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人和我一样,通过《赌神》才认识了《the final countdown》这首歌。据调查,这首歌是瑞典Europe乐队于1986年发行的同名专辑主打歌,当时风靡全球,地位超然,后被许多歌手重新演绎。这段音乐气势如虹,的确很适合君临天下的赌神。但王晶并不是第一个在电影里使用这首歌的导演。
没有创意没有大卡司的电影注定阵亡在茫茫沙场上,更何况在英雄辈出的八十年代。《烈血风云》就跟当年的所有的港产B级片一样,以平庸的故事、贫瘠的阵容、不温不火的姿态充当名将脚下的枯骨。今天再看,这根骨头至少有一处值得提及,就是主题曲。《烈血风云》的主题曲就是《the final countdown》的粤语版,这首歌被重新填上了词,取名《破裂梦幻》,由区耀国演唱。话说回来,尽管《烈血风云》碌碌无为,但和“烂”字还是保持着三四个车位的距离,不像现在的港产片,噢不,准确的说应该是合拍片,随时准备和“烂”字擦肩而过。
没有创意没有大卡司的电影注定阵亡在茫茫沙场上,更何况在英雄辈出的八十年代。《烈血风云》就跟当年的所有的港产B级片一样,以平庸的故事、贫瘠的阵容、不温不火的姿态充当名将脚下的枯骨。今天再看,这根骨头至少有一处值得提及,就是主题曲。《烈血风云》的主题曲就是《the final countdown》的粤语版,这首歌被重新填上了词,取名《破裂梦幻》,由区耀国演唱。话说回来,尽管《烈血风云》碌碌无为,但和“烂”字还是保持着三四个车位的距离,不像现在的港产片,噢不,准确的说应该是合拍片,随时准备和“烂”字擦肩而过。
一提到七八十年代的香港,不少电影人都会用八个字来形容——“经济起飞,鱼翅捞饭”。那也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当时拍戏都很赶,很多戏包括影史留名的戏的制作都很粗糙,原声对白和戏里的口型都明显不符,估计台词是后期才改好的,今年金像奖颁给丁羽的专业精神奖来的太晚了。不过当年人人有工开,创造力旺盛,编导演在闪展挪移中总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特别是那种自信是现在所不能比拟的。看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对的。
《烈血风云》于1988年上映。第二年,《赌神》来了。
片名就是那个时期的跟风产物。
剧情老套。
刘家辉和倪鹭娜的床上戏是最大亮点了。还有女主洗澡。是真——亮——点。
楚原演恶老大挺像的,就是粤语非原声很不习惯。
徐少强最后被围捕陷入绝境,冒出“今夕吾躯归故土,他朝君体也相同”,有点突兀,或许香港人熟悉这句对联。反正不熟悉的人给雷倒了。仿佛穿越到武侠片,《大侠沈胜衣》、云飞扬去了。
对了,里面的歌曲《破裂梦幻》,很熟悉啊,就是《赌神》出场BMG,后来意大利世界杯的主题歌《意大利之夏》(谭咏麟的《理想与和平》)旋律很像,那些年流行这种曲风。主唱区耀国籍籍无名。但其实这是侵权了,那个年代版权意识没那么浓厚,很多欧美日的流行歌曲被香港改编,当然有些是取得授权的。
导演唐伟成,属于香港电影黄金时期那种熟手的流水线工人,能拍出一部小制作的电影,但没有能力拍出好电影。得益于内地影视产业蓬勃发展,这种熟手工自然不会放过机会,看过他在内地拍摄的《夜郎侠之一路危途》,烂透了。