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连续剧  »  欧美剧  »  克兰弗德 第一季

克兰弗德 第一季  克兰福德纪事 第一季

715人已评分
很差
1.0

主演:朱迪·丹奇迈克尔·刚本艾美达·斯丹顿西蒙·伍兹金伯莉·尼克松丽莎·迪伦格雷·怀斯

类型:剧情欧美导演:西蒙·柯蒂斯状态:已完结年份:2007地区:英国语言:英语豆瓣:9.1分热度:597 ℃时间:2022-07-06 02:00:39

简介:详情  故事发生在一八四二年六月的克兰福德镇,杰奇小姐(朱迪·丹奇 Judi Dench 饰)正在为了迎接她的新住客——故友的女儿玛丽(Lisa Dillon 饰)而进行着紧张而又精心的准备,对于这个墨守成规的小镇来说,没有...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故事发生在一八四二年六月的克兰福德镇,杰奇小姐(朱迪·丹奇 Judi Dench 饰)正在为了迎接她的新住客——故友的女儿玛丽(Lisa Dillon 饰)而进行着紧张而又精心的准备,对于这个墨守成规的小镇来说,没有什么消息能比一个陌生人即将到来更能让人们兴奋的了,“万事通”波洛小姐(伊梅尔达·斯汤顿 Imelda Staunton 饰)也是其中的一员  布朗上校(吉姆·卡特 Jim Carter 饰)的大女儿杰西(茱莉亚·萨瓦哈 Julia Sawalha 饰)因为不愿意丢下孤苦伶仃的父亲而拒绝了多桩婚事,热情的玛丽决定帮一帮这位善良的姑娘。与此同时,“大龄剩女”卡罗琳(Selina Griffiths 饰)遇见了令她心动的哈里森医生(西蒙·伍兹 Simon Woods 饰),主动出击的她能够获得美满的爱情吗?
  • 头像
    goldlya
    2008年9月21日晚,第60届艾美奖颁奖典礼在洛杉矶的诺基亚剧院隆重举行。美国PBS引进的BBC经典名著改编迷你剧《克兰弗德》(Cranford)出现在7月17日公布的获奖提名名单之上,不由得让人一阵惊喜,这给美剧独霸的艾美奖吹来了一阵优雅温馨的古典英伦之风。虽然不出预料,最终《克兰弗德》败走天使之城,但还是让人觉得遗憾。不出预料是因为艾美奖毕竟是美国人的游戏,遗憾的是这真的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视迷你剧。无论是制作班底,还是细节处理,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叙事方法,《克兰弗德》在BBC经典名著改编迷你剧的历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英国,这部戏有“女勋爵之战”之称。“女勋爵之战”这样的叫法会给你一种什么印象呢?对于看多了台剧、韩剧、日剧的中国观众来说,它不禁让人想起了《金枝欲孽》、《女人天下》和《大奥》等表现宫闱女人争斗的电视剧集。如果你期待看到宫闱阴谋和女人之间争风吃醋的话,那么《克兰弗德》绝不是什么好看的电视剧,因为它根本与宫廷毫无关系。女勋爵们并不住在宫中,而是住在一个名叫克兰弗德的小镇上。而且此战非彼战:此战乃演技之战,并非宫廷里的权力斗争。

