《实录外传、大阪电击作战》、《日本暴力列岛·京阪神杀手军团》、《山口组外传·九州进攻作战》等实录黑帮片,又以田冈一雄为原型拍摄了“山口组三代目系列”、“日本首领系列”等传记作品。前一个系列改编自田冈的自传,后一系列则将视角对准山口组壮大并四处扩张的“辉煌时期”。1964年以来,日本警方展开针对黑帮犯罪的“顶上作战”,将包括山口组在内的十个暴力团列为头号取缔对象。“日本首领系列”不仅描写了“顶上作战”时期黑帮间的斗争,还重现了田冈和警方周旋的经典对决,更提及了联系黑帮和政界的纽带式人物儿玉誉士夫(片中为大山喜久夫,内田朝雄饰演)。只不过,该系列未能站在足够客观的立场,通篇更像是歌功颂德的主流大片。毕竟田冈之子田冈满担任该系列的制作人,这与20年后风光无限的崩牙驹投资拍摄《濠江风云》颇有些相似,而他们的结局也相差无两。
1978年9月公映的《日本的首领·完结篇》中,佐仓一诚(即田冈一雄)最终成为日本黑帮霸主,风头无两,但现实中山口组的日子并不好过。就在“完结篇”上映的前两个月,内忧外患的山口组遭受了巨大的挫折。7月11日上午,从京都东映探班回来的田冈在当地一家名为“百拉米”的俱乐部小憩,结果遭到对立帮派松田组刺客的袭击。刺客鸣海清连开两枪,其中一发贯穿田冈头部。经过两个多月的调养,田冈奇迹般死里逃生。弱小却倔强的松田组因此付出7条人命的代价,鸣海清则暴尸山野,死状凄惨。这场“大阪战争”以山口组压倒性的胜利而告终。自古以来,话语权从来掌握在胜利者手中,在史上首次黑帮记者招待会上,山口组若头(副统领,通常为下任组长最有力的人选)山本健一宣读了一份词藻极为华丽的公告,文中痛陈松田组的罪恶,并出于“社会责任”的考虑单方面宣布停战。次年,田冈满担当制作人,由“日本首领系列”的导演中岛贞夫再次操刀,拍摄了名为《总长之首》的实录影片。因《无仁义之战》声名鹊起的菅原文太饰演主角八代顺二,其原型正是鸣海清。影片没有因山口组的背景将其恶意丑化,而是向观众呈现一个充满人情味的黑帮小人物。这既迎合日本国民对悲剧英雄的同情心理,也算是对一腔热血却遭到背叛的鸣海清诚心诚意的凭吊。直到进入90年代,鸣海清的故事仍不断搬上银幕。王者的光芒下,落难英雄同样令人无法忘记。一同被铭记的还有松田组,以小搏大的情节自此在黑帮片中反复呈现。例如三池崇史的《鬼哭》,就更为夸张地讲述了一个三人帮派对抗上万人大组织的悲情黑帮故事。
80年代以降
1981年,田冈王朝落幕。业已成为实录黑帮片专业户的中岛贞夫拍摄了《制霸》,为这位叱咤风云的黑道帝王奉上最后的祭奠。此时的山口组,真正进入风雨飘摇的时期。尾随田冈一雄的脚步,下任组长最有力人选山本健一病死狱中。围绕第四代组长的宝座,山本广和竹中正久展开激烈争夺。在田冈的遗孀文子的主持下,竹中成功践祚。山本广恼羞成怒,带走山口组超过一半的成员,另起炉灶成立了一和会,“山一抗争”自此拉开序幕。开篇提到,“1·26事件”将这场骨肉之战推向高潮,在山口组残酷打击及菱形代纹的掩映之下,原本人数占优的一和会不断萎缩,一度到了只有200多人的地步。最终,经关东另一大帮派稻川会斡旋,山本广登门谢罪,承诺解散一和会,长达四年的抗争才落下帷幕。
“山一抗争”不仅改变了山口组的内部格局,同时对实录黑帮片也产生诸多影响。首先,它提供了更多噱头和创意。抗争期间,曾有两个下层黑帮分子突发奇想,决定模仿神风特攻队的自杀式袭击,驾驶卡车冲击对方事务所。这一幕分别被北野武和三池崇史用在《3-4×10月》和《荒魂》的结尾;另有一组人马伪装成快递公司送货员,在敲开对手公寓大门后举枪乱射。这一幕原田真人在《顽强·诞生篇》开场即有所借鉴。以上的创意尚不足为奇,竹中正久的弟弟竹中正则堪称黑社会中最出色的编剧之一。为了从海外购买大批军火,竹中组下属的娱乐公司对外宣布将邀请迈克·杰克逊来日演出,后以违约的名义向海外支付巨额违约金,借此将军火款项转移。只可惜警方技高一筹,竹中组的计划终告破产。
第二,提供更新的故事素材。在“山一抗争”之后,以该事件为题材的实录影片接连推出。中岛贞夫立志为山口组立传,于90年代初推出《激战1750天》。村上和彦与岛津胜分别于2002年拍摄了《实录·史上最大抗争·四代目继承》和《实录·史上最大抗争·义决状2》。抗争末期,竹中正找来几名死士,持枪向山本广的住所发起冲击,为达目的他们不惜枪伤警察。这一事件于2005年被三池崇史的师弟辻裕之拍成OV电影,名为《武斗派极道史·竹中组·组长府邸袭击事件》。此外,一心报仇却在抗争之后遭到不公平待遇的竹中组,则由竹中正担当监制,延请辻裕之执导了三部由作家沟口敦的同名原著改编的实录传记黑帮片《竹中正久 狂乱的狮子》。新生代黑帮片演员小泽仁志出任主角,再现了这位短命的武斗派组长跌宕的一生。
