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剧情片  »  婆罗多

婆罗多  以国之名

826人已评分
神作
10.0

主演:萨尔曼·汗卡特莉娜·卡芙迪莎·帕塔尼塔布瓦伦·达万马纳夫·维吉杰奇·史洛夫沙沙恩·阿罗拉阿南特·维哈特·夏尔马NoraFatehiSunilGroverAashifSheikh

类型:剧情导演:阿里·阿巴斯·札法状态:HD年份:2019地区:印度语言:其它豆瓣:6.9分热度:218 ℃时间:2022-08-01 17:47:13

简介:详情  巴拉特(萨尔曼·汗 Salman Khan 饰)成长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之中,父母恩爱,有两个听话的弟弟和一个可爱的妹妹。身为家中的长子,巴拉特十分早熟,深深知道自己肩上所背负的家庭责任  印巴分治导致了国家陷入了一片骚...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巴拉特(萨尔曼·汗 Salman Khan 饰)成长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之中,父母恩爱,有两个听话的弟弟和一个可爱的妹妹。身为家中的长子,巴拉特十分早熟,深深知道自己肩上所背负的家庭责任  印巴分治导致了国家陷入了一片骚乱之中,全家人打算搭乘火车离开这片是非之地。和巴拉特一家人有着相同想法的家庭亦有很多,所有的人都像疯了一样试图爬上驶往自由的车厢。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父亲为了找落单的妹妹,同巴拉特他们分开了。分别之际,父亲叮嘱巴拉特一定要照顾好母亲和弟弟们,他们终将有一天还会再见。为了信守和父亲的约定,巴拉特几乎放弃了之后人生中的一切机会。
  • 头像
    影评教授

    影评第418话《Bharat》——印度的七十年变迁

    宝莱坞影片《Bharat》于6月5日在美首映。

    萨尔曼·汗和前女友卡特丽娜·卡芙再度合作。

    影片通过男一号的视角讲诉了印度自1947年独立后的变迁。

    男一号出生于1940年,先后经历了1947年的印巴分治;

    70年代的印度大量向中东石油国家输出廉价劳动力;

    80年代印度对外贸易的剧增;

    90年代印巴关系稍见缓和,民众寻找在印巴分治中失散的亲人;

    以及2010年代印度的现代化城市进程。

    本片所要表达的面实在是太广。

    任何一个以10年为单位的时代变迁,都可以拍成一部佳片。

    但是要在两个多小时的影片里,

    反映超过时间跨度超过60年的变迁,实在是大有难度。

    萨尔曼·汗和卡特丽娜·卡芙是两位实力派的演员。

    迫于整部影片在结构和剧情上的零散性,

    萨尔曼·汗和卡特丽娜·卡芙的演技被过多的剧情转折所掩盖。

    基于以上原因,本片在IMDB的评分并不高(5.9/10,大于一万票)。

    但如果以每10年的变迁为观看点,本片还是具有很强的可视性的。

    向喜欢萨尔曼·汗和宝莱坞影片的观众推荐此片。

    祝大家周中愉快。

  • 头像
    绯色_神仙

    终于等到了《婆罗多》(Bharat),这是萨尔曼·汗目前为止,今年上映的唯一一部作品。

    《婆罗多》改编自韩国影片《国际市场》。

    《国际市场》讲述了尹秀德一家在韩国近代动荡历史下,沉沉浮浮的生存故事,并展现了守护家庭、珍爱亲情的主题,是一部非常温情的作品,豆瓣得分8.4,算得上是一部口碑之作了。

    《婆罗多》在宏观上的改动不大,故事框架、影片主题与原版完全一样,因此有人笑言,还不如直接看原版就好了,但个人认为,印度翻拍版还是很有自己特色的,值得一看。

    首先,影片毫无疑问地在历史背景上作了相应调整,朝韩战争被替换成了印巴分治、经济萧条下的德国挖矿被替换成了经济萧条下的阿拉伯挖石油、越南战争运送物资则以海运遇海盗替换。除最后一时期相对较弱以外,前两部分所替换的历史背景,还是非常靠谱的,尤其是印巴分治造成的手足相残、骨肉分离,几乎是无缝对接,完美地承接了原版的人物情感与剧情张力。