    制作班底

    《克兰弗德》制作班底强大,演员阵容豪华,其中很多都因为戏剧艺术上的成就而被英国女王册封,各个都具有勋爵的称号。克兰弗德这个小镇自然成为这些老艺术家飙戏的舞台。喜欢英国电影和英剧尤其是BBC电视剧的观众在这部电视剧中会发现不少熟悉的面孔。饰演过《007》系列中詹姆斯·邦德的女上司以及《莎翁情史》中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奥斯卡奖得主朱迪·丹奇在此剧中扮演性格柔弱、极其善良的女主角玛蒂尔德·詹金斯,并以此角获得本届艾美奖最佳迷你剧女主角的提名;曾出演《哈利·波特与凤凰令》、两次获得劳伦斯·奥利弗奖的演技派女星伊梅尔达·斯坦顿在此剧中扮演风风火火、自信十分勇敢豪爽的波尔小姐;出演过多部英国电影和电视剧的艾琳·阿特金斯在此剧中扮演克兰弗德权威人物德博拉·詹金斯,并获得本届艾美奖最佳女配角提名;在《哈利·波特》系列中扮演可敬的邓布利多的迈克尔·甘伯恩扮演悲情的赫尔布鲁克先生,还有在深受全世界观众喜爱的1995BBC版《傲慢与偏见》扮演愚蠢而无自知的傻妹妹丽迪亚·班内特的朱莉娅.萨瓦尔哈,她出演了因为要照顾生病的母亲、姐姐而两次错失婚姻的杰西·布朗。

    此外,《克兰弗德》还网络了像弗朗西斯科·安妮丝、朱莉娅·迈克肯锡、德博拉·芬德利、芭芭拉·弗林等英国老戏骨,而戏中年轻一代的演员阵容也不容小觑,个个在演艺界都有响当当的名号,如西蒙·伍兹、露丝·拜恩、克劳德·布拉克利等。克劳德·布莱克利在英国乃至是世界都算是赫赫有名、演技不俗的女演员,她曾出演2005电影版《傲慢与偏见》中的夏洛蒂·卢卡斯一角,在英美合拍的著名电影《高斯福德庄园》中也有不俗的表现,但是在此剧中也仅仅只能扮演詹金斯家的女仆玛莎, 虽然戏份很重,但身份还是觉得委屈(谁让她在这部戏中碰上了这一群戏精呢?)2001年的《高斯福德庄园》明星云集,当年曾有这样的说话:“在英国,明星们不是去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就是去参加高斯福德庄园的狩猎活动了。”而《克兰弗德》却同时网聚了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魔法师和高斯福德庄园的猎手,而且还要加上BBC的当家老将和小将,称其为“女勋爵之战”实在是恰到好处。

    剧本与时代

    《克兰弗德》是由英国著名女作家盖斯凯尔夫人的三部小说改变而成。其中一部就是《克兰弗德》,另两部分别是《拉德洛夫人》和《哈里森医生的自白》。之前BBC曾经改编过盖斯凯尔夫人的两部作品,一是《妻子与女儿》,一是《北方与南方》,在BBC的古典名著改编迷你剧中一直处于经典地位。对于盖斯凯尔夫人的作品,中国的读者(不是观众)最为熟悉的可能是《玛丽·百顿》。但是BBC从来没有翻拍过这部作品,反而是这些不被中国文学界重视的小说却备受BBC的青睐,而且部部精品。《妻子与女儿》(另译作《锦绣佳人》)在服饰和发型上可谓精雕细琢,力求完美,音乐独特,风光无限;《北方与南方》叙事特别、爱情深刻、人物丰满、故事感人。而盖斯凯尔夫人的这部作品却向我们展示了维多利亚时期独特的英伦田园风光,宁静祥和、幽默诙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平淡如水却甘之如饴,平凡人事却荡气回肠。

