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剧情片  »  西安事变1981

西安事变1981  Xi'an Incident

9人已评分
神作
10.0

主演:金安歌辛静孙飞虎王铁成赵登峰古月郭伟琳智一桐

类型:剧情历史导演:成荫状态:HD年份:1981地区:大陆语言:国语豆瓣:6.9分热度:484 ℃时间:2022-04-13 19:09:48

简介:详情  1935年秋,红军经过长征后抵达陕北。9月末,张学良(金安歌 饰)出任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副司令,率东北军奉命剿共,无奈战事不利,三个月内折损三师。同时陕西绥靖公署主任、后西北军领袖杨虎城(辛静 饰)厌倦连年内战,萌生退...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1935年秋,红军经过长征后抵达陕北。9月末,张学良(金安歌 饰)出任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副司令,率东北军奉命剿共,无奈战事不利,三个月内折损三师。同时陕西绥靖公署主任、后西北军领袖杨虎城(辛静 饰)厌倦连年内战,萌生退意,所部与红军呈互相观望态势。蒋介石(孙飞虎 饰)在东北军严重损耗的情况下未予及时支持,这让按蒋命令放弃东北、失土失地背负五年骂名的张学良失望莫名,张遂主动接触红军方面,并经过与杨虎城的反复试探,三方达成抗日统一战线的共识。1936年秋,蒋介石挥军北上,同时亲临西安督战,在面临剿共与分调的选择下,张、杨二人决定兵谏蒋介石抗日,此即不久后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本片获1982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化妆奖。1981年华表奖。
  • 头像
    宝哥

    老片回头一看,令人啼笑皆非,一群老头子老太太扮演正值青壮年的风云人物,张学良35,赵一荻24,彭德怀38,李克农37……一众演员恨不得60岁起步,尤其是赵一荻简直离谱,四十开外的扮相,这导演纯粹是混名誉的,80年代的神剧培养了一大批历史的盲从者,吾辈也深受其害,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头像
    布浥薇斓
    去兵马俑的路上被售票员忽悠洗脑,稀里糊涂就去了华清宫,150块钱的门票,感觉被宰很是心疼。好在最先看的是西安事变这一部分的景区,到了五间厅,兵谏亭,了解了西安事变的相关内容,才算是不虚此行。回来之后看了这部老电影,感觉无论取景还是服化道,都非常用心。最值得称道的当属几位主角的表演,形神兼备,非常到位。趁此看了这部电影,也算是钱没有浪费。
  • 头像
    皮皮电影

    在演艺圈里,特型演员是一群特殊而又不可或缺的存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特型演员是主旋律电影的灵魂,正是他们的演绎,直观的,满足了观众对于这些风云人物的想象。

    比如一代伟人毛泽东,自1978年《大河奔流》里第一次出现毛泽东的形象,此后在上百部不同的影视作品中,毛泽东先后被不同的演员所诠释和演绎。

    在所有饰演毛泽东的演员里,最深入人心的无疑是古月和唐国强。

    自1981年在《西安事变》中出演毛泽东,一直到2005年去世,古月27年的演艺生涯只为演好主席一人,就像古月说的,演主席已经成了一种使命和任务。

    而非特型演员出身的唐国强,自1996年在《长征》中第一次饰演毛泽东,如今早已是毛泽东的”专业户“,他在采访时也说,主席这样伟大的人物,需要演员一生的功力去塑造。

    但关于“两人谁饰演的毛泽东更像”这一问题,长期以来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论。

    在皮哥看来,古月和唐国强各有优势,两人精准捕捉到了主席的某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生动的演绎。

    一:古月版毛泽东主席

    对古月来说,外形上与主席的高度贴合是他最大的优势。

    1979年,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叶剑英从数张毛泽东形象的演员照片里,挑出了古月的照片,边看照片边称赞其“像,太像了”。

    作为与毛泽东共事几十载的老战友,叶剑英对主席的音容相貌无疑十分熟悉,因而能得到叶帅肯定,足可见古月在形态上确实与主席非常相似。

    按照当时的选拔标准,对“初代”特型演员来说必须要具备的一点,就是“像”。

    在出演《西安事变》的时候,当古月化上妆,穿上毛泽东当年的服饰,现场的所有人都为之震惊,感觉就像是站在了毛主席的面前。

    但仅仅依靠外形上的相似,对于一个特型演员来说远远不够,尤其是饰演毛泽东这样举足轻重的人物。

    为了塑造好角色,此前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古月付出了大量心血,向身边的资深演员虚心求教,并查阅了大量书籍,反复观看主席的影像资料。