第三,促成实录黑帮片新的分支产生。在传统的黑帮影片中,男性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女性往往沦为悲情的附庸,《仁义的墓场》的男女主角堪称这种设定的极致。而在“山一抗争”期间,田冈文子以其柔弱的臂膀支撑起充满血光的男性世界,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不放弃。她的表现让心怀偏见的世人颇多慨叹。在抗争初期,身为作家的家田庄子便将目光对准这群静默在男人背后的极道女性,她的采访对象多达27人,其中尤以田冈文子为主要蓝本,最终完成名为《极道之妻》的小说。小说在发表的次年即被五社英雄搬上银幕,截至2005年总共拍摄了15部,与任侠时代的《绯牡丹博徒》系列遥相呼应。作为新颖的女性黑帮片,《极道之妻》受到广泛的追捧,由此也引出一批跟风之作,如拍成系列的《首领的女人》、《极妻仁侠者》、《修罗之妻》等。
“山一抗争”之后,山口组乃至整个黑社会面临巨大的变革。由于警方的打击日益坚决,他们被迫采取谈判等方式解决争端,资金来源也慢慢转为地下或合法的实业。一和会的一位干部曾经评价,“所谓第四代组长之争,实际就是传统暴力型和现代智能型的竞争”。文子虽然选择武斗派的代表竹中正久,结局却是较一和会更为智能型的渡边芳则继承了山口组组长的位置。沟口敦指出,日本黑帮的架构是对天皇体制的映射。换句话说,日本黑帮上下级之间实际上恰为天皇和武士般绝对服从的封建父子关系,人情和义理构成极道人物最基本的行事准则。但从第五代山口组开始,组内父子关系愈加淡薄,每月上缴的巨额纳金决定一切。及至第六代时,更有许多头目因为承担不起纳金而被扫地出门。因此,特别是在1991年《暴对法》施行后,一部分日本黑帮电影呈现出鲜明的商战色彩,黑帮分子不再手持长刀厮杀,而是坐在宽大的老板桌后面指点江山,运筹帷幄。比较典型的为竹内力主演的《难波金融传·南之帝王》系列。
与黑帮的转变相似,随着大片厂体制的衰败和录影带市场的崛起,OV电影成为新兴的观影模式。更多的小成本黑帮影片直接投放录影带市场,而这也成为诸多新晋导演的成名之地。继先行者三池崇史、望月六郎之后,近几年辻裕之、渡边武、宮坂武志、横井健司等亦凭借黑帮片崭露头角。在题材和情节方面,除了商战类型外,描写平成之前大小抗争的实录片继续涌现;与山口组关联的小人物,如藤田五郎(《人斩五郎》)、夜樱银次(《实录·夜樱银次》)、山之内幸夫(《恋·极道》)、天藤湘子(《极道之月》)的故事相继得到挖掘。与此同时还出现一些带有时代色彩的改良任侠片,如竹内力主演的《仁义》和《平成残侠传》两个系列,这或许可以看作是对当代拜金黑帮的嘲讽。由于抗争的规模和数目减少,部分影人在炒冷饭之外还拍出《全金属暴徒》、《超极道》、《极道宇宙战争》这类的多元素混搭作品,从中不难感知影人及观众对雷同题材的审美疲劳。当黑帮抛弃仁义转而拜金时,这群具有传奇色彩的现代武士也开始黯淡无光。不过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倒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尾声
本文既以北野武的《大佬》开始,还是该用此片作结,以为呼应。在《大佬》的结尾,四五辆黑色高级轿车驶到汽车旅馆门前,十数名手持冲锋枪的黑手党一字排开,将慨然赴死的山本(北野武饰)打至稀烂。这一情节或来自于山口组内另一起影响深远的事件:话说1996年7月10日,山口组系中野会会长中野太郎在自家附近的理发馆里剃头,这时两辆高级轿车停在门口,车上下来六七个人对着屋内一通乱射,中野的保镖也拔枪还击。一时间枪声大作,喊叫不断。巨大的声响惊动了附近的居民,某公凭窗眺望,击掌慨叹:“牛逼啊!拍电影呢这是?!”
有时候,现实的确比电影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