    在英国,十九世纪中期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工业化进程加速,英格兰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而克兰弗德却依然如故、与众不同。它是位于柴郡距曼彻斯特越20英里的一个小镇,居住着贵族与中产阶级的后裔。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克兰弗德就是他们的全部世界。他们对于发生在英格兰的变革置若罔闻,甚至采取抵抗的态度,试图保持着自己的生活习惯和传统,害怕外界对社区的侵入破坏自己保持了如此之久的高贵传统和生活品味。然而,贵族和中产阶级在大工业时代来临之前就已经开始没落。由于不屑于经商,不想放下架子去学点技艺养家糊口,他们仅能靠祖上的积蓄生活,到了这个时代自然已经非常拮据,但他们却耻于谈论财富,认为那是天下最为粗俗的话题。这样一来就引出了很多在现代人看来很可笑的事情,比如说到别人家做客不能超过一刻钟,不能沉浸在谈话的欢愉中而忘掉时间,但同时还不能看着钟表,因为那样很不礼貌。在没有客人时晚上两个蜡烛要替换着点,以保持两个蜡烛的长短相等,给人感觉是一直在点两支蜡烛,同时还自我安慰,美其名曰“高贵的节俭”,而当听见外边有脚步声时就马上把两支蜡烛都点上,以显示自己还能用得起两只蜡烛。吃橘子不能吸吮,因为那样的吃法太不高雅。上床不能双脚蹦上床,因为很粗俗。不忍心宰杀误掉进石灰坑被烧掉全身牛毛的奶牛,更不忍心它被冻死,就给它穿上了法兰绒外套。还有珍藏的家传之宝花边蕾丝,据说是上个世纪由法国修女制成,平时舍不得穿戴,为了保持光泽就用牛奶对其进行清洗,不幸的是猫咪把这条缎带认作了美味吃进了肚,于是只好灌进吐酒石,猫咪的一阵痛苦之后,缎带终于重见天日……这些生活琐事看似迂腐可笑,却处处体现着最为纯朴的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也正是工业时代最为缺乏的真挚情感。

    无论人们怎样拒绝变革,变革还是悄悄地入侵着克兰弗德。年老的医生已难以胜任自己的工作,新来的年轻医生从伦敦带来了具有革命意义的新治疗方法,在克兰弗德都引起了骚动。铁路要穿过克兰弗德,克兰弗德传统的精神支柱————极端保守但是为人极其善良的德博拉·詹金斯也去世了,克兰弗德在悄悄地变化,尽管表面上风平浪静。德博拉的妹妹玛蒂尔德是一个深受姐姐影响、没有主见却十分善良的可爱人物,年轻时因为不忍伤害家人拒绝了赫尔布鲁克先生的求婚,三十年后重逢,物是人非,但感情不变。德博拉的缺席让玛蒂尔德有了新的勇气,但是却没有应有的运气,赫尔布鲁克先生得了病去世了。这却让女仆玛莎因祸得福,得到了和心爱的木匠交往的许可。玛莎喜出望外,跑去见她的情郎,而木匠正在为死去的赫尔布鲁克先生送棺材的路上。老一辈的爱情失败了,新一辈的爱情却获得了丰收。此外杰西·布朗与玛蒂尔德经历极其相似,因为要照顾生病的家人而两次错失婚姻,当她满以为自己要像玛蒂尔德一样成为老处女的时候,事情却发生了转机:爱人从印度的回归怎么能说不是惊喜呢?可观众预料不到的惊喜还在其后,那就是玛蒂尔德久已失散弟弟彼得的回归。这个个性叛逆的牧师之子从小就与克兰弗德原先的保守气氛格格不入,他不属于克兰弗德,因此很早就远走他乡。而变化中的克兰弗德又重新接纳了他。他的回归不也在证明克兰弗德的改变吗?与玛蒂尔德相似的还有苏菲·哈顿,同样是教长的女儿,结果却是如此不同,玛蒂尔德年轻时拒绝了赫尔布鲁克先生的求婚,尽管三十年后重新有了勇气可最终却输给了一去不复返的时间,而苏菲和闯入封闭的克兰弗德社区的年轻医生的爱情虽因为家庭和误会一波三折,但最终还是坐上了驶出教堂的马车。远走他乡的彼得赶了当时的时尚,参军并去了印度,在印度只是写过一次信,许诺送给自己可爱的姐姐玛蒂尔德一块印度平纹细布作为她的结婚礼服,但是这块平纹细布从来没有送到,彼得此后也杳无音信。三十年后的玛蒂尔德依然孑然一身,彼得带着当年的诺言回到了克兰弗德,平纹细布虽然迟到了三十年,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毕竟彼得回家了,而这块迟来的平纹细布也完成了自己应有的使命,赶上了继任教区长女儿苏菲的婚礼。怎能说苏菲不是玛蒂尔德的生命延续呢,那条从印度迟来的平纹细布不就是两者之间的纽带么?克兰弗德居民无法抗拒无常的命运和时代前进的无情步伐,但是他们总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情为伴,而且从不缺乏节制和内省,和感受生命和生活真正含义的能力。