    一句话,虽然是翻拍之作,但没有产生水土不服的问题,故事、人物、情感都令人信服。

    而作为印度电影的常规项目,歌舞自然不能缺席,这也是影片另一个外化式的印度化部分,几段歌舞都十分精彩,尤其是马戏团里那一段尤为出挑。场面艳丽、服饰华美、歌曲动听,迪莎·帕塔尼娇俏动人、舞姿妖娆,萨尔曼·汗(好像瘦了)英俊潇洒、神情迷人,对于喜欢印度歌舞的朋友来说,这可真是大餐了。

    内化式的印度化部分则在于戏份比重的调整。

    在原版中,尹秀德虽然勇敢,但只是个小人物,而在《婆罗多》中,主角巴拉特更像是一个英雄,对比文章开篇的两张海报一目了然。

    马戏团那一幕,就从动作技能、个人魅力层面,展现了巴拉特的英雄光环,他威风凛凛地在桶状场地上,骑着摩托车,飞速转圈,而年轻的后生照样学做后,摔成了重伤,巴拉特为此责问主办方,遂而辞职。这一段,在原版中是完全没有的。

    更有对照性是的打工遇难的情节。原版中,主角是在女主角挺身而出,恳求到公司救援的情况下,才得以从矿难中生还,但在印度版中,主角是凭借个人的精神意志,带着好友走出了发生意外的油井,并以此举彻底征服了女主角。很显然,前者强调的是人物的历经劫难,后者则凸显了人物的个体品质。

    与此同时,爱情的戏码在印度版中也大幅增加,除了女主角(卡特丽娜·卡芙),还弄了个女二号(迪莎·帕塔尼)。总之,巴拉特先生的感情不能是空白就对了。而且,印度版对男女主角的感情戏铺垫也更为细致,不仅拉长了时间线(原版是打工后认识,印度版在打工前就结识了),还设置了很多有趣的小细节。

    最关键的是,卡特丽娜·卡芙与萨尔曼·汗的CP感实在太强了,简直是火花四射啊!

    两项调整的结果就是,原版中动荡环境下,小人物们的沉浮,在印度版悄无声息地转化为,个体在动荡历史中的奋斗。换言之,前者突出的是历史背景,后者更强调个体冒险。因而,原版海报是一家人历经沧桑后的合影,而印度版的海报则展现了各个时期,主角的不同面貌。

    就个人而言,比较喜欢印度的翻拍版,除了我钟情的印度电影特色以外,它的主题也更集中,而原版显得有点散乱。(其实,我在早前看完后,就觉得原版过誉了)。而且,令人惊喜的是,塔布、杰奇·史洛夫、瓦伦·达瓦(我好像没看到他)三位印迷们都比较喜欢的影星,还在片中友情客串了一把。唯一的缺点,就是迪莎·帕塔尼的戏有点多余。

    但在豆瓣上,《婆罗多》的得分才6分多,我不知道为什么,IMDb上更是掉到了5.5分,不太清楚印度本地观众怎么看待这个电影,但从票房累积19.7亿卢比,预算却高达24亿卢比的情况来看,这是扑街了啊?!

    关于影片的片名,它的原名“Bharat”(也就是主角的名字)是梵语里印度的意思,(印度电影论坛)字幕组本也想将其翻译成“印度魂”,但考虑到故事的原创性不足以及本身爱国主义分量不够,还是将它译作了《以国之名》,豆瓣方面则用了“婆罗多”(也是个很迷的选择)。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是小萨的粉丝,请不要错过这部片子。

    ——————————————————————————————————————

    想看更多有关印度电影的评论,欢迎订阅公众平台“Indianmovie”。

  • 头像
    只是存在

    巴拉特 豆瓣7.1分,IMDB5.2分。改编自韩国电影 国际市场,有评论说是印度的 活着。n除了背景放在了印度,其他情节和 国际市场 几乎一样。鉴于印度没有打越战,特意安排了一场打索马里海盗的戏。然后如 神奇女侠1984一般,用嘴炮和歌舞化解了矛盾。n完全没笑,因为前面已经笑过了。n开篇印巴分治时的民族冲突的确很惊艳,那段历史除了专门研究的人,估计没见过对平民的影响。所以父亲这个角色说的一些爱国语言虽然有点怪,但在那个情景下是可以接受的。n之后就不断有这种口号出现,甚至进了关键剧情。就很奇怪了,明明是一个讲述印度普通人在大时代里的故事,身段那么低,却跳出剧情喊那么高亢的口号。战狼 也是在吴京急眼的前提下喊几句口号给自己打气,没见他靠喊口号过日子。n韩国的 国际市场 有 活着 里的家国情怀,却把余华的反思情绪换成了一点民族主义。韩国电影嘛,你不能跟他们讲端午节纪念的屈原是楚国人,离战国时期的韩国还隔着半个河南。n家国情怀也不是我们的特产,只是儒家文化更恋家一些,一个家就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变迁。而且老谋子他们年轻的时候,是用家来反思他们的青春。n结果韩国人抄去了皮毛,加了点民族主义的私货,到了印度,干脆只摸到了民族主义的毛。n大概是亚马逊和Netflix的区别吧,亚马逊印度把数据标本扩大到全印度,弄出了这个四不像的玩意。然后陷入了宝莱坞乡村民族主义歌舞的汪洋大海。