    大到外在的造型,走路的姿态,小到说话的语速,抽烟的动作,古月几乎不放过任何细节,力求做到“真实还原”。

    比如《重庆谈判》中毛泽东上飞机时那个挥手的动作,古月就练习了不下100遍,才得以在电影中完美还原这一历史时刻。

    特别是在电影《开国大典》的最后,当古月饰演的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幕,更是让人心潮澎湃。

    那一刻,古月与历史记录中的毛泽东重叠,让人恍惚间,觉得这就是历史重现,而非电影中的情景演绎。

    在皮哥眼里,古月最独特的魅力不仅在于外在的相似,更因为他将主席柔和的一面展现的十分细腻动人。

    古月饰演的毛泽东有着极高的亲和力,他祛除了伟人身上那种难以靠近的神圣,而是以亲切的微笑和幽默的谈吐,让人被他深深感染。

    《重庆谈判》里就充分展现了主席极强的感染力,面对咄咄逼人的女记者,他总是一副不急不恼的淡定态度,听着女记者吐槽自己像“乡村老师”哈哈大笑,完全不以为意。

    褪去“领袖”的光环后,毛泽东在日常生活中所体现出的那种“人之常情”,更是打动皮哥的关键。

    他会像每个父亲那样,因为儿子的婚事而烦恼,也会因为警卫员打扰了难得的午觉,像个孩子一样抱怨。

    皮哥还记得在《大决战之辽沈战役》中,毛泽东和友人在土坡上散步时不小心“骨碌”到土沟里,两人对视后哈哈大笑的那一幕,一下子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

    在古月温和而不失细腻的演绎下,诸如此类的细节毛泽东蕴藏在伟大中的平凡展现的极为动人。

    二:唐国强版毛泽东主席

    与古月不同,唐国强在最初饰演毛泽东时,受到了外界很多的质疑声。

    在出演毛泽东之前,唐国强已经在演艺圈摸爬滚打20多年,其形象早已被大江南北的观众所熟悉。

    不是特型演员出身,从外形上看,也和毛泽东本人并无多少相似之处,因而抛开以往的角色,迅速将唐国强代入主席的形象,对观众来说并非易事。

    但之所以现在能够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认可,最关键的在于唐国强在角色塑造上不求形似,而是“神似”。

    唐国强在采访时曾说过,他所追求的并不是一板一眼的照搬还原,而是仔细揣摩人物的内在情感,对人物进行艺术化的“加工”。

    比如在饰演毛泽东的时候,他会有意识将主席的湖南腔改成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而不去像前辈演员那样专门去模仿。

    此外他还提到,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于毛泽东的演绎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比如长征时期的毛泽东,表演的重点就是对他重压之下的心理刻画;而重庆谈判时的毛泽东,就要侧重于他“不动声色”和“刚柔并济”的一面。

    与古月恰恰相反,唐国强最独特的魅力,就是将主席豪迈和霸气的一面演绎的淋漓尽致。

    说话总是如此沉稳有力,每个步伐都是如此笃定坚毅,他的谈吐与做派,处处都流露着一种让人敬畏却又不由得被吸引上前的魅力。

    作为曾经出演过诸葛亮、雍正、唐太宗等帝王将相的“专业户”,唐国强在饰演毛泽东时,那份强大而又自信的“霸气”几乎可以做到信手拈来。

    在强大的气场下,他也会流露出几分让人忍俊不禁的率直可爱,比如电影《决胜时刻》中的一个片段,给皮哥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在看完梅兰芳的戏后,乔装打扮的主席和战士们一起在街边小摊吃老北京小吃,吃完后准备付账时战士却无奈表示没有带钱。

    此时小战士悄悄提醒主席,您不是说您要请客吗?

    而主席压着嗓子淡定地说,我什么时候带过钱呐?紧接着转脸找警卫员陈有富借了钱,并嘱咐他回去找江青去要钱。

    小吃摊的片段在整部片中似乎是个微不足道的“闲笔”,但恰恰挖掘出了毛泽东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一面,就像唐国强引用主席的那句话,他演的主席是“七分虎气,三分猴气”。

    对于唐国强来说,他对于毛泽东的塑造更注重神韵的传达,是细节处对于主席形象的丰满刻画。

    总的来看,古月和唐国强一个柔一个刚,一个更注重真实性还原,一个更强调艺术性加工,两人的表演各有千秋,绝对没有高低之分。

    但就像唐国强说的,想要诠释好毛泽东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需要演员用他一生的功力去塑造。

    向两位伟大的演员致敬,感谢他们的演绎,得以让一代伟人的形象在影视作品中永远留存!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阿志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d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