    克兰弗德是一个平静却不乏喜怒哀乐的地方。人需要在平静中寻找生活的真谛,需要用一颗平和的心观察、体会看似平淡却深藏奥妙的生活。《克兰弗德》就是如此,总是触及观众内心最为柔软的地方,仅仅在五个小时内,让观众体会到了一生中要经历的贫穷与财富、世俗与文雅、流言与真实、传统与现代、喧嚣与平静间的对立冲突,和一生要体会到的愤怒、失望、惊喜、恐惧,幸福等无数情感,以及生、老、病、死的人生往复,这种往复不是单纯的原地踏步,而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前进过程。

    原著的叙事方式很特别,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自己在克兰弗德的所见所闻,因此在国内还被译成《克兰弗德记事》。但是作者并不是像流水帐一样记录着无关紧要的事情,而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变化。用作者自己在书中做的一个比喻来描述小说的叙事极为恰当:就像多个线头系成的长线,五彩斑斓,却是一线。这样特殊的叙事方法对改编者来说是双刃剑,好的一面是可以很容易往《克兰弗德》揉进其它故事,这也是为什么揉进了拉德洛夫人和哈里森医生的故事之后,《克兰弗德》仍不让人觉得别扭和突兀。不好的一面就是这样独特的视角很难通过电视来表达。叙事者玛丽·史密斯这一角色在电视这种载体中很难达到在书中所拥有的地位,反而让人觉得多余。

     

    BBC官方网站上传来消息,2009年圣诞之际《克兰弗德》第二季将登陆BBC一台。是的,克兰弗德的故事还没有结束,这群演技炉火纯青的“女勋爵”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与感情冲击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头像
    nelly
    Cranford是英国著名女作家Elizabeth Gaskell笔下一部恬淡的园林小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将这部作品从铅字搬上荧幕是需要一定勇气的,因为它并没有印象中BBC经典擅长的Austen式的大爱大恨,Dickens式的大起大落,即便是由AD来改编,这也还是一群老小姐的八卦故事。但当她们展现出那一张张或嬉笑怒骂、或猜忌骄横、或善良纯真的面孔时,你一定会为之莞尔,你会发现即使再平淡生活,也充满着无穷的乐趣。至于这部作品究竟哪里精彩,只有看过此书你才能有所体会,我也不想再多费笔墨赘述,搅了大家的读兴。如果你是盖斯凯尔夫人的读者就不要错过这部BBC最新改编的5集古典迷你剧——Cranford。

    为打造这部经典的英格兰乡村风情画BBC丝毫不敢怠慢,可爱温柔的马蒂小姐由老牌女王Judi Dench扮演,其他演员还包括Philip Glenister,Francesca Annis,Michael Gambon,Lesley Manville,Imelda Staunton,Julia McKenzie,Greg Wise,Julia Sawalha等等。

    看过之后发现说它是乡村风情画并非我噫人独语,片头果然就是采用钢笔淡彩风格,很是清新。这部由强大的卡斯们撑起的佳片,就连年轻的Dr.Harrison都显得比罗马里表现得好,不知是不是和老太太们一起飚演技的结果,比起Austen系列改编得更为轻松流畅。幽默诙谐,含蓄精致,喜欢BBC古典的朋友们你们绝不会失望的。

    第二天的收视报告更是令人振奋,去年Jane Eyre的平均收视为6.6 m,想当年Bleak House也是以7 m打顶,而Cranford首播便以8m(29.2%)将ITV的I'm a Celeb压在身下,足见其实力,这也是今年看到的为数不多的不负BBC盛名的佳片,所以尽管只看了一集,我还是毫不犹豫给了5星,热盼下周的到来。