  • 头像
    空空般若

    《婆罗多》看到扒火车的桥段,就猜到了是在翻拍韩国的《国际市场》(港译《半世纪的诺言》)。果不其然,只是前面加了一点马戏团里的摩托飞车特技表演,也把德秀为了买下店铺去越南战场赚钱改成了巴拉特在索马里遭遇海盗,至于其它的故事,甚至是对白,几乎原片照搬。

    要说差别,也是有的:譬如德秀去德国挖煤而巴拉特到沙特采石油;德秀的妻子是在德国做护士相识,而巴拉特的妻子直接就是劳务工外派的面试官;德秀将妹妹弄丢、与父亲离别是在救援船只上,而巴拉特是在火车站……这样细分,就没意思了。太多太多原版照抄的环节,几乎一模一样,却没有原版好:特别是那个和妹妹多年以后远隔重洋的视频“相认”,巴拉特比德秀简直差太多了。

    所以,《婆罗多》尽管有印度电影的代表人物、三汗天王之一的萨尔曼·汗领衔主演,IMDb评分也只有5.2分(《国际市场》7.8分)。或许,就是由于萨尔曼·汗的大块头——并不是说萨尔曼·汗演技不好,而是他身材魁梧,太过于硬朗的外形,根本就不适合演绎这个“以柔弱的一己之力肩负着全家人的生活担当”的角色。相比之下,更能显现出韩版里的黄政民,无论是外形还是内在就把握得非常好!n

    《国际市场》以前影评还会剪辑一个电影片花,现在只截屏了。

    也有人说,《婆罗多》和《国际市场》就是翻版的《活着》。实则不然,余华在《活着》里面讲述的富贵由一个纨绔子弟嗜赌败家之后,在几番社会变革震荡中的遭遇,无可奈何地承受自己悲苦艰难亦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其中的荒诞与磨难都是时代演变所给予的,富贵的后半生只能默默承受那些突如其来的无妄之灾。而《国际市场》里的德秀,无论是下井挖矿还是深入战场,都是他自己的选择,而且最终幸运地遵守并实践了诺言……因此,从根底上来讲,可以说是两码事。两者相同之处,都是放在大时代的背景下讲述小人物近乎一生命运多舛的故事。n

    从技术上来说,立足于宝莱坞庞大的电影工业体系,《婆罗多》应该有更优秀的表现,毕竟印度的特色歌舞就能为影片增色不少。然而,这确实是一部不怎么成功的翻拍作品,关键导演的选角失败,其它的都不愿意留心察看了。也许,能够像韩国《新世界》翻拍香港《无间道》这样出色的电影简直太难了,类似国语《误杀》翻拍印度《误杀瞒天计》这样的就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如果我们太过于包容,譬如国产片的现状,不要说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就算是在亚洲前三的日本、印度、韩国之后,恐怕如今连泰国都赶不上了(不是我有意看扁国产片,人家泰国连广告都很棒,近些年电影也推出犹如《天才枪手》等诸多精彩影片,而我们有什么值得一看的)?

    如果艺术不分家,我们就应更努力,为这个世界的电影文化创造出具有魅力的好作品。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当年《国际市场》观后

  • 头像
    豆冰

    这部片的叙事风格还可以,萨尔曼汗的表演是该剧的灵魂,海报做的不错,让人了解印巴分治那段血泪史,自带主角光环就是不错,去马戏团,去挖石油,去做海员,短短的一生这么多经历,虽然为生活所迫,不过是为了碎银几两,但是主角的浪漫乐观态度很赞!很欣赏印度片里面的爱情观与家庭观念。但是除了穿插在影片里的歌舞,故事情节有些杂乱,给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个片段是主角和朋友的对话,朋友说你的缺点就是为了久远的承诺而忽视身边的人和爱你的人。是啊,我们要珍惜生活中陪伴我们度过时光的人。一生很短,珍惜当下!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d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