    Cranford beat ITV's Celebrity Crap!!!
  • 头像
    treeandleaf

    很温情,很温柔,很温馨。n 码论文码到昏天黑地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找了一天的时间,坐在暖和的图书馆,用耳机对付来自周围劈劈啪啪的打字声,一个人静静地看,到最后静静地流眼泪。虽然好学的同学们会觉得我是疯子,我还是忍不住啊~n 之前看过锦绣佳人、95的pp和北与南,每一部都是经典。n Cranford不一样。贵族太遥远,工业革命也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但小镇的太太小姐们那样生活的Cranford仿佛就像自己的生活,唧唧歪歪爱嚼舌根爱生是非,可不能否认的是,每个女人心底却是柔软的。n 就是因为太平凡吧。荡气回肠的爱情太罕见,爱情终究要回归现实;勾心斗角的贵族们太刺激,大起大落也不是小百姓的日子。身在大学,总觉得就算在身边有一些偶尔的小小手段小小嫉妒,也许还带有一点可爱吧。n 说说剧中的角色。Sophy很漂亮,可我喜欢的是Mary,一个能对小镇上最受欢迎男青年勇敢地说“我们之间不来电”实话的姑娘,一个能为Jessie写信去印度要求她的爱人回来的姑娘,一个为了被冤枉不再受欢迎的男青年奔走还他清白的好姑娘,有什么理由不喜欢她?n Matty小姐很可爱,是温柔女性的典范。最爱她在开了商店以后带着有些狡黠的眼神说“那每样来一磅”?n 剧中似乎就没什么反面角色,男青年们和男中年们,包括男孩子,也是很美好的形象。女勋爵看似严厉,但到最后也是能让人觉得敬佩,一个有责任感带些古板,却又不失善良的女人。n 也许让我最惋惜的,就是Mr.Carter和女帽商人可能发生的爱情。n Cranford的剧情、角色都是婉婉道来,就像我所喜欢的生活方式,温情的善良的活着,也许有些小心计吧,但是上帝保佑,我们都是好姑娘。n n

  • 头像
    衣莎贝
    Cranford是Elisabeth Gaskell夫人(南方与北方,玛丽巴顿)的小说。内容其实很简单,百多年前的小镇生活细节,一如维多利亚时代英格兰乡村的典型结构,小镇的主角是老小姐们+牧师+医生。听到Cranford改编成BBC 古典小剧集的时候,觉得很惊讶。因为这样的故事,没有什么波澜壮阔的剧情,荡气回肠的罗曼史,很难想象在什么故事都要洒上三斤狗血,唱出sex,money,blood的主基调的现如今,还有人愿意去看两个世纪前这些带着古老蕾丝草帽的老小姐们雷打不动的社交礼节,听她们东家长西家短的gossip吗?

    帷幕拉开的时候是1842年的六月,克兰富德镇上的两位姐妹Miss Jenkyns和Miss Matty正在尘封好久的客房里打扫,因为她们故友的女儿Mary Smith受不了年龄几乎和自己相仿的后母,写信来要和她们同住。在克兰福德镇上,Miss Jenkyns 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她个性强烈,对任何事物都有着自己的见解,是妹妹Miss matty赖以依靠的生活指南,也是小镇老小姐社交圈中的精神领袖。除了她们,Miss Pole是小镇流言小道消息的发布源,这位小姐精力充沛,对一切充满好奇,敬业精神一如我们时代的怕怕拉奇。她们保留着经年不变的社交习惯,互相拜访的时间只能在午后,礼节性的拜访不能超过15分钟,连在餐桌上吃汁水多的橙子也成了挑战礼仪的小敌,最后格守规矩的Miss Jenkyns只能建议大家各自带橙回房。在这样封闭刻板的小世界里,能惊起一滩鸥鹭的只能是外来的陌生人了。

    退役的上校Captaine Brown带着一对女儿入住了Miss Jenkyns和M iss matty的隔壁,小女儿不久病故,大女儿Jessie不愿丢下老父亲,三次拒绝了求婚,她的落寞让mary smith格外揪心,暗地帮助她。镇上的医生招来了新的助手,来的Dr Harrison居然是一个单身汉。恨嫁心切的Caroline是另一对老小姐中的妹妹,从此就开始了半真半假的病人生涯,以求得医生的注意和独处机会。而偏偏医生却对小镇牧师的女儿sophy一见钟情。不久,圣瓦朗丁节来了,(真没想到百多年前的情人节,也开始流行互送卡片和鲜花),卡片在小小的镇上穿梭,加上Miss Pole惊人的想象力和传播能力,引出让人笑破肚皮错综复杂的误会。

    在这些主线的背后,死亡在欢笑里却如影随形,Miss jakens在盛大的花园茶会后突然去世Miss matty年轻时候的追求者又浮现,造化弄人,在她以为幸福重又来临时,对方却在旅行后病逝。几乎每一个分段的剧集里,就有一个人物因病死去。

    在这样的小世界里,她们都是那么平凡的人,快乐和悲伤都是那么的简单和纯真,唱得差强人意的歌曲,一首在炉火边朗诵的诗歌,一束小花,一幅曾经爱慕过人的侧影,都是她们平静日子最纯粹的欢欣。而在她们刻板的社交礼节后,友谊却是那么根深蒂固,Miss matty因为银行倒闭,差点要生活潦倒,小镇上这些其实根本不富裕的老小姐们却暗中集会,立下书面契约,和Miss matty分享她们自己菲薄的收入。Mary为了jessie和sophy的爱情,象小福尔摩斯一样寻访。所有这些,让我们原谅和接受了她们的刻板,她们琐碎的gossip也变得那么的温馨。简奥斯丁曾经说过自己的作品就当是两寸象牙雕,微细中见出整个世界。我想这是对克兰福德镇最好的形容。Bits of Ivory.

    这样的克兰福德其实也是我们自己已经失去的简单快乐的世界,我想起来,是自己的童年。

    其实我也是一个小镇姑娘,那东海边的小镇里,当年不也象克兰福德镇一样,天真的日子,平静的划痕。夏夜在青石板的小桥上乘凉,春日在开满苜蓿的田野上奔跑。端午日的麦油干,六月潮水后的海螺,挑肩走巷的豆腐生,冬夜敲梆,悠长的“小心火烛”声。外婆的手牵着走街串巷和老婆婆们话家常,青瓦上长着苔藓,落下的长长影子,她们手上斑驳的首饰。那时候我从那条长街一路走到尽头,一路都是认识的邻里,可以一路招呼到头。小吃摊,黄包车夫,衣裳铺子,修鞋匠,都是熟识的,见了面问起来你可是王家姑娘,爷爷可好,外婆可好。

    如今,自然一切都湮没了。

    克兰福德镇的人们那么抗拒着铁路的来临,她们说那是克兰福德镇的终结。那么抗拒着,它还是无法抵挡地来临了。富有想象力的人说那代表着无限的机遇,我们终于迎来了modern age。可我们知道,那样宁静的生活从此一去不回。那东海边的克兰福德镇也这样一去不回,淹没在,工厂,制造业,房地产,甚至于洗发小店的潮水中。

    作为一个忠实的BBC古典剧集粉,我几乎看遍了近十年它所出的全部古典剧集。克兰福德镇给我的惊喜感动和欢愉超过了几乎所有简奥斯丁,乔治艾略特,或者狄更斯改编剧。这是我自己也始料不及的。Judi Dench演绎的Miss Matty是那么的宁静和天真,却又那么动人心弦,以前我一直觉得她只能在agressif的角色上发挥,我错了。Imelda Staunt给出的Miss Pole有着惊人的喜剧效果,却同时让人觉得十分窝心感动。Eileen Atkins虽然只有两集,但是一个刻板却内心温柔的Miss Jenkyns让人难以忘记。Michael Gambon,Greg Wise。。。。。我想也只有BBC才能出动这样的演员阵容和人力物力去改编这样一个古典名著。如果你是一个英剧或者英国电影的爱好者,那么这里的人物从配角到主角都将是我们熟悉并热爱的演员。英国的演员永远有着别人没有的气质和才华,在这里得到又一次的证明。我爱BBC。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d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